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节 清露的定海神针(2 / 2)

村长问了一句,“清露啊,我家也有马车,到时候你要用,尽管言语。”每天六十多文的收入,一个月就是二两来银子啊,不过他家那个是骡子,还是单马,可少拉点儿人也行啊,四、五十文也不少了。</p>

“好啊”清露连忙应道,“谢谢村长帮我的忙了,不然我家的马还真不够了。”他们家倒是有十多匹马,但只有八匹马是拉车的,剩下的那些都是用来骑的好马,舍不得去拉车呢。</p>

这些小事儿都商量完了后,清露才说出了最重要的一点,“凡是在我们山上秦家做工的,不管是大郎那里,还是我这里,工钱都有两种,一种是银钱,一种是粮食。粮食就按市价,高粱三文半一斤,新麦六文,陈麦七文半”</p>

“哈哈哈”清露刚报出这个价格,就有人笑了出来。</p>

是的,这个价格是比秋收时他们卖的粮贵了,可是有一点大家都清楚啊,现在是买不到高粱和麦子的,只有高粱米和细面,这么算来清露这里的粮价还是比粮铺子里便宜了将近一半,嗯,相当于六成到七成的价格。</p>

等他们笑够了,清露又叮嘱道,“我们家的粮食,是不卖的,只顶工钱用,”这样就可以控制出粮的范围和数量,“我真是要提醒诸位一句啊,手里的银钱你们都留好了吧,留着给后年交租子,至于工钱,没存够后年秋收前的口粮,千万别要银子,一旦明年是灾年,这粮价可不能总是这么低的”</p>

明年是灾年,粮价的最高点应该出现在后年的秋后之前。</p>

这笔帐,谁都会算,众人不由连连点头,“我们都听太太的,一年两年的,这粮食又不会坏,还是家有口粮心不慌啊”</p>

清露又告诉大家,“这工钱咱们得见天结,第二天结头一天的。”这是防备粮价继续上涨,之所以不当天结,是因为第二天赵东家和郭掌柜的伙计才能把众人头一天的工钱算好带过来,清露才可以按价付粮食。</p>

大家急急忙忙地走了,日子又有了奔头,只要不是懒惰到家的,就个个忙碌。</p>

吃晚饭时,刘秀芬终于有机会给清露回报了,“我的好太太啊,你的这个法子可真是好,那殷氏,瘦了可不只一圈儿,那张脸就跟核桃皮似的,老了十岁都不止。”</p>

“秦秀梅倒是没瘦,只是手上全是冻疮,脸上也有被风吹出来的口子,别提多难看了,她们身上穿的衣裳又脏又破,也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换洗了,比咱村最穷人家的媳妇都不如,就跟那要饭的似的。”</p>

殷氏和秦秀梅每天要劈全家人用的柴禾,随着天气的转冷,劳累可想而知,可她们若是不按时劈出来,不仅她们自己的屋子里没柴烧,还连饭都吃不饱,就是现在,她们也和下人一样,是吃不饱的。</p>

“她们两个人呐,见了我就跑,尤其是秦秀梅,吓得啊,全身直哆嗦。”刘秀芬眉飞色舞,“我骂她们,她们别说还嘴了,躲在柴房里,连面儿都不敢露。倒是老许还问了我两句,一听说我是问秦秀梅要账去的,就也不敢说话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