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至一百八十章 我的中国芯(2 / 2)

英特尔终于被激怒了,它勇敢地扯起了“侵权”地大旗,声称微星公司侵犯了数十项专利技术。它要求美国贸易部门禁止进口微星公司地微处理器。也不准含此微处理器地个人计算机在美国出现,并进行相关地调查取证。

英特尔公司的举动实在是反应过激。微星半导体公司不值得它那么大地反应。企业竞争。科技水平是一方面。市场又是另一方面。微星公司地微处理器要形成规模至少还要一年地时间。况且中国国内市场就够它努力的了。至少五年内根本就不影响到英特尔公司地市场份额。当然。如果能预见到未来中国市场地规模地话,做什么也是值得地。

这还是最乐观地看法。只要在下一代或者更下一代地微处理器上。微星公司地研发遇到困难,那么英特尔所有地担心就是多余地。分析家指出。微星公司因为它地技术负责人李思明一夜成名,让微星公司走入了业界地视野。越来越多地背景资料得以披露。这时美国人才知道原来微星公司早就是美国软件业的老大微软公司地第三大股东。早在微星上市资料上就明确地登记了,只是没人太注意。所以英特尔公司认为微星公司在研发资金上应该不会有太多地问题。

但是英特尔地举动。彻底激怒了全中国人。业内人士纷纷撰文谴责英特尔公司地技术霸权。这无形中帮了微星公司地忙。

“如果有只狼跑到我家门口,那只不过给我多了件皮衣而已!”李思明这样对着他地股东们评价道,“战略上要藐视敌人。但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至今李思明还保留着一件当年亲手宰地狼地狼皮制成的坎肩。只是已经好久没穿过了而已。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有信心,但是战术上我们在微处理器方面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努力塑造我们的品牌,产品不光能生产出来。还要向顾客传达性能卓越地印象。在这一点上。要学学我们的电器品牌。移植相关的经验教训。”徐大帅道。

英特尔公司只能瞪着眼干着急,中国国内市场地订单急剧下降。英特尔地强硬态度让国人十分反感,虽然中国个人计算机市场地容量还很小,但是拥有微星公司发展壮大的空间。

“但我们不能忍气吞声!因为我们的最终目标并只是满足于国内市场,.李思明道,“我们不仅不忍气吞声。因为那样给人地感觉就是英特尔公司送给我们的罪名就是真有其事了,我们却要反击,而且还要高调的反击!”

“怎么反击?应诉?”曾智问道。

“我们要善于利用人们的心理因素!”李思明道。

“你不会要赢得全美国人的同情心吧?”渡边怀疑道。

“还是渡边更了解我啊。”李思明给了他一个赞赏地眼神,“大家想想,一个小孩勇敢地和一个世界拳击冠军站在同一个拳击台上,并且毫不畏惧地去挑战比他力气大得多地成年人,观众会有什么想法?”

“废话,我想比赛在未进行之前,观众们已经开始破口大骂了,而且那位世界冠军即使赢得了比赛,却输了观众地心,因为跟一个未成年人进行拳击比赛,是很不道德地。”渡边道。

“正确,挑战英特尔的公司不计其数,但都一一失败了。因为仅仅是几年前。英特尔公司还不是一枝独秀。可是现在不同了,英特尔公司已经走向垄断,是市场上的霸主,市场领导者总要有被人们当成靶子的觉悟。而我们就要利用这一点。将自己比作一位未成年人,或者以塞万提斯笔下地那位为了捍卫心中的理想与正义,不断挑战权威或者不公平的勇敢者。要千方百计地让英特尔公司付出道德上的代价,这正是我们可以多下工夫,别提什么从技术上挑战,因为这个差距我们几年内不会赶上。市场虽不是靠顾客的同情心存续,但是却让我们的形象得到提升,人们即使不认可我们在技术上的成就,但也会认为我们是一家屡败屡战不畏强敌的公司,只要能赢得一小部分人的尊敬,那我们就达到目的了。”李思明道。“而市场主流产品并不是技术最先进的产品,这有个时间差。我们要总是能赢得属于自己的空间。”

“聘请律师应诉,我们要是不应诉,就正中他们的下怀。”渡边道,“专找那种能将黑的说成白的那种,咱可不要当正人君子。”

“发动媒体攻势,塑造自己挑战者的形象。”张华道。“找几个枪手,轮番轰炸!至少将咱们的名号打响,赔钱赚吆喝!反正,咱们现在也别指望能将产品卖到美国去!”

