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六.(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六百七十六

通过徐飞鸿多方交涉沟通,杨正义在去参加全省学代会前夕加入了共青团。学校团委那位曾经与胡莱勾结的负责人给他拿来一本团章和一枚团徽,杨正义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这个组织的一员。过去他多次要求加入共青团,但没有获得批准。现在他还来不及再次提出申请,但却被加入了共青团。

杨正义从省学代会回到槐花学院之后,系里举行学生会和团总支的选举。这一次徐飞鸿再次推进他的改革,学生会和团总支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民主选举。杨正义在这次竞争性选举中战胜了其他的几位竞争对手,顺利地当选为系学生会主席和系团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是由徐飞鸿兼任的,因此杨正义成为这两个机构的实际负责人。

杨正义成为系团总支副书记之后,他经常去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这些会议和活动全校的团支部书记一般都要参加,因此他与俞红茵的交往大大地增加了。

那段时间,电影《庐山恋》和《巴山夜雨》风靡全国,女主角张瑜更是红得发紫。表情忧郁的俞红茵酷似张瑜,因而在学校里追随者无以数计。杨正义同寝室的姜子云是追星族里最狂热者之一,他对俞红茵几乎到了茶饭不思的痴迷程度。在上大学前杨正义已经与任妙玉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此他对俞红茵心如止水。由于过去的特殊经历,杨正义对神情忧郁的俞红茵当然也是颇具好感的。

有一天姜子云诚恳地对杨正义说:“你经常和俞红茵在一起,能不能把她介绍给我认识?”

杨正义笑了笑说:“俞红茵可是明星啊,追她是要付出代价的,你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

姜子云爽快地说道:“除了我的头不能拿去,其他的所有东西都可以奉送”

过了几天,杨正义正好去学校图书馆查资料,在路上碰到了俞红茵。杨正义本来想上去和俞红茵打个招呼,然后把姜子云的想法告诉她,但看到她旁边还有其他人,打消了这个念头。他从本子上撕下一张白纸,在上面草草地写了几行字,然后叠起来递给了俞红茵。

杨正义很快就从图书馆回来了,他回到寝室的时候姜子云正好在。杨正义立即对姜子云说:“你最想见的人等一会儿可能要来见你,你准备给她送些什么礼物做纪念呢?”

姜子云激动得满脸通红,他连声问道:“你不是骗我的吧?她真的会来吗?”

杨正义诚恳地说:“我骗你干什么?你还不好好想想送点什么有意义的纪念品”

姜子云抓耳挠腮半天,也没有想出该送点什么东西给俞红茵做个纪念。他知道礼物不能太俗气,否则效果适得其反。实在想不出任何办法,姜子云只好央求杨正义说:“我实在没有什么能够送给她的东西,你帮我想想吧”

杨正义看到姜子云苦闷成那样,决定帮帮他:“我倒是有几本书可以送给她做个纪念,只是我的损失就太大了”

姜子云着急地问:“什么奇书?真的如此有用吗?”

杨正义告诉他:“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和《数论导引》,还有几本数学专著,我估计她应该喜欢,书上可是有华罗庚教授的亲笔签名呢”这几本书是杨正义在高中复习的时候托数学老师章伯天在北京买的,章伯天已经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读博士研究生了。书上的确有华罗庚教授的亲笔签名,对于一个数学系的学生来说,得到这样的书毫无疑问很有纪念意义。

上午很快就过去了,俞红茵没有到杨正义他们寝室来,姜子云明显感到很失望,杨正义也不停地看手表。杨正义想,俞红茵怎么能骗人呢?不来就不来,当时就应该拒绝。一直到中午吃饭,俞红茵也没有现身。杨正义让姜子云和寝室的其他同学先去食堂吃饭,然后把饭给他带回来,他继续在寝室等俞红茵,他担心错过了时间会给姜子云的人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当姜子云和其他同学吃完饭回来的时候,俞红茵还是没有来他们寝室。杨正义和姜子云对此都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他们都有午睡的习惯,大家一起脱了衣服午休。女人是重要的,但女人并不是一切。他们下午和晚上还要学习,中午需要适当休息。

