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舞者(2 / 2)

灵将之说 媱与雅 0 字 2022-11-05

“不过,也只有贝多芬不在如今圣唐一族的这一个时代,否则,即使他是天才妖孽,但因为其所精通的领域,是乐曲一道,难以有你所说的成就。”

时势造英雄,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影响,若换了一个时代,结局将发生很大的不同。

“是这么一个理,但也说不准,毕竟,干一行,专一行,一旦精通,甚至拥有了非常人的见解,依然能够成为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时代。也无法掩盖其光芒。”

“坎坷的命运,才能做出如此振奋人心的曲子,这是向不公的命运,发出最强烈的反抗,因此让我们产生如此共鸣,老大,此曲,名字为何?”

“高山流水。。。”

“等等,老大,高山流水不是现在听的这首曲子吗,怎么会是贝多芬的曲子,难道是两者名称一样的缘故?”青歌听到云启所说的话,顿时感觉不对劲,出声打断云启的话。

“青歌,是你说的啊,问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既然知道了,还问我,怎么,欺负我不懂这首曲的名字,好歹我也是看过节目单的人。”

“我。。。行,清风说得有道理,你是老大,你说了算。”青歌指了指云启,顿时哑口无言,最后将清风搬出来,给了自己一个台阶,掩盖自己的尴尬。

“是《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若你们有兴趣,过了今晚,去我苦城之时,与那些工作人员说一声,他们会为你们播放此曲子。”

云启小小的开了一个玩笑,活跃气氛,见青歌吃瘪,微微一笑,说出了乐曲的名称。

“云道友,舞者。有些多余啊!”算必准一边听着《高山流水》,一边观看舞台之上舞者的表演,微微一叹,为那些舞者感到遗憾,与这些传世名作相比较而言,他们的舞蹈,是多么的不堪,严重影响了对曲子的欣赏意境。

“算必准,这话,我不赞同,舞者的出现,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台下观众,能够欣赏曲子而服务,曲子作为无形之物,也许用那一句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来说明,既然无法用语言表达,可是又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们,体悟其中的意境,如此产生共鸣。

于是,舞者便成了沟通两者之间的桥梁,他们的出现,他们的表演,他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动作,向我们表达了曲中之意,也许我们无法从其中了解曲子的意境,但舞者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这便是舞者于曲子的作用。”

“算必准,你所认为的多余,只是针对这一段曲子,应该也包括刚刚结束的《命运交响曲》那一段曲子吧!

以算必准你的见识,可能只在今天晚上听到,见到曲子与舞者的结合,为何会提出刚刚的论点?

原因只有一个,舞者所用的肢体语言,无法表达出曲子的意境,因此,他们的表演,看起来显得多余和鸡肋。但是,算必准,这是以你的眼光,来看待这两舞曲,而非现场的观者。”

“算必准,仔细观察那些百姓的反应,同时也想一想今晚的目的,主题可是与民同乐。

哈~哈!算必准,你的神色,应该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台上舞者的表演,就是为了他们而服务,让百姓们能够更深切的理解这两首曲子,以及接下来曲子的意思,而不是如算必准你刚才所说那一句话,曲高和寡,否则,曲子如此之多,为何偏偏选了这两首曲子?并且还让这些舞者上场,确实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按照一般的理解,曲子是如此的美妙,舞者既然无法表达其中意境,不如取消,只听曲,没有舞者上台表演,如此,岂不是完美了?

如之所以台上没有歌者,因为他们对于现在的这段曲子来说,是多余的,曲子已经是了,舞已经是享受了,歌还是算了!”

“云启,你的意思,姑奶奶可不可以这样理解,风都领地方面,有两队的舞者,一支队伍是为了百姓而服务,一支队伍是为了如算必准一般的文人雅士而服务。”

彼岸此时此刻已经闭上双眼,享受曲子,却对舞者而表演没有兴趣。

“哈~哈!彼岸,是一个好主意,年后我会向义父提这一个建议,让舞者能够分工协作,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之中,更上一层楼,以达到精益求精,而非杂而不精,毁了他们所热爱的舞者身份。”云启若有所思,彼岸一语惊醒梦中人,让他想到了舞者的未来发展方向。

“高上大的曲子,却配上大众化的舞蹈,老大,如此不伦不类的行为,你不觉得是对曲子的创作者,是对其人格尊严的侮辱?”青歌幻想着一个情景,曲子的主人有所感应,突然来到现场,那情景,三生难忘吧!

“在这个时代,曲高和寡,即使是在能够拥有享受平等地位的时代,如此高雅的艺术,也只有少数人能听得懂,也有那个资本去听。

但现在,像这种高雅的艺术,从储藏间搬到客厅,甚至是广场之中,让它们成为雅俗共赏之物,不但提高了艺术品的价值,增加了艺术品的知名度,同时,也会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受众范围也广了,不再局限于某一阶层,某一小群体。

青歌,算必准,你们可以再往深处想一想,我们以面前广场的这些百姓为例,如果我们今天晚上没有将《命运交响曲》,不,《命运交响曲》即使是你们,也没有听过,更何况是百姓了,所以,他是个例外,暂时不举例,我们以《高山流水》来解释,相信在场的百姓之中,应该有不少人听过这首曲子吧!”

“是,不敢说大部分,但至少有一部分人听说过,《高山流水》的名气,在我盛唐一族也是响当当的一个金字招牌,说没有人听过,那是对祖宗的背叛,是忘本。”

青歌认同云启的说法,《高山流水》在圣唐一族乐曲一道,那也是与江山社稷图一般,也是神器级别,属于经典咏流传。

“是啊,传世经典!青歌,再问你第二个问题,在场的百姓中,有几位真正听过《高山流水》,我指的不是今天晚上,不管是江湖艺人,还是戏台上,又或者是风月场所,只要有听过都算,请做答。”

“最好的情况,应该不会超过双手之数,而且应该是那些商贾一类,即使是他们,也不一定特意去享受《高山流水》所带来的视听盛宴。”未等青歌开口,算必准出声回答。

“哈~哈!听说过,却没有机会去听,只有少部分人才听到,这就是你们所希望见到的经典著作结局?”

“没错,虽然今天晚上的《高山流水》曲子正规,相信二位也无话可说,唯一的遗憾,是那舞者,但正是那舞者的表演,她们优美的舞蹈,让不少人对《高山流水》产生了吸引力,也许这其中有的因此而受到影响,决定投身于乐曲这一行业,为《高山流水》等这些经典曲子,成为它们的传承者,未来。那些名作佳句,经典曲目,绝世画作等等,也不至于成为残篇、残曲、残作,可以少了一些遗憾。”

“呵~呵!又有新变化了,云启,这种舞台表演方式,堪称完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