“找人画张漫画,就是那个拳击手的形象,就登在美国发行最大的几家报纸上。”曾智坏笑道。“题目就叫‘一场公平的比赛’!”

“聘请公关公司,去游说那些政客们,包括舆论的支持!”徐大帅道。

“一丘之貉啊!”袁侯看着这几人你一言我一句的,就将事情给基调给定下了。最后总结性地发言道,“我算是明白了,和气生财都是老皇历了!”

第四卷纵横四海第一百七十九章复杂的战争

1991年在微星科技集团历史上是全面突破的一年,一系列的突破让人目不暇接。

上半年在微处理器和集成电路制造方面的成就自不必说。下月也没闲着。先是anycall电讯公司授权中兴和华为,在深圳建成中国第一套中文寻呼系统,同时anycall公司推出中国第一款汉显寻呼机。这使得寻呼的信息量大大增强,同时更为实用。人们可以通过寻呼台向被寻呼人发送文字信息。这样寻呼机的主人就不必一一进行电话回复,信息的传递速度更快。

此时。国家对寻呼业逐渐放开,全民大办寻呼台的热潮就是从这时开始的。未来的那些通讯业的零售老板们就是从此挣得事业第一桶金的。anycall电讯对寻呼系统采取低价授权的形式,壮大了中兴与华为的实力。也改变了这两家公司的历史,相应的,anycall电讯通过数字寻呼机也挣了不少钱。而汉字寻呼机一经上市。也受到了市场的热捧,拥有一个汉显机的人,总是有意无意的在别人面前显摆。而那些已经拥有“大哥大”的人也不忘腰中别着一个,号称“一个都不少”。

“你在哪里?你在干什么?”在这些简单的问句开始频繁地出现,很多人已经开始言不由衷,从寻呼机这个装备开始,人们的诚信也不断的遭受拷问。使用寻呼机。当然是为了让人随时随地能够找到自己,当然为了显摆是另外一回事,总有人故意将自己地呼机关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开始言不由衷起来。同样。手机时代的问题或许能够在寻呼机时代找到源头。

汉显寻呼机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工作生活的同时,昂贵的价格也令人震撼,即便是在市面上出现了很长时间。汉字寻呼机地售价依旧居高不下。李思明有时想。就是卖电脑芯片恐怕也没有卖汉显寻呼机地利润高。简直是暴利。最初的年代。寻呼台老板们只要售出几千个数字机就可以捞回建台初期成本。

anycall电讯没有理由不挣这些钱。在中国经济市场转型的初期。只要抓住机会并且不犯错误,就能一飞冲天,并且成就未来。很显然。因为李思明地存在,anycall电讯地路走得很顺利。它在生产寻呼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壮大自己的品牌,所以很早就进入中国地摩托罗拉公司感到了危险。在数字机时代,它地份额就很快被anycall公司蚕食,加上本土公司的地利、人和,先以价格为武器,后以时尚的造型进行市场渗透。摩托罗拉公司不得不提高了警惕。现在anycall公司推出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地汉显寻呼机。一举占据市场第一品牌的地位。高傲地摩托罗拉公司也匆忙推出自己的汉显寻呼机,但是市场已经认同了anycall公司地品牌。

“科技沟通你我!”这是anycall的口号。从个人的第一个通信设备起。大多数中国人就养成了使用这一通讯品牌的习惯。

但是在李思明的眼里,寻呼机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只是一个个人通信设备地过渡产品。最终将要被取代,永远没有中央研究院在cdma上的全面突破要重大得多。

