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敌军动向(2 / 2)

“新野距离南阳较近,若退往此地,很快便能得到曹军的支援!”蒯越补充道。

“嗯,军师你怎么看?是否与两位有不同的意见?”我连忙又问向鲁肃。

“主公,二位!新野虽然离南阳较近,但刘裕毕竟不是曹操的部将,而是一方诸侯!既然如此,他若退往新野,虽然安全,可一旦兵败,那他就会满盘皆输。反之若退往樊城,此地与襄阳仅仅一江之隔,乃唇亡齿寒的关系。加上襄阳是由刘裕的亲信在担任太守,所以肃以为刘裕率军退往樊城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鲁肃分析道。

“子敬言之有理!”我不禁赞同道。

“吴侯!不管怎么样,一切都是我等的猜测,刘裕到底会退往哪里,咱们还得靠斥候继续打探!”蒯越连忙说道。

“到时候斥候自然是要继续派出去的!”我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却没再多说什么。

与此同时。

刘裕的五万主力在抵达新市后,便汇合了刘磐、朱序所部五千人。并又多等了一日,在汇合了朱超石、朱龄石所部一万人后,大军再次出发。

此时,刘裕并没有因为一连串的失败再感到气馁,虽然军力损失严重,但嫡系基本保存了下来。荆州军的战斗力原本就不差,而刘裕的嫡系更是要强上三分,尤其是其中王镇恶、朱龄石的各自五千本部,更是刘裕嫡系中的嫡系。

除此以外,刘裕还有一支规模在五百人左右的卫队,由族人刘遵考在统帅。皆是刘裕的乡党,也就是私兵,刘裕的一干将领原本就出自这一支卫队。

三方加起来有将近六万五千大军,几乎都是刘裕、刘磐两兄弟的嫡系。

而原本还有数量多达十五万的民夫,在如今这种情况下,不仅会拖累刘裕大军的行进速度,还会白白耗费粮草。所以刘裕在离开新市以后,就喝令解散了所有的民夫。

现在刘裕的大军,由刘磐、王镇恶、朱龄石、朱超石、魏延、孙处、胡藩、曹景宗、傅弘之、朱序,在分别统帅着,正朝着樊城方向快速地行进中,还只剩下大约七天的路程。

而这个退兵方向,以及退往樊城的原因,也和鲁肃分析得几乎丝毫不差!

樊城内有刘裕的亲信毛德祖在镇守,有三千郡兵。除此以外,还有堆积如山的粮草物资。

如今,敌我两军之间,仅仅相距百里!

“主公,据斥候来报,江东军距离新市城已经不足百里!”王镇恶来汇报道。

“哼哼,那里有我留下的两万伤员,都是荆州本地人。孙策小儿可要为难了,要么分兵分粮留下照顾他们,要么就全杀了,再要么就是弃之不管!”刘裕笑道。

“主公真是妙计,如此一来,江东军就不得不分散实力,要么就失去荆州民心了!”王镇恶赞叹道。

这一批荆州军伤员,都是当初在攻打安陆城的时候造成的。那一战伤亡大约五万,但其实当场战死的只有三万,剩下的人大多是骨折,所以失去了战斗能力。

如今,刘裕大军粮草短缺,再留下这批伤员的话,无疑会雪上加霜,不仅拖累大军的撤退速度,还会白白地浪费粮草。

所以,刘裕毫不犹豫地就抛下了他们,真是有枭雄风范。

注:刘遵考,字号不详,本是南朝宋宗室大臣,刘裕族弟。参与平定卢循之乱,跟随刘裕北伐后秦,镇守蒲阪。关中失守后,南返建康。元嘉年间,历任淮南太守、中护军、雍兖徐豫湖五州刺史,为政严暴,聚敛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