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石碌之殇(一)(2 / 2)

乱世扬明 小雨非非 0 字 2022-12-04

一行人沿着道路前进,这里是典型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属于整个琼州最热的地方,虽然现在接近年关了,属于冬天,不过气温仍然不低,一行人走了十几里,居然还出汗了。

眼见江中水势略大,沙丘亦越来越少了,知道已近内6地区。地形愈崎岖,两岸多半是丘陵,起伏不定,山丘与河岸之间,有零星的平地,不少都被开垦成了水旱田地。那些没开垦的地方,是大片的荒芜的草地。期间散落着一些村寨。向导说这些都是汉人的或者汉黎杂居的村落。

林伟业一路上暗自记下路线和沿途可以取用淡水的地方,并关注着何时能现石碌河――这条昌化江的支流在地图上显示是在距离昌化江入海口上游四十公里左右的地方,找到这条河之后再溯流而上,走上二十公里左右就是石碌矿山了。

第三天,勘探队来到了昌化江中游的一个黎寨,这里就是向导的母舅所在的寨子。一行人决定在这里歇脚,打听下面的路程情况,王伙计对过了黎寨之后的道路就不甚熟悉了。

这个黎寨和临高的黎寨完全不一样。如果不是门口的文面的黎族妇女和他们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还真得很难和本地一般的汉族村落相区别。

这里的村寨很大,将近百余户人家,房屋罗列整齐。村外的河畔平地尽数开垦成了水田植水稻,不象其他地方的黎族那样种“山栏”,看得出无论是生活水平和农业生产都要高出其他黎人一些。这里男人都梳一个髻在脑后,戴耳环,女人用黑白相间的布巾缠头,不分男女都穿一种黑色的对襟无纽上衣。

据王伙计介绍,这里的黎人叫美孚黎,这个名称也透露出了他们是岛上的后来者,“美孚”是他们的自称,意思是“住在下路的客人”,显然他们的到来要晚于其他黎人。

美孚黎在昌化江两岸占有较好的田地,能够种植水稻,不种“山栏”。纺织技术也优于其他黎人。美孚黎的原始公社成分很少,社会差异明显,有祠堂,修族谱,排班辈,宗族间还有矛盾。

这里河水已丰,水很浅,但是清澈见底,岸边满是高大的乔木。走近了见树枝下都挂着累累的大豆荚。林伟业大为好奇,忙叫众人看。

王伙计笑了:“这是皂角树,有什么稀罕的。我们家乡下村边多的是。”皂角就是本时空的天然肥皂了,明朝人洗衣服、洗澡都用它。

一行人来到寨门口,早有守寨的丁壮过来盘问。因有王伙计引路,加上又带来了盐和铁器,自称商贩,轻而易举的便进了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