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拍卖的弊端(2 / 2)

薛大鼎发布告示,最终目的是为了购买便宜的粮食,救济灾民。

虽然这个商业行为不合礼,但最终目的是救济灾民,仁者爱人,因此这是合礼的。

卢赤松知道断章取义或许能骗骗十二岁的李承乾,但骗不了这群人精,要用合礼这件事去辩驳自己必定是输的。

王珪见他无话可说,站出来辩驳道。

“薛刺史未上报朝廷,就敢私自发布告示,昭告天下粮商,若长期以往,置朝堂法度于何地?”

“更何况此举与民争利,于礼不合,视为不仁。”

“他身为官员,身穿命服,若被有心人效仿,聚集粮商,谋不轨之事···”

说着他的声音小了下去。

房玄龄等一众人的脸色难看了下去。

与民争利这压根不存在的,世家能算是民么?那肯定不能算是民。

但没通过程序私自发布确实存在问题。

但问题不大,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薛大鼎身在灾区,自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下命令,事后禀告不就行了。

最要命的其实是,如果有人效仿拍卖会,准备造反呢?

拍卖会的好处是能够迅速聚集大量的物资,然后通过竞价购买物资。

这是好处,也是弊端。

因为要是有人谋反,缺少物资,那他可以通过拍卖会的方式,聚集大量物资。

这么一来,造反就不需要苟个好几年了。

只需要找借口开几个拍卖会,用钱买物资,或者把有物资的人给绑了,要挟他们提供物资。

这样的话,造反这事就简单很多了。

这才是最让他们担心的,身为皇帝谁不担心造反这件事呢?

这一下可谓是戳中了李世民的软肋。

房玄龄心里叹了口气,只能开口道:“臣以为不可因噎废食。”

魏征等人附和道:“老臣以为,可为竞价购买此事专门指定律法。”

卢赤松开口道:“律法如何指定?难道指定不可购买太多粮食不成?臣以为此口不能开!”

指定专门的法律?怎么指定,不能买太多的粮食?不能买太多的盐?

这压根没可能啊!

两派人争吵起来。

王珪开口道:“请陛下圣裁。”

气氛顿时安静了下来,一众人将目光投降了李世民,想让他决断。

李世民扫了一眼众人,沉思了起来。

卢赤松在强词夺理,不用管他。

但王珪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

造反需要物资,在拍卖会之前获得物资最快的办法就是抢大户以战养战,或者有人赞助,又或者家大业大自己有。

一旦物资断了,那基本就凉凉了。

现在有了拍卖会,想要什么别人送上门,要造反可以多开几场拍卖会,囤积足够的盐粮铁,那造反就有足够把握了。

要是放在以前,李世民保不准就答应了,因为就在前不久利州都督义安王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等谋反。

但现在,一个告示就能带来五十点国力值,这让李世民怎么拒绝?

再说了拍卖能够打击老牌世家,一举两得,这种好事怎么能不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