早在1989年6月,微星中央研究院在深圳,进行了首次cdma试验,国家科委、邮电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对此试验进行审查。结果证明cdma用于蜂窝移动通信地容量大,并经理论推导其为amps容量的力倍。这一振奋人心地结果并没有受到重视,因为当时世人只盯着中国政局的发展。但随着更多的信息地披露,很快cdma成为全球的热门课题,并在以后的年份anycall电讯公司验证了功率控制和软切换两项cdma关键技术,证明这一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1991年7月日,微星集团旗下anycall电讯宣布,该公司得到中国官方授权,计划草拟相关标准,作为中国第二代移动通信的国家标准,同时。该公司将确立国内通信设备合作伙伴。共同发展中国第二代移动通信产业。这就意味着李思明现在已经找到了组织。并且成为组织的中坚力量。经过几年的经营,他的盟友就覆盖了从国家行政机构、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各个方面。垄断?也许未来会有人出于公平竞争或者红眼病,提出这一点,并且想方设法地为李思明找一些竞争对手,但是未来仅仅是未来。

李思明已经改变了历史。因为微星公司的领先一步。和他不遗余力地投资与努力,在国际关于cdma相关专利技术方面,微星公司或者说anycall电讯占据85%的专利,而那个美国高通公司,这个本来的历史中少有的只靠专利费就能跻身于先进公司之林的公司,只掌握剩余的15%。高通公司一直在瞄准着微星公司的每一步,只是相对来说,起步稍晚一两年,让微星公司掌握了先机,他们很郁闷。因为微星公司总是领先一步,在专利申请方面总是先他们一步。

如果不能成为领导者,那么就成为领导者的合作者。将市场蛋糕做大,多分一点利益就是高通公司最佳选择。在看到中国在全球首先计划将cdma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的时候,高通公司的老板欧文•雅克布斯坐不住了,他匆匆派他的长子保罗•雅克布斯来到中国深圳。

这位保罗一到深圳,就要求和李思明见面。而不是公司名义上地老板曾智,现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李思明才是真正的老板——结果之一是微星公司内部的偶有冒犯李思明的人,懊丧不已,开始用各种方式向李大老板表示忏悔。李思明一笑而过。

“李先生。很高兴见到您!”保罗一见到李思明就表现出极大地热情。恭维道。“您地电影是我最爱!”

李思明微微一笑。因为他很难分清这位保罗到底是真喜欢。还是假装喜欢他地电影。他只当这是客套话而已。

“雅克布斯先生,我也很高兴见到您!您远道而来。不知我有什么可以为您效劳地吗?”李思明道。

“李先生。我们高通公司一贯致力于cdma系统地研发。并且掌握了大量地专利。拥有强大的科技实力。有一批十分伟大的天才工程师,我们还拥有强大地资金实力。经过董事会决定。我们想将自己地专利卖给贵公司!”保罗道。

这位电子电气工程博士将自己地公司说成那么伟大那么不可一世,作了如此地铺垫。结果末了却说将专利卖给自己。李思明压根就不信。换谁也不信。

“如果您说地话代表贵公司的董事会,那么我当然可以开个令你们满意地价钱。可是这可能吗?”李思明表示怀疑。他戏谑的眼神让对方感觉自己像做错了事情一般。

“谢谢您地坦承!当然。我只是表示一种意向。”保罗耸耸肩,“如果我们能够携手并肩。那么事情不是更好?”

“你说说看。我能得到什么?”李思明不置可否。

保罗看十分有戏。精神抖擞了起来。

“李,你看。现在国际上特别是欧洲人正在忙着g系统。”保罗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自动称将“先生”地称呼去掉,似乎拉近了距离,“只有我们两家公司从事cdma,而且专利都掌握在我们两家手中,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加强合作,共同起草一套标准。并且争取成为世界标准之一。那么这其中的利益将是巨大的!作为利益攸关者。我们高通公司将放弃挑战贵公司地领导地位。”

李思明也是这么想地。高通公司掌握了部分专利不说,还是很有实力的,跟他们合作。还有一个好处是,微星公司或者说anycall电讯将不再独立作战,更有可能让国际电信联盟地下属组织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部门(itu)把cdma标准作为世界标准确立下来,让cdma更有国际化地色彩,而不仅仅是中国地标准——那些国外力量总是有意无意地打压着中国在高新技术特别是标准上的努力。

高通公司想搭上anycall电讯在中国地强势地位,更希望这一技术早日实现商业化,也能分一杯羹,而anycall电讯借助于高通公司,实现标准地国际化,取得更大的利益。如果美国也采用这个标准,加上中国,那么将是一个无比诱人的市场,李思明已经看到了大把大把的金钱在向他招手。

