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儿臣认罚(2 / 2)

薛大鼎叹了口气,也道:“臣一同去。”他有很多疑惑,想找李世民问个明白。

他有对着梁猛飚说道:“照顾好殿下,我们去去就回!”

“好!”梁猛飚满脸的忧愁的应道。

李祐心里去清楚,圣旨已经下了,又怎么会有收回的道理。

三人同样知道,但有怎么能坐视不理呢?

一群人走的走散的散,只留下李祐和梁猛飚和彭通了、

李祐盯着彭通,思索了片刻,开口问道:“木材的生意怎么样了?”

“啊!?”彭通懵了,不是···都要去往幽州了,怎么还惦记着椅子的生意啊?

“啊什么啊!”李祐瞥了一眼,很是不满,这个员工干活很不积极啊!

“本王上朝,我都看到了父皇坐在龙椅上了!!”

“你怎么一点都不着急?要是父皇发现了这生意,就没钱挣了!”

龙椅最早出现在唐朝朗余令的《历代帝王像》中,李世民的画像之中。

李世民所坐的龙椅,一般是由桦木等名贵的木头制作,有金色的漆,有扶手,有靠背,都雕刻有龙形,甚至还有软垫。

而在此之前皇帝坐的是“龙榻”,《三国演义》第八十五会,出现过的‘独卧于龙榻之上’。

彭通有些束手无措:“殿下,不是应当担心去封地么?怎么还担心这椅子的生意呢?”

李祐瞥了一眼,这个员工真是没有一点自觉。

他很是无奈解释道:“担心有什么用?父皇金口玉言,有不可更改,有这般空闲,还不如拿着钱去将椅子的生意给弄好。”

“这···”

话是这么说,可这么重的惩罚,李祐怎么这么看得开呢?

彭通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和梁猛飚对视一眼,想等薛大鼎回来再说。

“还不快去!!”李祐有些生气,自己的命令真是一点用没有,真是烦死了。

彭通一看李祐生气了,也不想触这个眉头,连声应到:“是,是!”说罢他直接朝着门外走去。

“整天就知道偷懒···,不干一点正事!”

李祐虽然不知道李世民从哪里整来的龙椅,但可以知道的是,椅子的生意已经有人开始做了。

一旦有人尝到了甜头,到时候各种各样的椅子就会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到那时,自己画的椅子恐怕真的是白费了。

朝会散了,事情迅速散播开来。

李承乾知晓后,无比惊讶:“幽州那可是苦寒之地,父皇怎能如此?不行我得劝劝父皇!”

李愔更觉得不可思议,叹了口气道:“皇兄这般文采居然还被封到幽州,可见读书并没有什么用,本王迟早要步入皇兄的后尘。”

李泰则是默默的不说话,充满了危机感,心中想着将来是否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

除了太子依旧天真,几位皇子都想到了自己将来的命运,有些兔死狐悲之感。

而文武百官下朝后,议论不止。

“圣上重罚了燕王,然崔相仅仅是交一些赎铜?罚了几年俸禄?这也未免太轻了吧!”

“今年各地仍有叛乱,北方尚有突厥几十万大军,圣上重罚燕王,想必是不想得罪世家,以免的内忧外乱。”

“或许吧,不过崔家经此一事,必定成为圣上的眼中钉,等空出手来,崔家怕是要遭殃了。”

“也许,圣上早就计划好了···圣心难测啊!”

很快,街头巷尾都传出了崔老先生的打油诗。

“夺泥燕口,无中生有,这崔老先生居然这般吝啬贪婪。”

“连蚊子腿上都能刮油,崔老先生实在是太厉害了。”

“崔老先生是谁?当然是五姓世家那鼎鼎大名崔家的崔仁师了。”

“厉害实在是厉害极了。”

众口铄金,一时间崔老先生成为长安的名人,伴随着崔老先生,同样一首名诗出现在了长安。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能写出此等文章,此人非同凡响!”

“听闻也是齐王,不,现在该叫燕王,听闻也是燕王写的。”

“才情横溢,壮志凌云,真是好文章。”

同长安的喧闹不同,齐王府之中却是一片安静。

几个仆人朕拿着楼梯,在王府门前拆除门匾,要将齐王府的门匾换上燕王府。

李祐无聊的看着,对着一旁的梁猛飚说道:“真是闲的没事干,马上就走了还做这些无用功!”

梁猛飚叹了口气道:“此乃礼节,若是不尊礼仪,会被有心者谏言!”

正在这时,阴月娥,阴弘智,薛大鼎,三人带着满脸疲惫和失落的走了回来。

李祐一看,便知道他们是无功而返。

对此,他丝毫不感到奇怪,因为李世民是什么样的人,李祐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的。

李世民武将出生,所以做事自信果断,但同样也会考虑后果,而且还很记仇,再加上他爱好面子。

他已经定下了惩罚,哪怕此刻有些后悔,也不会撤回。

他不能失信于天下人,因此谁劝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