俞红茵是像被微风轻拂着一样悄悄地飘进来的,他们所有的人都异常难堪,姜子云更是如此。在自己爱慕的偶像面前赤条条的,让人总有几分扫兴。杨正义用最快的动作穿好了衣服,这是他在农村劳动时练出来的过硬本事。姜子云也迅速起了床,其他来不及起床的人就在床上假睡。

这天中午俞红茵在杨正义他们寝室待了半个多小时,姜子云实现了他与俞红茵直接对话的愿望,杨正义个人的最大损失就是有华罗庚亲笔签名的那几本数学专著都被俞红茵笑纳了。俞红茵离开之后,寝室的所有人都从自己的床铺上爬起来了,他们起哄要姜子云兑现诺言,好像俞红茵是他们请来的一样。

在杨正义担任学生会主席之后,俞红茵对他表示了真诚的祝贺。从这次选举中,俞红茵感觉到杨正义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当然令她更加感动的还是杨正义送给她的那几本数学专著,这是一个数学系的学生很看重的礼物。

姜子云和俞红茵的交往进展得并不顺利。姜子云是杨正义的同学中仅有的几个干部子弟之一,他的父亲在市公安局,母亲是一所幼儿园的园长。在同学们看来,姜子云就是很有家庭背景的人了。杨正义的父母亲都是农民,他的父亲杨自翔虽然后来进城办了木材加工厂,但他们家本质上还是农民。而姜子云却是地地道道的城里人,并且是干部子弟,属于城里人中的贵族,在同学们看来,这也是他与俞红茵交往的资本。姜子云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写诗填词,身上有一股文人的气息,这也是他很令同学们羡慕的地方。杨正义虽然在中文系学习,但他喜欢数学,同时又酷爱哲学,唯独不喜欢写诗填词,他根本就不像是一个中文系的学生。

在姜子云和俞红茵认识一段时间之后,杨正义关切地问:“你们进展得怎么样啦?”

姜子云显得比较灰心。他对杨正义说:“没什么进展,只在一起聊过几次天。”

杨正义是关心他们交往的,他真诚地希望姜子云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找到人生的如意伴侣。他对姜子云说:“本来这种事情完全是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但我还是愿意助你一臂之力。我问你,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杨正义主动表示愿意帮他,姜子云格外高兴。他对杨正义说:“你再帮忙烧把火,加加温”

杨正义其实也没有恋爱的实战经验,他与任妙玉朦胧的爱情已经被他冷冻起来了。一个没有恋爱经验的人帮助另外一个没有恋爱经验的人,这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但杨正义是一个热心的人,帮忙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他问姜子云:“怎么烧火?”

姜子云对这个问题看来是有思考的,他指点杨正义说:“你可以把我的家庭背景情况告诉她,这样就能够增加我在她心目中的分量。”

杨正义是异常厌恶以家庭背景为筹码的,他深受血统论的危害。当听到姜子云要让他向俞红茵介绍自己的家庭背景时,杨正义产生了条件反射,他正色道:“介绍你的家庭背景有什么意思?她又不是和你的家庭谈恋爱”

姜子云坚持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不介绍一下家庭背景能够增加成功的机会吗?”