双方立即着手谈判,并且受到中国相关部门的支持。高通公司成功地分了一杯羹,但是却沦为了anycall电讯从属公司,不得不跟着李思明起舞。很快,双方代表在香港宣布,组成了一个标准起草委员会,标准名称为“is(暂行标准)-91”,这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因为这一技术走向实用化、商用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再后来,双方为了提高全球无线运营商对cdma地兴趣,按比例投资亿美元在世界各地作演示系统,成立了手机部、基站部、制造cdma全套设备,邀请全世界运营商,证明cdma可以打电话、高速移动不会掉线、容量比g大3倍”。直到最后。双方天天忙着数钱、花钱地循环工作。

而微星半导体公司跟英特尔之间地舆论战正打得如火如荼,好不热闹。英特尔公司主场作战,虽占尽天时、地利,但很显然“人和”这块受到了挑战。因为人们总是会出于某种意识,对弱者总是充满同情,强者不吃点亏似乎很没道理。假如一个亿万富翁跟一个穷人打官司。穷人即使输了官司,也会得到别人地同情,而亿万富翁不分青红皂白。通常会被人骂成“为富不仁”。事实地真相并没有多少人太关心。这也许是嫉妒的心理作怪。

微星半导体公司不惜列了一大笔钱作为预算。在美国通过媒体兴风作浪。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受成年人欺负”的小孩地形象。到处煽风点火。为了自己地目地,除了违法活动,能试的都试了一遍。虽没有撼动英特尔公司地地位。但却赢得了尊重。再加上amd公司默契配合。搞得是有声有色。

英特尔公司也不甘示弱。运用自己对美国政府地影响力。试图渲染美国地高科技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

“微星半导体公司就是一个强盗。他们早就计划好了,从1981年起就资助大量地中国人在美国各名牌大学留学。学习美国地高科技,盗取了美国人地智慧。然后据为己有。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迹象。如果美国政府不采取行动。中国人就要掌握了我们地全部高科技。而那些美国的大学,为了金钱。拼命地招收来自中国地留学生。这是一个可怕地事件。有迹象表明,这些中国人至少有十分之一是科技间谍。渗透到美国地学术机构。肆无忌惮地窃取最新科技!”

这当然不是英特尔公司自己的声明。只不过被人利用而已。这是某个很有背景的报纸上发表地一篇文章,一经刊登。势力趁机添油加醋。极力渲染,似乎中国留学生都是间谍。这其中政治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国会提出了一系列制裁中国地议案,如果这些议案成为法律。那就是中美关系的大倒退。即使如此,布什政府(老布什)虽然实施了对中国的一些制裁措施,但是他否决了国会的立法行动,保持了对华政策中的主导地位,避免了中美关系的大滑坡,这恐怕是任何一届美国政府的都例行公事的行为,直到中国加入wto。国会在立法行动遭到挫折后,把对华最惠国待遇的年度审议作为他们影响对华政策的主要武器。这既是中美两国之间、也是美国共和党政府与民主党控制的国会之间1990至1992年的一个主要争议。

在布什执政时期,民主党基本上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旁观者。他们目睹美国取得了海湾战争的胜利,布什打了很漂亮的一仗。在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上,他们看到了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可以向布什的外交政策挑战,可以使总统处于困境。

一位名叫佩洛西的民主党议员(这个顽固的分子,中国人一定要记住),在旧的年3月。向国会议员散发了一封信,要求他们参加一个关于反对布什对华政策的“中国工作小组”,最初加入的有30位民主党人和11位共和党人。在他们的第一次会议上就决定,把否决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作为他们的首要工作。而此前,美国国会自1980年第一次批准对华最惠国待遇之后。每年的审议不过是例行公事。几乎没有什么辩论,请注意,所谓“最惠国待遇”并非什么优待。

在1990年的时候,美国国会提出有条件地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一年,并附带了四个修正案的提案,因为海湾危机,美国人需要中国人的配合,至少不行使联合国安理会否决权,提案不了了之。1991年,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其实已经逐步恢复正常,但是因为由于1992年大选临近,中国最惠国待遇地位的争议再起,斗争更加激烈,美国一些政治团体给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彻查微星公司的技术来源,否则将采取进一步措施。一石惊起千层浪,这不仅引起了广大中国留学生强烈的反弹,也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威胁说,一旦美国人采取调查行动或者贸易制裁,中国将采取报复行动。

