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九. “出货”!!(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三百九十九“出货”!!

如今,炒酒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方式。每年年底是酒类销售的旺季,也是投机客炒酒的良机。很多人在当年的10月末11月初就开始批量购进高档名酒,坐待升值。

炒酒的风险小,进入的门槛低,是炒酒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的两大关键因素。在陪尤清考察江浙一带的酒类市场时,方青云碰巧遇见一个曾经在投资银行部工作时的朋友老邓,原来他现在也是一个炒酒客。

老邓告诉方青云,他之所以选择炒酒,就是因为看中其中风险不大。老邓是一个老股民,他1999年进入股市,12万元的本金经过五六年的炒作,也没能挣到几个钱,现在都牛市了,账面还是负值。一次偶然机会,老邓在杭州和几位朋友吃饭期间,谈到投资方式。一位朋友告诉老邓,不如尝试一下炒高档品牌酒,理由是这类酒易于存放,年份越久,越能卖出好的价钱。相对其他投资方式,风险系数要低许多。老邓在朋友推荐下,牛刀小试,用一万元买了当时售价仅三百多元的飞天茅台,仅仅过了半年时间,便以每瓶四百元的价格卖出,获得上千元的利润。未曾料到,飞天茅台没多久就直冲五百大关,老邓丢了大头,顿足叹息。

“像茅台这样的顶级白酒不怕存放,放得越久卖价越高。”老邓还说:“目前市场上53度50年的茅台约两万元一瓶,30年的也可以卖到一万,15年的价格也接近五千。”

炒酒甚至引起了一些经济实体的关注。方青云有所耳闻:那温州人不光炒楼,炒煤,现如今开始将目光投向炒酒。2006年初,由数十个民间组织组成的温州财团携手某酒业公司,成立相关投资公司,开创了民间资金参与炒酒的先河。

看来,他们已经“疯”了,而且还在不断引导投资大众走向疯狂。

最伟大的人是始终在嘈杂的人群中间保持思考的人。――爱莫生

在逐利的资金面前,金雕酒也可以随之疯掉,有朝一日也可以成为媒体津津乐道的“疯狂的金雕酒”。似乎所有疯狂的东西都能脱离正常运行的轨道,尤清就是要将金雕酒引向那非正规的方向,让它与流动的热钱一起狂舞。然而,一切疯狂的背后其实是一场战争,还未开战,胜负已然可知。胜利者定是那些资本家,是那些依旧能思考的人,而失败者是那些始终保持疯狂的思想,总是以为疯狂没有尽头的人。

在这疯狂背后,方青云凝神屏气,静待行情爆破。

人性弱点

钱塘江大桥上,一辆出租车正缓慢行驶。方青云陪尤清到杭州考察,一大早上又出门了。

这天真的不巧,桥上桥下弥漫着厚重的大雾。路边风景真是雾里看花,只剩几团黑影。司机的视线全被雾挡住了,可视空间只剩眼前这么大一点。

方青云觉得车里太闷,打开车窗透气,没有想到,浓雾迅速钻进车里,在他身边、脚下缭绕。

司机小心翼翼:“雾大,关好窗户。”

方青云慌忙关上车窗,心里很是郁闷。他本以为忍忍就好,可是刚下大桥不久,车忽然停下来。方青云下意识往外望,前方路上景象着实把他吓了一跳。各种型号的车密密麻麻,缓缓向前蠕动,混乱,川流不息。

司机心里窝火,不禁来了一句蒋氏风格:“娘希匹这么多车,又要堵车。”过后身子往后一靠,算交代了。

果不其然,马路的拐角处车辆在狭窄的车道里玩神龙摆尾,方青云和尤清乘的那辆出租车嵌在中间,不能动弹。没有办法,等吧。等了十多分钟,车总算挪到拐角处,在交警指挥下,仿佛囚徒越狱成功,冲上公路,方青云稍稍松了口气。

可没想到,刚才那点磨难只是前奏,还在后头。

“前方交通事故。”

没走几步,前面的巨大的告示牌闪出这行红色大字。

完了方青云一下子瘫在座位上,看来,前方有一场漫长的等待。尤清不动声色,只是闭目养神。

汽车依旧缓慢行驶,轮胎生锈似的,运转越来越慢,最终完全停止,大大小小的车彻底凝固。司机无奈地靠在座位上,索性听起广播。

“娘希匹又跟老子跌呵呵老子的股票涨停了”

广播正在播放股市行情,司机此刻的表情宛如雨天的太阳,让人摸不清楚是晴是雨。

方青云无聊得很:“师傅,您在看哪支股票呀?”

