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节 哪里来的这么多粮(1 / 2)

 现在的秦家村已今非昔比了,它是秦家北村、西村、南村三个大村子的统称,其中每个村子都是人口超过两千人的大村子,这还不算,借着去年开荒免税政令的下发,重新统计荒地的机会,因秦家村形成的秦家镇由于人口过多的缘故,直接变成了秦家县,后来大家觉得这个名字不够霸气,便改成了将军县。</p>

试想,连双岭村现在都有了双岭镇,秦家村这样也没什么可奇怪的了。</p>

目前,清露在将军县附近区域,共拥有近千顷的地,当然了,实际上这些地并不全是她的,有些是已经分出去了,不过是挂在秦怀恩的名下免税而已,真正属于她的大约有八百来顷,并且还在随着西北的开战,在不断的减少中。</p>

公叔瑾和旁听的官员们,心情都有些复杂,他们好像又想起,去年的时候,秦怀恩也是这样在西北大肆圈地,在“贪婪”的背后却并不是为了私利,这夫妻两人做事,倒是完全相同,或者……公叔瑾心中猛然间一动,难道这些都是清露的主意?!</p>

带着这样的猜想,公叔瑾忽然发现,他以往似乎是对清露缺少一个公正的评价。</p>

已有官员问,“顾长史的意思是,以后秦夫人手头的粮食还会更多?”这个话是有歧义的,暗含着对清露的怀疑和不善。</p>

但为官多年又早有充分准备的顾谢,根本就不和这些人打这个马虎眼,朗声道,“应该说,是整个东北出产的粮食会更多!”列举出了一个个的具体数字。[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棉_._.花_._.糖_._.小_._.說_._.網<></p>

清露在秦家村开荒,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人口。</p>

秦家村建立的头一年,聚集过来的都是秦怀恩在走排时认识的当地人和附近一些生活困苦的穷人,就算是拖家带口的吧,也不过只有百余户、千多人,当然了,这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已算得上是大村子了。</p>

同一年,秦怀恩到了西北开始建露城,东北的粮商们在清露的组织下闻风而动,同时也发现了“开荒”的妙用,起了和清露一样的开荒的心思。</p>

第二年抓住江南闹水灾的机会,清露下令让人去收拢人口,效果相当不错,江南人口稠密,经过多年发展,耕地明显不够用,以至于连荒都无处可开了,再加上那次受灾,留在祖地是真没有活路了。</p>

清露直接收拢上来的就有两千多人了,这些人还呼朋唤友叫亲戚,有的干脆举族都迁了过来,不过是几个月的功夫儿,秦家村就变成了三个村子。</p>

清露在秦家村中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来,怎么可能不引起,在贩粮过程中已尝到甜头的东北粮商们的注意?!</p>

这一看,大家就发现了,秦家村有人脉,离松源府府城码头极近,水运便捷,当地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还有山货和山参等多条发财的路子,绝对是个“风水宝地”,立即蜂拥而至,有银子的出银子,有下人的出下人,有力气的出力气……</p>

于是,秦家镇就这么自然形成了。但,这也到了极限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