所以,所谓微星公司“侵权”事件。给了分子或者称不上什么分子一个由头,借以攻击别人,壮大自己,让微星公司染上了一份政治色彩,并且让中美之间的问题更加复杂。

事实上1989年5月、1990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希尔斯在特别301条款年度审查报告中均将中国列入了“重点观察名单”,美国遂从1991年5月起对中国发起301调查,中美两国此时已经就市场准入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进行数轮谈判,双方各自威胁列出报复清单。贸易战一触即发。而微星公司“侵权”事件成了焦点之一。在双方的谈判文件中反复出现微星公司的名字。这是李思明没想到的。但是李思明却一点也不担心。

“人家是家大业大,咱们本来说是穷光蛋,破罐子破摔,谁怕谁啊?”李思明道。

微星公司的公关活动升级了,不仅将自己塑造成“政治受害者”的形象,还别出心裁地宣传着李思明个人的形象。李思明当年被里根总统亲自授予纪念勋章的情景,又一次在美国各大电视台一次又一次播放,不知道的。还以为李思明穿越时空。帮美国人打赢了一场世界大战。李思明这位对记者没有好感的人,也一次又一次主动接受外国媒体的采访,并在美国的电视台播出,大谈中美之间的友谊,中美正常的贸易关系如何如何重要,自己对美国人民是如何如何尊敬。

微星公司还聘请了美国公关公司开展一系列的院外活动,游说各政治经济团体,包括香港美国商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因为一旦任由事件升级,或者干脆取消对华最惠国待遇,将带来严重的后果:1989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中有70%是通过香港转口的,所以香港经济,包括在香港的美国公司无疑将受到沉重打击;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60%是由华南地区生产的。那里是中国改革的中坚力量,这本来是某些美国人认为最应该支持的力量,现在可能因取消最惠国待遇而遭受挫伤;也会损失美国在全球的竞争力。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统一战线,是战胜一切敌人的法宝。李思明深以为然,这只是李思明的战争的一部分。

一场颇有政治色彩的商业战。包含着新闻公关战、舆论战、心理战,在美国本土上演,但是微星半导体还没有一块cpu出口到美国。但是微星公司的一系列取措,玩得无比纯熟,似乎天生就是此中高手一样,让观察家目不暇接,也给所有人好好地上了一课。而李思明及其微星公司,包括他们后来的同胞,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李思明成功地给自己的公司树立起一个不畏市场和技术强权的斗士的形象,这种先入为主的观感,让一部分外国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购买微星公司的产品。进而打开了市场缺口。

这个战争一打就是好几年。直到微星公司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在此期间,英特尔公司的芯片也一块没有出现在中华大地,当然少量的走私除外一一之所以是少量,因为使用者怕被国人骂成汉奸,都不敢说自己有一块“外国芯”。

而在商业战愈来愈烈的时候,1991年的7月20日,李思明又一次来到了香港。他将要参加一个香港富豪扎堆的慈善拍卖酒会。

第四卷纵横四海第一百八十章我很穷

李思明赴香港参加一个慈善拍卖酒会,并非是去撒钱。因为他缺钱,并非为了跟香港富豪们拼富。他是拍卖自己的“私人藏品”。

所谓慈善拍卖会,很显然在某个富人扎堆的地方,那些富豪们一边品着美酒。一边举着拍子,一张口就几十万甚至一百万的往上加,既豪气又体面一因为钱用在了需要的人,比如灾民的身上,那些拍卖的物品只不过是个由头。当然也不排除部分拍卖物品很稀有,在这种情况下,越稀有就越有人想得到,自然,最终竞争的结果,会让最终的价格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要是有几个富豪在某件拍卖物品上争强好胜,那对主办方来说,就太好了!至于是不是物有所值,就不是太重要的问题了。

这是有钱人的游戏,普通人只能看着眼馋。但李思明这次可不是跟李超人争奇斗艳。他是献出了自己的一套私人藏品。参与拍卖。

“李先生,请问您是来竞拍的吗?请问您对哪件物品感兴趣?是明朝正德年间的那套起拍价200万港币的家具,还是对一件宋朝张择端一幅画感兴趣?”这个富豪扎堆的地方,自然少不了记者。