杨正义没有和姜子云较真。为了成全姜子云,他违心地答应。

杨正义给俞红茵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不仅如实地介绍了姜子云的很多优点,而且郑重其事地介绍了姜子云的家庭背景情况,他希望俞红茵能够给姜子云一个机会。

后来的事实证明,杨正义的这封信并没有起到姜子云想象的那种作用。俞红茵并不是一个看重家庭背景的人,她爱一个人的内在素质胜过爱他的家庭背景。姜子云和俞红茵的交往后来逐渐中断了,杨正义背上了双重的精神包袱。一方面觉得对不起姜子云,姜子云追求俞红茵成为竹篮打水一场空,杨正义过意不去。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对不起俞红茵,他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深感自己强人所难是不道德的。让杨正义心里感到特别难受的还是他写给俞红茵的那封信,一个坚决反对血统论的人却以血统论去说服另外一个人,让杨正义觉得自己非常丑陋。这成了杨正义在大学最后一年心理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他因此也基本上断绝了与俞红茵的交往。杨正义希望尽早毕业,再也不要看到俞红茵,不受这种精神上的折磨。

在大学毕业确定去千洋县工作之后,杨正义又给俞红茵写了一封信。杨正义在信中真诚地向俞红茵道了歉,希望她原谅自己的错误,并祝愿她能够找到真正的爱情。在这封信发出之后,杨正义才获得了心灵上的解脱。俞红茵没有给杨正义回信。或许她不知道杨正义分配到了千洋县的什么地方,或许她不知道如何告诉杨正义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现在俞红茵突然来到红星乡政府,再次勾起了杨正义对大学生活的回忆。杨正义想了解俞红茵是如何知道他在红星乡工作的,她看过他写的那封信没有?

他们俩都显得非常兴奋。毕竟是大学同学,因为姜子云的原因相互之间还有过比较特殊的交往。杨正义在经历了最初的惊讶之后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走过去与俞红茵打招呼:“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俞红茵诡谲地笑了笑,她似乎早就知道杨正义会问这个问题。她说:“我为什么不能来这里呢?这是我的表妹”她指了指身边的柳萌,柳萌笑着点了点头。

杨正义想起来了,俞红茵的家是千洋县的。他此时才记起来,他写给俞红茵的那封介绍姜子云家庭背景的信就是在假期寄到县城鞍江的,可惜前段时间把这一切都忘记了。由于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他对俞红茵的出现感到格外吃惊。

柳萌笑着对杨正义说:“杨秘书,今天我和表姐请你吃晚饭,你给我面子吗?”

在柳萌说话的时候,俞红茵也望着杨正义,她同样期待他积极回应。停顿片刻之后,杨正义对柳萌说:“好啊到什么地方吃?”乡政府的周围没有饭店,乡政府的厨师也不可能给杨正义单独做饭,杨正义只能听从柳萌的安排。

柳萌说:“到我家里吃,我们自己做,你也一起做,你看可以吗?”

杨正义答应了柳萌,他让柳萌和俞红茵先回去,自己回了一趟办公室,把当天的一些事情处理完毕,然后就去卫生院找她们。

杨正义来到了柳萌的家里。柳萌也是一个人在医院,她的家也在县城鞍江,在医院里只不过有一间房子而已。柳萌的年龄比俞红茵还小,肯定也没有成家。这天晚上,杨正义和她们一起做饭,然后又一起吃了晚饭。俞红茵一直都非常兴奋,她不断地问杨正义在乡政府工作的感受,杨正义一一回答了她。俞红茵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姜子云,好像从来就没有过这个人一样。

到晚上离别前夕,杨正义语意含糊地对俞红茵说:“过去对不起你的那些事情请你原谅”

俞红茵依旧很高兴地说:“你没有做过对不起我的事情,我还要感谢你呢,你送给我的那几本书真的很有纪念意义”

俞红茵没有提到姜子云,杨正义当然也不好再提他的名字。这个晚上他们两个人一问一答,柳萌如坠五里云雾之中。

临别的时候,俞红茵对杨正义说:“我家就在鞍江城里,还是你过去寄信的那个地址,欢迎你到我们家里去做客。我明天早上就回去了,我在家里还要待一段时间,我希望在家里接待你”