“这是我的个宝,怎么能告诉你?”司机回过头来,翻眼瞅着方青云:“我交了五百块钱咨询费,别人告诉我的。你要我讲,我便宜点,收你两百。”

“哈哈您真会做生意”

“跟你透露一下,现在刚刚开盘,跌了二十几点,买入的好机会来了。我那个老师说了的,这个时候有多少钱就要买多少股,押房子都可以。我看,元旦之前都没什么问题。”司机越发得意,拱起脸,歪着嘴,期待方青云跟手里的股票一起发疯。

方青云好心劝戒:“我建议您,心态要放端正一些。你不知道股票炒作内幕,又喜欢乱打听消息,肯定会吃亏的。像您这种情况,最好买个靠得住的好公司的股票放着不动,眼光放长远些,应该是能赚到钱的。”

司机相当不以为然:“靠得住的股票?哪个股票靠得住呀?我前几天买了个st股票,一块多买,现在涨到将近三块,还有一个股票,没有st前就是不涨,带上st的帽子马上来了三个涨停。”

“那您拿住了吗?”

“要拿住了,我早回去打麻将了,谁还出来赚这辛苦钱呀?”

普通股民的话,句句都是学问,真是又活又透。

这时尤清插了一句:“你炒股有些年了吧?”

“快十年了,一直在亏,差不多亏掉了半套房子。这次有专家辅导我,我想,要把这些年亏的钱一次性捞回来。”

专家辅导?这人要是执迷不悟,天都拉不回来。既然司机这么想,再说什么也没用,说的多了,反倒会被认为断人财路。

突然,车子抖动一下。方青云眼睛一亮,目不转睛盯着窗外,希望奇迹能够出现。车子动了,动了,速度逐渐加快。方青云终于看到了“事故车”,原来后面车亲吻了前面车的“屁股”,造成点“皮外伤”,两车车主胀红着脸正在理论。

司机皱起眉头:“这么一点小事故不会堵这么久呀?”

果然,没走多远,前面又排成了一条长龙,这回完全堵死。密密麻麻的汽车被钉在路上,平日牛气十足的大货车,大客车也没辙,只会喘着粗气。

周围的司机沉不住气了,千方百计寻找捷径,可哪有捷径呢?前车挤,后车跟,结果堵得更加厉害。后边司机仍然坚持不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重量级“大佬车”则以排山倒海之势,扭动着魁梧的身躯,试图冲出重围,大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

无论主车道,超车道,甚至救援车道,横七竖八摆满了车,连后面的救援车都开不过来。这场面好看了,整个公路成了一盆浆糊,乱七八糟,都没能挤出去,反而都给锁在里面。

司机牢骚满腹,漫骂不止,骂来骂去都是一个意思,要跟xx的女性亲属搞恋爱。

一场堵车,尽显人性弱点,混乱,痴钝。是的,股市庄家就是靠攻击这些人性弱点取胜的。

经过数年时间培育,南海酒业的新产品冻藏金雕系列逐渐成为公司主打产品,除了它的价格定位准确之外,以冰饮方式打破传统黄酒温酒习俗的喝法也在行业内引起不小的轰动。“冻藏金雕概念”的成功大大深化黄酒产品的外延,使黄酒行业更具延展性。

有了新概念的支持,金雕酒的炒作更是风生水起,提价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连市井小民都争相囤积,待价而沽。有一些“酒老板”故意避开大型商场、超市,直接进酒店或进入市县一级终端批发网络,通过高额回扣、高进场费、高赞助费、小姐促销等非常规方式,最终将百元左右的酒炒到数百元,乃至千元。

过去高库存的问题让人头痛,如今产能不足反而成了个大问题,订单积压如潮,预收账款滚滚而来。南海酒业的经营业绩不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出现大幅度增长。南海酒业股价随之翻番,回头一看,动态估值还是很低,股票竟越涨越“便宜”。

方青云为使南海酒业股票二级市场的表现进一步配合这种大好局面,授意财经评论人王幸男撰文造势,评论文章《好股票,好酒年年在涨价》应运而生。

……

南海酒业投资要点:

