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好话在前(1 / 2)

乱世英雄 闪烁 5479 字 2019-09-22

 第四章好话在前

回到北京后,罗耀武就叫上叶振邦,带着几个游击队的代表去找到了刘诚志。

问题是,对游击队提出的要求,刘诚志也无法做出正面答复。几人没有多耽搁,当天晚上就去了西山战略指挥中心,找到在这里指挥全国抗战的狄劭康。

与半年前相比,西山战略指挥中心显得冷清了许多。

虽然在狄劭康执意留守北京之后,西山战略指挥中心保留了下来,还留下了几百名工作人员,但是随着以管元山为的中央指挥机构在五月初到达成都,并且在成都西郊设立了新的战略指挥中心,西山的地位就大大降低了。

按理说,狄劭康应该在六月初前往成都。

不管怎么说,狄劭康才是最高领袖,也是中**队的战时统帅。只不过,在美日联军步步紧逼,北京保卫战势不可免的时候,狄劭康没有离开北京,而是决定留下来,与百万将士共同守卫中国的都。

不管怎么说,狄劭康的这一决定,对鼓舞士气有很大的帮助。

“你们等在外面,我先进去,等下叫你们进来。”

刘诚志丢下这句话之后,就跟着狄劭康的秘书进了元书房。罗耀武也很自觉,在勤务员赶来后,就带着叶振邦与几个游击队长去了旁边的茶厅。

这一等,就是足足一个多小时。

叶振邦好几次想打破沉默,可最终都忍住了。他参加了会见游击队指挥官的会议,非常清楚那一百多个游击队长想要得到什么。罗耀武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表态,而是把难题踢给了刘诚志,不是他不支持游击队的政治诉求,而是他无权做出这样的决定。当然,那几个游击队长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兴隆的会议上没有为难罗耀武,并且主动留了下来,充当中央与各游击队的联络员。

最终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叶振邦心里也没数。

虽然在叶振邦看来,游击队提出的要求并不过分。不管怎么说,游击队员在敌控区浴血奋战,总得有个追求。再说了,中央已经失去了对敌占区的控制能力,游击队在敌占区的活动只会给敌人造成麻烦,不会影响到其他地区。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支持游击队,等于承认了敌人在占领区的合法性。

由此可见,游击队的政治诉求表面上是在为游击队正名,实际上是要中央承认游击队在敌占区内的主导地位,即游击队有权在敌占区设置行政单位。

关键就是,游击队的政治大权在战后能不能得到保证。

这就牵扯到了游击队的身份问题。

只要游击队的身份得到中央政府承认,以现在推行的军政和一的战时体制,那么游击队在敌占区的政治大权在战后就能得到保证。反之,等到战争结束之后,游击队就会被中央政府取缔,游击队的利益将没有任何保障可言。

毫无疑问,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游击队是临时成立的,根本没有政治觉悟可言,所以中央在这个时候承认了游击队的正统地位,等于承认了地方自治权。虽然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击败敌人之前,游击队在敌占区的自治权能够给抗战带来好处,但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哪怕是在驱逐了敌人之后,就会对中央构成威胁。

甚至可以说,到时候,游击队必然会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构成威胁。

对处于统治地位的当权者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无法接受的结果。

问题是,现在还有选择可言吗?

如果守不住北京,就算能够取得抗战的胜利,那也是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台湾当局虎视眈眈,就算大6政权在迁到成都之后,能够凭借西南地区的险要地形与巨大的战略纵深挡住敌人,正统地位也会受到威胁。到时候,对当权者构成最大威胁的不是游击队,而是另外一个得到了国际社会承认的政权。

说得直接一点,中央领导必须把守住北京,取得抗战胜利放在要位置上。

事实上,也只有在这个前提条件成立之后,游击队的政治诉求才会成为难题,而在此之前,游击队的利益要求都只是要求,而不会落实。

关键就在这里。

要想守住北京、取得抗战胜利,就得依靠游击队,也就得答应游击队的利益要求。

对当权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考验智慧的难题。

刘诚志过来的时候,叶振邦立即注意到,总参谋长的神色很复杂。

“怎么样?”罗耀武比叶振邦还要急。

“走吧,元让你们进去。”刘诚志朝那几个游击队长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