第二天早上杨正义没有去送俞红茵。

俞红茵走了几天之后,杨正义收到了另外一个同学钟旭霏的来信。他们同时毕业,一起来到了千洋县,不过一个教书,一个到乡政府当了干部。

一个人的一生注定要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故事,正是因为这些故事,人的一生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杨正义是从槐花乘公共汽车来到千洋县城鞍江的,他要去县委组织部报到,听从组织部给他分配工作。鞍江是千洋县委所在地,县城虽然不大,却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远江从县城边上经过,更增加了交通上的便利。鞍江曾经是千洋的所在地,是千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后来槐花通了湘黔和焦柳铁路,才搬迁到了槐花,并且将千洋更名为槐花市。

杨正义刚到鞍江的时候,远江大桥还没有修建,往返于槐花和鞍江的汽车都要通过渡轮摆渡。在一般的情况下,人车都能够正常通行,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杨正义从槐花来鞍江的那天正好碰到远江上游地区涨水,后来听说还有水库决堤,因此远江的水位迅速暴涨。杨正义乘坐的那辆公共汽车行驶到远江边上的时候停了下来。杨正义从公共汽车里出来走到河岸边察看,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大河奔涌。水里既有大量顺流而下的树木和杂草,又有漂浮着的已经死了的牲畜。杨正义不由得想起了苏东坡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摆渡船根本不敢往河中间开,只能停在河岸边上,用铁锚牢牢地固定着。杨正义看着这混浊的滔滔洪水发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到达河的对岸。如果他今天不能过河,那他明天就不能准时去报到,对于一个新参加工作的人来说,这将是一个很不好的开端。

当杨正义在河岸边发愁的时候,他的身旁突然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感到非常意外。杨正义惊问道:“钟旭霏,你怎么也在这里?”

这个叫钟旭霏的女孩分明已经先看到了杨正义,她用明亮的眼睛盯着杨正义说:“我还正想问你呢你怎么也在这里呢?”

钟旭霏是杨正义大学同年级的校友,她是外语系的学生。在大学里,中文系的学生往往看不起外语系的学生,那些学外语的学生经常成为中文系学生们耻笑的对象。但由于外语系的学生中女孩子很多,这些女孩子不仅有很高的语言天赋,并且长相也都比中文系的女孩子漂亮,中文系的那些酸秀才们其实暗地里对外语系的女孩子很迷恋。他们表面上讽刺外语系的那些女学生,背地里却经常给她们写信。

钟旭霏也是外语系众多漂亮女生中的一个,她是那种典型的小鸟依人的女孩,秀气、沉稳、大方。当然除此之外杨正义并不知道有关她的其他任何情况。杨正义是一个忙于学习和研究问题的人,他自己的经历迫使他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学习和思考上,他立志要追寻人间正义,因此他必须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本领。

听到钟旭霏问自己为什么也来了这个地方,杨正义回答道:“我毕业分配到千洋县来了,要到乡里去。我这是第一次来千洋县,连县委组织部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呢”

钟旭霏对杨正义显得非常客气。他们过去在学校里虽然联系不多,除了见面点头之外没有更加深入的交往,但一旦离开了学校来到一个全新环境的时候,他们就熟悉得像是老朋友一样。

这一刻,钟旭霏和杨正义有说不完的话。钟旭霏告诉杨正义她的家就在县里,她的父亲是县委副书记钟于权,她毕业分配在县里的一所中学教书。钟旭霏对杨正义说:“你别着急,明天我陪你去组织部报到,我知道那个地方。”

这一天的洪水迟迟没有退,所有的车辆都无法过河。杨正义和钟旭霏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他们这个下午说的话比在槐花学院几年时间说的话都要多得多。洪水是晚上十点多钟开始消退的,洪水刚稍一消退渡轮便开始摆渡,杨正义和钟旭霏也各自随车上了渡轮。当渡轮开到河中心的时候,突然涌来一个巨,巨猛烈地撞击在渡轮上,船身顷刻之间就失去了平衡。渡轮上的人们惊惶失措,哭喊声连成一片,杨正义担任系学生会主席的经历这时帮了他的大忙,他沉着冷静地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