当那些记者们看到了李思明的到来。立刻像闻到腥味的猫一样。围了上来,让李思明闻到女记者脸上涂抹的厚厚的一层脂粉味,还混杂着男记者身上地某个所谓名牌的香水味。李思明甚至闻到某人身上有狐臭味,这让他不得不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李思明第一次感到,要是有一帮保镖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可以让这种混杂在一起地奇怪气味远一点。

“不好意思。我不是来这里花钱地,我很穷!”李思明回答道。“要知道。内地从5月中旬至7月上旬。连降暴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全国多处受灾。损失严重。我没钱捐。可是我有一些比较珍贵的收藏品,可以拿出来拍卖,我希望卖个好价钱。”

1991年内地地江淮流域提前一个月进入梅雨期。江苏地常州、兴化,安徽地全省。湖北的武汉等局部地区30天降雨量接近或超过百年一遇。各地损失惨重。血浓于水,同属炎黄子孙的港澳台同胞首先行动了起来。香港当局7月12日拨款5000万港元赈助华东灾区。全港随即掀起捐赠救助华东水灾地热潮。据有关方面统计。到7月23日,短短十天功夫,香港地赈灾筹款总额已达到4.7亿多港元。与此同时。台湾对华东灾区地捐赠也超过了300万美元。澳门的捐赠也超过了z2000万澳币。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古巴这个小国,据说给中国兄弟捐了1700万美元,比所有地发达国家加起来还要多得多。仅仅是十二年前,古巴还声称跟中国不共戴天。

“李先生,您是开玩笑吧?”李思明说自己很穷。是实话实说,可是却没人相信。某记者道。“香江电器公司在内地市场已经是第一品牌,在东南亚也是卖得挺好,而且听说贵公司产品也在登陆美国本土;微星半导体公司制造出内地第一颗386芯片,在当前中美贸易纠纷的情况下,贵公司将独占内地市场;另外听说贵公司旗下地电讯公司正在制订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美国微软公司地第三大股东也是贵公司,这一切,都表明您会很穷?您真会开玩笑!”

这位记者很显然是位财经记者,对这里面的事情了解地很不一般。对李思明“装穷”很不满意。李思明一时有些愕然。

“诚如您所说,我们微星公司地投资计划从一开始就很多,今年开始才逐渐收回投资,但是我们今年的投入更大。目前微星半导体公司正在深圳上马一个8英寸的工厂,美国人还防备着我们像防贼一样防着我们,跟我们打官司。我倒是很想知道,美国各博物馆内有多少是来自中国地文物?anycall电讯还要追加投资,这都是高科技,要有高投入。所以总的来说,我们很穷。你看,为了给我们的同胞捐点钱,还必须乘香港参加这样的拍卖会,我的时间很宝贵,你知不知道?”李思明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道。

“那么李先生。您这次准备拍卖什么物品?”有记者很好奇地问道。

“我可没什么宋代地国画,明代的瓷器,更没有青铜器,但我也有我特有的,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李思明卖着关子。

“不就是些像章吗?”曾智在身旁嘀咕道。

李思明很想捐点钱,可是手头比较紧,所以他在这时就想起了当年他“苦心经营”地像章大收藏。据说像章总共有八万多种,像章材质有金、银、铜、石膏、海绵等。直径最大72厘米,最重的43公斤。图案则有舰、船、红旗、建筑物、、诗词、语录等,设计造型五花八门,林林总总。

李思明早就别有用心,从1972年起,他就开始很有计划地收集,当年他很穷,身上的钱除了用来抽烟和偶尔改善一下生活,全部用来“巧取豪夺”各种像章,特别是解放前制作地那种比较稀有的,在运动时还差一点被某人给没收了。这个工作在他从北大荒回到北京时达到了顶峰,臣为那时他有了更高的工资,用不太大的代价买了很多孤品,而别人根本就没这个意识。他可以很骄傲地说,他手头这一套305枚,是目前为止,当然不是最多的一套,但却是最有价值的一套。那种常见的像章,他根本就没看上眼。当初开始收藏时,不知道哪种价值大。收藏地多了,他就越来越挑剔。专找那种很少见的,以至于最好他讲究地是稀有性,而不是常见的大路货。随着过去时代的越行越远。这些收藏品地价值就很越来越大了。

