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离别的季节(2 / 2)

“什么,好你个李思明,快还给我。”徐大帅立刻扑上来要抢走李思明手中的一封信。徐大帅高大英俊,风度翩翩,挺受群众特别是女知青欢迎,不过在连队里,大家都知道他跟徐丽现在是恋爱关系,倒是有不少别的连队的女知青给他写信,以表达爱慕之意。

考上大学的人都在收拾行李,李思明也不例外。他们当中最早有1968年来的知青,这次真得要和这个地方说再见,还真有点依依不舍。

他们带着敢为天下先的而来,今天他们要带着满身疲惫和对新生活的渴望离开。

他们埋头苦干日晒雨淋,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着这块黑土地。

他们怀着最朴素最纯真的理想而来,用自己的稚嫩的双手开垦这片地,让荒芜的大地成为边疆的江南。

他们伴着东方红的歌声而来,在边疆奏响时代的主旋律。如今他们回到喧嚣的都市,另一段时代的旋律,等着他们去演奏。

他们长大了,成熟了,岁月悄悄地在他们曾经年轻的脸庞刻上沧桑。他们累了,困了,曾经的誓言早已随风而去。岁月就像老照片,在不同的年代将时间定格,成为永恒的记忆。他们就像走失的孩子,为了远方的风景,一路艰难地走来,终于迷失了方向,如今他们终于找到回家的路,而逝去的青春却再也找不到了。

有的人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就像来时一样誓不回头。有的人悄悄抹干两行清泪,带着惆怅悄悄离去,正如悄悄的来到。有的人带着忧伤而去,拍去身上的尘埃,留下遗憾和悔恨。

吃过苦、受过累、淌过汗、流过泪,这是共和国整整一代人年青岁月的写照。

1978年的3月,是个离别的季节。最后一次下地干活,最后一次将机器擦的发亮,最后一次走过那片高高的白桦林,然后拥抱,握手,挥泪告别,踏上了回家的路。

李思明一个人来到那片白桦林,他曾经无数次在此流连忘返,如今就要走了,和宁卫东告别吧。

宁卫东静静地躺在白桦林深处,面朝北京的方向躺着,他的坟荒草丛生,那棵李思明亲手种下的雪松如今已婷婷玉立,倔强地在白桦林中努力向上生长着。

“卫东,我亲爱的战友,这两天许多人都要走了,永远不会回来的。你知道吗?我们有很多人考上大学了,如果你还活着,你应该也会考上的,对吧?你一向爱学习。大家都走了,没人来看你了,就留下你一个人,你一定很寂寞吧。你放心,咱是哥们,我一定会回来的,将来我要有钱了,就将咱们大兴所有牺牲的战友,全部移到这里和你坐伴,然后修一个大纪念碑,比广场上的还要高还要壮观,你站在上面一定可以看到,可以看到北京大学,我发誓!

卫东,你一定哭了,你要记得你比我岁数大,不能在我面前哭哦。我不骗你,我将来会有很多很多钱,一百辈子都花不完,我会专门为你修一个别墅,最气派的那一种。你别不信,现在时代变了,我们当年满怀而来,在这里受苦流汗,不管为了什么,我们无愧于青春岁月。现在我们离开了,带着希望离开,也带着你的希望离开,有好盼头在等着我们。

你一定不舍得我走吧,以前你就喜欢和我说话,喜欢听我唱歌。我也很留恋这里,这里的一草一木,我想我这一辈子恐怕都不会忘记吧。但我必须走,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做,我保证那是一个大场面,属于我的大场面。我亲爱的战友,请你祝福我吧!再见吧!”

这几天都有人离开,每次都是一个人间悲喜剧,他们曾经痛恨的这片土地,如今承受着太多的依恋。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李思明和徐大帅等人也要离开了。

“思明呐,到了学校要好好学,将来毕业了要好好干。”连长和指导员带着哀伤的心情说道。和这些知青相处这么多年,早就将他们看作自己的孩子,如今他们要走了,怎能不叫他们伤感呢?

“连长、指导员,我会回来的。”李思明说道。

“说什么傻话。你在这里受的苦比别人都要多,现在终于熬出头了,一定要好好干,别给我们大兴丢脸!”指导员说道。

李思明爬上了汽车,远远地喊道:“我会回来的!”

“塞北的狂风,吹硬了我们的筋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五七道路多么宽广。我们革命的知识青年,在火热的斗争中百炼成钢……”徐大帅和张华等人不约而同的冲着连部的方向吼着,唱着唱着泪流满面。

歌声在北疆广阔的平原上,传出老远,终于不见,唯有那七星河冰雪初融的急流,一路向东奔腾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