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统一场论(2 / 2)

“强力通过胶子传播,捆版上夸克和下夸克,形成原子核。强子的本质是色荷之间交换胶子。

电磁力通过虚光子传播将原子核和电子捆版在一起,形成原子,电磁力的本质是电荷间相互交换虚光子。

弱力通过z玻色子跟w玻色子传递,转化上夸克和下夸克,进而使得中子跟质子进行相互转化....

杨—米尔斯规范场论....

这个名字....

还有引力子....

果然只有观测恒星才能找到这个突破口。

当初如果能有这些.....

他现在的样子看上去有些癫狂,不过夏连却是能理解。

世界上有四种基本力,弱力、强力、电磁力跟引力。

大一统论就是使用一种理论将它们统一在一起,用一个方程式来解释宇宙。

它并不是一个玄乎的东西,它就像是元素周期表一样,能让人类更加了解这个世界。

是诸多科技最重要的基础。

比如水银使用的引力操纵技术。

当然,统一场论的难度可要比元素周期表要难的多的多了。

爱因斯坦刚刚建立了狭义相对论跟广义相对论不久后,他的兴趣就开始转向一个更为宏大的目标——统一场论。

爱因斯坦建立统一场论的目的,是要将他的引力理论,即广义相对论,与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统一起来。如果能成功,统一场论将成为爱因斯坦的巅峰之作。

但爱因斯坦的进展并不顺利,受到计算机技术的限制,没有任何一个实验的结果能证明引力和电流磁场之间存在关系。

虽然建立了在任何维度中弯曲空间理论的黎曼也坚信引力和电磁力都能用简单的黎曼几何推导来证明它们的统一。

但很可惜,除了这些,在爱因斯坦的头脑中没有任何可以证明他想法的办法。

而这时候,量子理论正蓬勃发展,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投身其中,跟随爱因斯坦研究统一场论的人寥寥无几。

渐渐地,针对爱因斯坦以及统一场论的善意提醒或尖锐的批评都随之而来。

批评者中包括爱因斯坦的朋友兼同事沃尔夫冈·泡利,泡利说了一句著名的话。

他说:“上帝撕碎的东西,不希望人们拼合起来。”

泡利借这句话暗讽统一场论不可能成功。

爱因斯坦晚年一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用了半生研究的统一场论没能成功,也没有追随者。

1955年,爱因斯坦孤独终老。

统一场论,算是他心中唯一的执念与遗憾。

建立统一场论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伟业。

在爱因斯坦死后,数十位世界顶级的科学家群策群力,使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建立起了三种力的统一模型。

而即使如此,引力却仍旧未曾与三种力统一,他们毫无头绪。

引力与其余三种力的不同点是,引力是宏观力,是星体存在的力量,而其余三种力是微观力,是原子间的力量。

微观世界或许还可以观测到,但星体则要难观测的多。

而爱因斯坦一个人就想将最困难的引力与其中一种力进行统一,

在那个技术受限的时代,将二者统一,几乎是人力所无法完成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