第七十一章 奉命招纳奇人士 欢迎加入镇抚司(1 / 2)

 ————————————————

......

贼人跑了。

替罪羊没了。

胡车儿率众开始满城的折腾。

被挤在一个小巷子里面的两个少年,此刻出不得,也退不得。

“洛阳城你是待不下去了。”

朱棣喃喃道:“出城吧。去外面谋个出路。”

就在朱棣扭头的时候,史阿的青锋剑已经抵在了他的肩头。

提起这件事情,史阿自然是愤怒的。

毕竟这件事情因他而起,两人若是没有拿错兵器,他自然也不会遭此劫难,更不会成为朝廷要犯。

可是再一想,这事儿也与朱棣无关。

他只是匆忙中拿错了兵器,真正坏得是那些当兵的,不过是想拿自己当替罪羊罢了。

然而他的剑最终没有刺下去,就在他收剑准备撤走的时候。

朱棣喊住史阿:

“此事因我而起,请给我一个机会。”

史阿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随即只得跟着朱棣躲过了搜寻了士兵后,溜过了几个巷子,最终在司徒杨府后门那里停下。

两人翻过墙,径直的奔着书房去了。

待到推开书房门,只见一个与朱棣年岁无二的少年正在读书。

“什么人?”

“见过杨公子,在下朱棣。”

朱棣上前拱拱手,随即上前,将一份随身携带的密信递给这位杨公子,待到其看后。

“你是殿下的人?”

朱棣点点头。

而眼前这杨公子不是别人,正是已经决心投效弘农王刘辩的杨修。

杨修将密信交还给朱棣后,得知两人来此的原由后,言道:

“西凉军野蛮,若是在外围找不到这位史阿兄弟,恐怕会往内城来搜。这样吧......”

杨修言道。

过几日他就要回太学院去复学。

虽然跟着弘农王刘辩在白波军一战当中走了一圈,也有资格入朝出仕。

可是作为父亲的杨彪却认为杨修心性不足,暂时不同意其出仕。

而杨修在跟着弘农王刘辩征战一圈之后,也意识到自身问题。

最主要的是他只想做弘农王座下的幕僚,不愿意为董卓出谋划策,所以最终还是拒绝了出仕,选择继续回到太学院复学。

此刻,再见到朱棣的时候,杨修心头那股坚持更加浓郁了。

“大丈夫处事,遇知己之明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情,言必行,计必从,福祸共之,荣辱共之。”

闻得朱棣豪言,杨修心生钦佩,上前躬身一拜:

“能与阁下共侍一君,此生幸事也!”

一旁的史阿看得有些失神。

他搞清楚了这是两个共同侍奉一个主公的幕僚第一次见面,却搞不清楚他们两人到底侍奉的哪个主公。

但无论是哪一个主公,在如此汉室凋零情况下,又能怎么样呢?

想到这里,又想到自己,不由得轻叹一声。

朱棣闻言,略带怒意的反问道:

“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反而在此长叹,何为大丈夫?”

史阿指了指自己的戴罪之身:

“可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国家,让我如何出力啊?”

“武夫所见。”

杨修的话让史阿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但杨修才不管那些,而是继续批评道:

“如此人,倒是不配与你我共同谋事。”

“你们瞧不起谁呢?”

被瞧不起的史阿直接奋起辩驳:“我师父乃是王越,虎贲将军,我此次学成归来,便是有意报效国家,可惜朝廷法度昏聩,没等我出力,就已经成了罪犯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