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以敬因打抱不平得罪本城官人被迫害,不得已落草。上官义做生意折了本钱,光棍一条就占山为王。两人带着两三百喽啰,只劫财不伤人命。
常言道,良心丧于困地!
劫财不害命,两人勉强也算是正义之士。
晁盖跟两人畅谈一番,了解他们的品行和武艺过后。先跟他们切磋显露武震慑,然后让他们率领本部人马守护中军,几个亲卫入驻整顿训练。
相比二三流武将加入,队伍规模扩大也让他惊喜。
晁盖善意的举动,北上谋生之事传开后,加上寒冬腊月。不止是强人来投,沿途陆续有很多穷苦百姓拖家带口地加入。队伍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幸好在荆南城准备充分,偶尔也有县城送些粮草来。北上队伍人数虽然不断增多,但粮食很充足。
“只要你肯干,就能吃饱饭!”
“只要你不懒,就能找到吃饭的碗!”
凛冽的北风再冷再大,也挡不住数千人整齐划一地呐喊。队伍浩浩荡荡,就像秋风扫落叶似的。
沿途强人,穷鬼纷纷争相涌入。
牛羊牲畜,挑担的推车的,牛马大车蜿蜒如长龙。那些青壮被挑选出来,组成民兵,沿途训练警戒。
一路上呼喊震天,不知多少集镇,县城吓得大门紧闭。在知道是晁天王的队伍后,无不是议论纷纷。
一传十十传百,又有人宣扬吹捧!
晁盖在荆南城开设粥棚接济数千穷苦百姓的事情被传开。只要提及此事,无人不是竖起大拇指叫好。
活佛善人,爱民如子,盖世豪杰等诸多称呼传开。
晁盖有预料却不知道外面如何传自己,而是考虑事后影响。吸纳流民北上谋生是好事,可声势浩大。难保不会有人看出端倪,禀奏朝廷陈述利害。
距离汴梁城又近,到时候自己麻烦不断,甚至会招来大祸!这就打乱明年仲夏事发上梁山的计划。
人怕出名猪怕壮!
实在是短短十来天,队伍快要斜穿过京东西路之际。人数翻了三倍。加上江南来的百姓足足两万之众。
粮食还不缺,关键是动静太大!
萧嘉穗在高兴过后,也是看出弊端,满脸的惭愧:“哎,哥哥,实在是小弟没想到沿途百姓这么多。”
“谁能想得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该来的总会来。”晁盖没有纠结多久便胸有成竹,大笑着摆手。
“怕个鸟,大不了提前上山!再说了,这些是难民,朝廷不反思自身,不一定会扯到老子身上。”
“就是,哥哥是大善人,愿意散钱送粮救济百姓怕他做甚?别人凭什么管?”马勥,马劲在马上大笑。
“哈哈哈,老子多次带兵剿匪,没证据谁敢动我?”
萧嘉穗听到晁盖这番话,稍微思索就笑了:“不错,哥哥说的也对,却不能松懈,总要做准备。”
“是的,估计快下雪啦!回去就安排此事。”晁盖看着阴沉沉的天,想着原本轨迹里的事件漠然点头。不管会不会引起朝廷注意,提前布局是必须的。
拖,拖到晁家庄外城竣工!
也就在队伍火速行进时,縻貹那大嗓门远远传来:“哥哥,好消息,俺们的接应队伍来了!”
众人寻声望去,只见迎面一马飞来!
接应队伍?晁盖一愣,随即大喜,带着身边众人迎上。縻貹来到附近,嘴都咧到耳朵根,大声嚷嚷。
“哥哥,来了…,兄弟们都来了。”
“靠,别只顾着乐,赶紧汇报情况。”
在晁盖的催促声中,这才了解到不等斥候提前返回,吴用算到队伍会斜穿东京西路回到山东济州。
所以提前率领接应队伍来会合!
北上队伍由于百姓众多,靠近应天府便与队伍会师。
吴用根据从江南逃难来的百姓就猜到晁盖会有动作。返程队伍人不少,带来了郎中和数千顶帐篷……
“哎呀呀,吴先生果然足智多谋,只恨朝中奸臣当道!”萧嘉穗听到帐篷和郎中,既称赞又唏嘘。
他是最爱惜百姓的,由于沿途陆续有百姓加入,以至于帐篷根本就不够用,前几天又下了一场小雪。不少人露宿着了风寒,好在天天熬煮姜汤,物资准备充分也没出现意外。
接应队伍赶来,算是解决燃眉之急!
“哈哈哈,走,大家迎一迎。”晁盖也暗自感慨吴用做得漂亮。让人通知后队靠拢,就带领大伙相迎。
他又哪里知道,吴用这回是知耻而后勇。上次差点没能及时救援误了大事,这回派出斥候在外面打探消息,看着勾勒出的地形图判断就是斜插最近。
又恰好有不少江南流民来到晁家庄,吴学究上了心询问了情况,得知到处都是逃难百姓,也想到晁盖慷慨仁义,以民为本,准备充分后赶来接应。
中午时分,队伍停下休整,埋锅造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