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我还是很穷(2 / 2)

收购西伯利亚石油公司计划未实现。虽然好消息不断,最后的谈判工作正在收官,但是在最终实现交易之前。外界不知道最好,要不然就节外生枝了。竹篮打水一场了。

“是吗?我倒是想派人查一查,你有没有违反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李书记对李思明拿这些香港八卦新闻来搪塞他。很不满。

“李书记,我们不就是从工商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借了十个亿美金吗?您还怕我们还不起吗?”李思明道。

“这个我倒是不太担心。可是我听说你还找香港富豪借了款,你们不是真像香港报上说地那样,出现了周转困难?”李书记道,“你说,你们要是真出现什么问题,就跟我提嘛。我保证深圳市政府一定会全力以赴地给你们解决!”

“李书记,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我们这间公司的关怀的厚爱,我们是无比感谢的,但是李书记。我们真的不是出现了困难!”李思明表示无比真诚的感谢。

“那你们借这么钱干嘛?你们是不是又有什么计划,你给我透个底。也让我放心不是?”李书记道。

“确实有计划。不过这个恕我不能从命。说了就不灵了!”李思明为难地说道。

“这样神秘?你不会搪塞我吧?”李书记不信。

“李书记,就像你们当年秘密托市那样,是不是保密第一?”李思明反问道。

“噢!这样啊,我可告诉你。我一把年纪了。你可不能像哄小孩一样哄我开心!”李书记道。

“我哪敢呢?”李思明叫冤道,“我虽然爱开玩笑,但是我还是很有分寸的!再说我的人品有那样差吗?”

“老实说,你这个人还真是让人摸不透。”李书记笑着道,“总是出人意料,身上总是有许多让人意外的东西。总是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力。”

“这不奇怪啊,我当年也是位导演吧?如果让观众进入电影院看电影,开头五分钟就猜出了一部电影的剧情,那还称得上‘金牌导演’?”李思明道。“咱要让故事有悬疑,要么就是以情动人,要么就是说别人想不到的。”

“那你这次就是导演一部悬疑喽?”李书记道。

“本来是一部讲述秘密工战的影片,可是现在变成了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尼罗河上惨案》,而我现在又想亲自演一部《双城记》!”李思明道。

“我不明白!”李书记听李思明说的那么高深,干脆摇头,“你就不能说明白点?想考验我地智商?我老头子一个,还没有到阿甘的地步!”

“李书记,原来您也看过我地电影啊?要不要我也给你签个名?”李思明开玩笑道,“我的意思是。本来我们这次借款是挺秘密地,就是为了一项重大收购计划准备的,但是如果事先透露消息,可能就会让这次收购吹了,我们很重视这次投资。所以在外界猜测各种原因地时候,我就任别人支猜,继续我们的计划。”

“这么说我是关心则乱了?”李书记道。

“世不无烦事,庸人自扰之!”李思明道。见这打击面太大了,补充道,“李书记,我说的是别人。”

“得了,我就相信你这么一次。”李书记想了想道,“你还要贷款吗?”

“谢谢李书记的关心,现在不需要了!”李思明道,“银行的钱要是没地方放了,我们提供一个免费存放的仓库,你看如何?”

“你真是……”李书记无话可说了,“我走了。不跟你一般见识!”

说完,李书记就起身走人了。李思明将他哄得开开心心地送到了公司外。

曾智带着一个三十人的团队,转战俄罗斯东西,除了现场考察油田储量及资产债务状况,还立即在阿廖沙的引荐下,拜会了所有权力人物和团体。在1993年11月15日,双方终于敲定了协议最后一款,并于当日正式签约。

李思明的手法比阿布拉莫维奇之类的大亨光明正大,手续周全、全理。也没那么太贪得无厌,后来也从不试图偷税、渥税。更不会试图与政府抗衡,让俄罗斯政治人物颇有好感。

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买卖,并且是白纸黑字画押的。当后来俄政府试图收回石油资源的时候,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它的主要股东是中国人。考虑到中国的反应。普京总统就不能随心所欲的强制收回。只是后业迫于压力,李思明不得不放弃手中的大部分股份,交换条件之一,这家石油公司的石油专门出口中国。李思明一转手就获利超过200亿美金,在国内建了超过一千所小学,一千所中学,一乔个敬老院。资助了超过一千个扶贫项目和两千个科技项目。

这真是一件大买卖!让李思明做梦也会偷笑的买卖。有钱人折腾来折腾去,只会更有钱。

只是李思明在这个世纪最后的几年,搜刮了不少俄罗斯高级技术人员来到微性公司,却更让俄罗斯人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