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的东北,已经霜降了,个别地方还飘了雪花。
这会儿,大豆玉米收割晚了的地方就有些遭罪了。
卢昌华记得有一年,长水农场豆收晚了,豆秧都被积雪压住了还在人工收割呢。
可见,农场的粮食有时候不仅收在水里,还收在雪里呢!
这次进城,卢昌华主要的目的就是卖粮。
在北宁,收粮的地方有三个。
一个是北宁粮库,这是国家级粮库,它不仅收购农垦系统的新粮,也收购周边村镇的公粮。
只是它的粮价较低,爱卖不卖,就这个价。
还有一个是北宁油脂厂,它们直接收购大豆,价格随行就市,相对公平些。
再一個就是北宁啤酒厂,它们直接收购优质小麦和大麦。
卢昌华卖黄豆当然要去找油脂厂了。
早上五点多钟,卢昌华就爬起来了,洗漱之后,吃了点东西,就打着了摩托暖车。
此时,天色微明,东方仅现鱼肚白。
穿好大衣,戴上头盔,他就出发了。
熊宝这会儿还在打鼾呢,根本没有发觉主人已经离开了。
一大早骑摩托,不穿大衣是不行的。
卢昌华不仅穿着棉大衣,戴着棉手套,里面还穿着毛衣毛裤,就是这样,摩托跑起来,依然寒风刺骨,手指和大腿都是麻木的。
原本他是不想骑摩托的,遭罪,坐客车倒是省事,可不方便啊。
一天只有一趟客车,早上七点走,下午三点回,过了时间就没车了。
去城里办事,总是想着时间,担心客车走了,自己回不去。
都把人弄得有心理阴影了。
到城里就着急忙慌的,经常一件事要几次才能办好,效率不高。
现在,卢昌华有了摩托,虽然这个季节骑摩托太冷,路又滑,可是自由了,在城里办事时间宽裕,办事也就周全了许多,不用再忙三火四的。
去岔路口的砂石路刚刚铺垫了沙子,路面变的很软,摩托速度不仅起不来,还容易摔车,经常出现摇头摆尾的状况。
在昏暗的清晨里,摩托车低沉的轰鸣着,一束灯柱在黝黑的防护林间起伏穿行,犹如手持光剑的侠客,切开了黑暗,一往无前。
待他冲上了去北宁的公路,已经有两三个人在等车了。
东方的天边露出几丝红霞,天地一片清色。
在岔路口往西一拐,他换档加速,在公路上疾驰。
摩托大灯熄灭了。
借着背后射来的橘红色霞光,透过面罩看到道路两侧,层林尽染,火红一片。
红黄的树叶被霞光一照,又折射出红润欲滴的火红,在卢昌华的面罩上变换着光晕。
路上车辆稀少,更无行人。
只有路边的枯草泛着白霜,迎合着天地间的火红。
道路被送粮车碾压的坑坑洼洼,养护道班已经在路边卸下了一车车的砂石,这几天就要道路维护了。
卢昌华骑行了近两个小时,看到八道街心那个大钟的时候,已经是早上八点半了。
北宁粮库在北岗街,沿着交通路往南几百米,就到了去北岗的交岔口。
往右一拐,百十米就到了粮库。
油脂厂却不在市区,而是往南十五公里的曙光镇。
卢昌华先路过粮库,也不能不去看看,至少问问粮价也是好的。
他到了粮库,大门前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拥堵在了一起。
附近村屯的老百姓都赶着驴车马车,拉着用麻袋装的粮食在门口排队。
其他农场的送粮车队被堵在了外面。
保安室的人正满头大汗的指挥交通。
“哥们,大豆多少钱一斤?”
卢昌华骑着摩托靠近一个送粮的小伙儿。
“大豆?听说价不高,今年涨价了才1块。”
他一连打听了几人,说辞都是一样。
看样子,今年黄豆的收购价最高就在一块了。
见门口太拥挤,一时半会也挤不进去,就调转车头,直接南下了。
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终于来到了曙光镇。
跟人一打听油脂厂,都知道。
“你顺着这条路一直往前,第三个十字路口左拐就到了。”
卢昌华嘴里念叨着第三个路口往左,一不小心骑过了头,不得不掉头回来。
北宁油脂厂规模很大,这一片街区都是它们厂区。
大门口挂着白底黑字的大牌子,“北宁油脂厂”。
另一侧则挂着白底红字的牌子,“北宁油脂厂委员会”。
在大门口,卢昌华就被拦了下来。
“你找谁啊?”
保安室大爷一脸严肃的问。
“同志,咱这儿还收黄豆吗?”
“你卖黄豆的?”
“是啊。”
“来登记一下。”
卢昌华把摩托停在大门的一侧,来到了保安室的窗口前。
老头递出一个本子来。
他只得老老实实的写上自己的名字和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