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招工(2 / 2)

重生之权贵 缸里有米 5442 字 2019-09-21

村民们朝村委会涌去。

夏小洛也想看下大家对这件事的反应,也跟在人群之中,往村委会走去,总体发觉老夏庄的这帮人对这件事还是很很有热情的,这个局面让他微微一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以后,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水平。但是到了90年代,三农就难以再有大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在这种小农经济分散化经营的前提下,温饱尚可以保证,但是家庭经营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经济的发展。

在大的政策环境比如土地所有权集体所有和经营权不能流转等不能改变的前提下,真正能提升农村经济水平的只能是依靠工商业,老夏庄的村民老早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也做过若干尝试,只是一直没有成功。

王大力这位“温州老板”的到来,让他们看到新的希望。

村委会的门口已经贴了一张红色的招工表,夏近周的毛笔字倒是写得像模像样。

大家闹哄哄地挤进了会议室,实在坐不下的就站在村委会院子,人们脸上都有几分兴奋和崇敬。

夏近周一走进屋子,整个屋子变得鸦雀无声起来,一根针落到地上都可以听见。

可见,夏近周在老夏庄村民心目中的威望之高。

夏近周咳嗽了一声,道:“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温州大老板王大力同志,要给我们服装厂下订单了,这次,我们不需要进行任何投入,大家只要来上班,就按照计件工资的办法发工资。”

大家脸上对视一眼,脸上都是喜悦之情。

因为1990年的初春,整个华夏的经济处于低潮期,因为1988年的“物价闯关”改革,实行了双轨制,以打破计划经济的价格体制,需求的闸口一旦放开,如同洪水一般泛滥,物价飞涨,在一年时间内,日用消费品的价格平均涨幅达到70%,已经属于恶性的通货膨胀。

在1988年、1989年,党和政府为了抑制过热的经济,平抑物价,发出一系列强制性的行政措施,比如采用家电由定点厂家生产、大中型建设项目渐缓等手段,经济在1989年到1990年上半年,骤然变冷。

这看上去很宏大的问题,但也和小小的老夏庄息息相关,宏观调控本来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其表现就是老夏庄本来外出务工的男男###都一下子找不到工作了,成了“盲流”,只好回到老夏庄赋闲。

这下突然有钱赚有了活干,大家心里都很高兴。

夏近周道:“现在,欢迎我们的王大力总经理为我们讲话。”

王大力的黄毛在他来老夏庄之后的某天已经剪掉了,主要怕引起警察的注意,这会他穿着一件剪裁不怎么得体的蓝色西装,挺着肚子走到会议室的主席台上,天气甚热,他满头大汗,这就是装逼穿西装的代价。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王大力也颇为得意,前些日子,他没有少受他颇为看不起的这些“无知群众”的冷眼,都背地里说他是骗子。

今天,咱也终于扬眉吐气一把。

他把手伸出去,压了一下,让大家停住掌声吗,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本来,我说粤语,可是为了做生意,我也要学习普通话,甚至以后要学中原话!”

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大家心领神会地很配合地再次热烈鼓掌。

“我认为,大家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只有有技能的劳动者,才能获得超出一般水平的收入,我以身作则,首先学洛水方言!”王大力装逼万分地说。

夏小洛心道,这句话倒说的有几分水平,超常发挥了,不仅拉近了和大家的距离,而且以后也不用天天伪装着说粤语了。

大家看他如此容易亲近,纷纷大笑,又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王大力也颇为受用,挺着小肚子报以微笑。

蓦地看见人群中的夏小洛正淡定地看着他微笑着,那淡淡的笑容让他感觉一种无形的压力,他很自觉地收敛了几分,道:“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大家都发财致富,我的话完了,三克油!”

夏近周走上小讲台过来,道:“大家可以报名了,招二十个缝纫工,三名剪裁工,五名填装工和包装工,大家想报名的可以……对了,小洛,你认识字,可以把名单登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