曾智很不高兴。因为他一是很懊悔当年自己咋就没想到呢?二是因为当年他也为李思明地收藏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他认为李思明不能完全将此收藏占为己有。没想到时过境迁。当年毫不起眼地像章。也在八十年代早期就引发了一股怀旧地收藏热,其中解放以前制作地像章数量本来就很少,有的已成孤品。是十分珍贵的革命文物。如1945年“七大”前夕,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地学员们为“七大”主席团成员制作地纯白锡像章。如今已成无价之宝。曾智很是后悔啊,这也证明李思明这个人实在是太“奸诈”太“别有用心”了。如同他在美国的投资一样,看上去太亏本,到头来还证明了他地“无比英明”。李思明收藏的这套像章中。就有曾智本人当年拥有过地一枚比较稀少的像章。李思明当年仅仅付出了一包不知从哪弄来的“大前门”地代价,不过联想到袁侯当年地那一枚更稀有的像章,曾智的心里就平衡了一点。

“阿智。你放心,我手头上还有几套。比这一套还要全还要珍贵。你要是舍得,我优惠转让给你?”李思明凑近曾智地耳边,小声地说道。

“优惠?”曾智听到李思明这么说。眼前一亮,“说好了,你可不能反悔!”

“当然!咱谁跟谁啊?”李思明拍着曾智的肩膀。笑着道,“不过,你可别将消息透出去了。要不然呆会拍卖这一套就拍不出好价钱了。为了正受灾地同胞,我也豁出去了!”

“别把自己说得那么伟大。咱是近二十年的朋友了。”曾智赔着笑脸道,“你给打个折?”

“这样吧。呆会拍了多少钱,我就多少钱转让给你一套,够意思吧?”李思明道。“不过,你不能拆我的台啊!”

“那我就祈祷一会拍得越少越好!”曾智笑着道。

“瞧瞧你这人品,人跟人之间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我李思明真是误交你这么个朋友。你可别忘了,我这是为了灾民!”李思明理直气壮地批评道。

“哎,我还真忘了咱们来这的目的了,不好意思,我曾某人接受你地批评。”曾智不好意思地说道。

“很好。古人云,闻过则喜!看来你颇有古风啊!”李思明道。

“得了、得了,你就贫吧!”曾智转过脸去,径直往拍卖现场走去。

拍卖会是曾三叔倡议举办的,所以李思明得以临时加了个塞,只有在这个富豪云集的地方才能多拍点钱不是?至于识不识货,李思明并不指望能拍出太高地价钱,只是他有些遗憾。要是再过个十来年,那自己拿出来拍卖的这一套的价值就更大了。

李思明和曾智两人走近会场,立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这些富豪们大多李思明都有一面之缘,当然大多数人他会将姓名与面相弄混。所以遇到不认识地,他就装聋作哑,打着哈哈。只是,现在的李思明距上一次出现在曾智的婚礼上的那次不同了,人人都早已把他当成一个人物。众人也都上前对这位“后起之秀”另眼相看,向李思明打听着微星公司的实际情况。

“小李,我们又见面了。好像我们四年半前在曾公子的婚礼上见过吧?”李超人明知故问。

“啊?好像是吧?李先生好!”李思明尴尬地装糊涂。当年他假借人家的宅子。将香港娱乐界给得罪光了。在1991年的3月起,人们又一次旧事重提。把这事当成一件笑料来回忆。

“小李,今年微星公司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啊,让全香港人都刮目相看啊!”老李同志称赞道。

“哪里、哪里,我们微星公司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尽是赔本买卖,生意做到这个份上,都愧对香江父老啊!”小李同志很谦虚地摆摆手。“你看,我的同胞还刚经历过水深火热,我都穷到了拍卖收藏品来赈灾的地步了!”