一、金雕酒经过多年的营销推广,已经成功培育一批忠诚的高端消费者。客户忠诚度相当高,主要针对的是政府公务、商务宴请领域,这些领域客户的价格敏感度较低,对产品的品质有较高的要求。而金雕酒作为清香型黄酒的代表,与其他品牌的黄酒相比,在口感上有明显的区别,其他品牌的黄酒对金雕酒的可替代性较差,因此金雕酒有极强的市场话语权。公司预收账款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末预收账款占公司主营收入的,第三季度时预收账款达到亿元,表明公司产品具有极强的市场谈判力。

二、经销商的销售动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销售收益,而销售价与进货价之间价差的大小是影响其收益的两大关键因素。南海酒业目前的主导产品冻藏金雕系列计划内出厂价为150元/瓶,计划外出厂价(市场调节价)为180元/瓶,但是经销商批发价已达到两百元以上,经销商的获利空间巨大,公司未来有较大的提价可能。

三、公司正在积极扩张产能,同时进行规范管理、规范操作,单位能耗持续下降,原来的泥窖和碎石窖都改为规范的青石窖,单位产量大为提高,实际产量比设计产能提高近三成,所以公司的产能扩张也比原计划的要快些。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预计其供不应求的状况在未来三五年仍将维持。

四、2006年底公司对年份酒进行调价,预计税后利润可以增加5000万元,每股收益可以相应增加元。

……

该考虑退出了。方青云起初接手南海酒业这个项目,只是为了助人脱困。到了现在,金顶实业和南海酒业不光脱困了,而且盈利颇丰,总算圆满完成使命。

过去一年多来,方青云做的一切都是铺垫,利润只有兑现才是真的,停留在账面上,永远只是南柯一梦。

现今整个项目已经接近尾声,进入出货阶段,出货才是项目主导者最终的幻想。至于采用什么手法?这主要需观察市场形势,人气变动状况,根据人气强弱的各种不同的状态,来进一步确定出货的决心和手法。

完成股价的拉抬后,南海酒业股价开始站稳一个新的高位,方青云可以就此从容出货。随着时间推移,投资大众就会慢慢认同这个股价。方青云根本没有必要刻意制造买盘,日后反正每天总会有一些投资者进行交易,他只需要来一个给一个,耐心派发,日积月累之下,渐渐把货出完。

如果南海酒业股价在这个新的高位上没法站稳,方青云只要在拉高后向下打压一段区域,能在次高的位置上企稳就行。由于前期已经有过一个高点,次高位自然也就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价格也极容易稳住。然后再在长期横盘的过程中,慢慢把货出清。

这个时候,应该银子未动,舆论先行,先把宣传工作做好。为了今天,方青云在半年前就物色了一个口袋人选:邱毅。

邱毅是方青云的大学同学,哲学博士。此人瘦得出奇,身上完全看不到肉,每次一露出上半身,就使人不禁担心骨头会把那层薄薄的皮肤穿透。头发格外稀疏,只要有人稍认点真,很容易把具体的根数弄清楚。邱毅刚刚考上博士,就结了婚。博士期间,他和妻子一直两地分居。这种分居实在滑稽,两人寝室之间只隔一道小坡,那道坡宽度不超过十米。有句电影台词“此刻你来到我跟前,可是我仍然在想你。”很多人说,这是爱的最高境界。这两口子应该很容易体验到,只是方式有点另类。

最令人同情的地方,是邱毅的外号,经常被人戏称“馍教教主”。邱毅和妻子的老家都在农村,而且都是全省有名的贫困县,两人婚后生活十分拮据。特别是邱毅,经常是两个馍对付一顿饭。邱毅这样省钱的目的竟是为了“性”,毕竟是夫妻,一个星期总要过几次象模象样的性生活,这也可以理解。只是学校门口的旅社最差的房间,一晚上开房也要30块钱。于是他自己跟自己规定,每个星期一定要节省出60块钱来。

即使如此艰苦,他们夫妻二人仍然咬紧牙关,完成三年博士学业。可是拿到博士学位,并不意味苦尽甘来。他们两人一个学哲学的,一个学历史的,这种专业早已不受欢迎,况且学历太高,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都不愿接纳。后来两个人勉强进了一家半事业单位,编制却不是公务员。

财经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