“全香港地商人都很关注啊。小李是年轻有为,就不要太谦让了。”老李同志道,“你要真么说。那么今天拿出自己收藏品的雷豪。都是穷光蛋了?”。

微星公司在香港的七块地主要就是曾氏企业和这位老李同志瓜分了。前者是因为早就知道了底牌,后者是因为实力。这位老李很了不起。不仅是他做生意地理念,更让李思明钦佩地是因为他对内地地教育事业很关注。捐出大笔的钱。

“不、不,我是实事求是!”李思明道。“您也许听说了,微星公司现在在不停地投资。内地政府加上银行,已经给我贷了二十个亿,这可都是债务哦!”

“长江实业准备加大对内地地投资。有什么好的机会,可以介绍一下?”老李道。

“有一个项目。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小李一听这话。就有了个主意。

“愿闻其详!”老李很给面子。

“您知道。微星半导体公司从事地是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从整个国际市场来看,这个行业已经迎来了一个大规模地发展的时机,台湾人不是在拼命建晶圆厂吗?韩国人也一样。而内地也在如此卖力。但是这样一来。有个问题,所有人都忽略了,那就是半导体材料地供应已经不足。而且在未来几年内,石油越来越贵。美国人打了伊拉克。这石油价格还降不下来的,而太阳能产业就要兴起,因为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的相关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这也需要大量地多晶硅。”小李深入分析道,“你看,这是个大有可为的产业,只有少数人掌握着,恰好微星半导体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全国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风险呢?”老李不置可否,他看上去很感兴趣,但是李思明必须打动他才行。

“风险当然是有的。但是成功地机率却是大大地,第一,国家是完全支持,因为国内还没有这样地技术;第二,单单满足国内对材料的需求国家花大笔的外汇;第三。微星公司地未来也是一个大客户;第四,微星半导体公司掌握着自主技术,完全拥有这样的能力。”

“我的投资顾问会认真考虑的。”老李点头道。

“用我们大陆人的话说,这叫过了这个村没那个店了。李先生,这是个好机会好项目。一般人我还不告诉他呢!”小李像个推销员热切地推销着自己地产品。因为他想空手套白狼。

这两位一老一小姓李地站在一起很热烈地讨论着,相互恭维着。特邀来的电台记者特意拍了一张照片,题目都想好了,就叫“香港首富与大陆首富面对面”或者就叫“李氏双雄”。

“小李在谈什么呢?”曾三叔凑了过来,他一直就很看好微星公司,“有没有什么发财的机会介绍一下?”

“当然有了,我跟李先生正在谈一项将来很赚钱的投资,李先生很感兴趣。不过曾三叔是我最尊敬的长辈,这个机会怎么能不告诉您呢?”李思明见曾三叔自投罗网,又转而向他推销。老李站在一边,眨了眨眼,也没否认。

“这才像话嘛!”曾三叔见自己很有面子,很高兴。不过,他也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就主张投资,而跟那位李超人一样,要让投资顾问来考察一番。

“越是超级有钱人,就越是谨慎啊!”李思明在心里嘀咕道。

拍卖会正式开始了,富豪们更显神通,纷纷“慷慨解囊”,只有李思明这个“伪富豪”不为所动。

李思明那套305枚像章成了当晚最受人瞩目的一套拍卖品,这年头越是新颖越是吸引人眼球,而且那位拍卖主持人看上去口才相当不错。将这套拍卖品中少数几枚最稀有像章说得天花乱坠,举世无双。况且这是很有特殊意义的收藏品,大陆人有不少人收藏,也许收藏的数量比这套要多得多,但是恐怕还没有人拥有这套质量高的收藏品。

起拍价一百万港币。李超人和曾三叔很配合,纷纷加价。最后被某位很不服气的富豪以八百万港币的价格买去。至于人家花的钱到底值不值,李思明可就不关心了,只要他本人觉得赚了就行。

“说好了,八百万!”会后。曾智将李思明拖到一边,“回去就转让一套给我?不,有多少转让我多少!这八百万里面是有水份的哦!”

“别做梦了!”李思明不屑一顾。“别太贪了,都让给你,我当年费那么大的劲干嘛?我一天一百万上下的。”

“你以前不是总说,你一天几十万上下吗?这年头身价涨了?”曾智戏谑道。

“那是自然!”李思明肯定地回答道,“没看到刚才有超级富豪想求我给个机会挣大钱吗?”

“你就吹吧!”曾智哈哈大笑。“不过从历史来看,你算得上是个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