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会商(2 / 2)

有时候,不是何夕想要护短。实在是作为领袖,不能保住下面冲锋陷阵者的性命,下一次遇见这样的事情,就没有人敢上了。于是何夕一连写了好几封书信。

在解缙不知道时候,已经敲定了解决未来的去处。不是别的地方,就是南洋四镇之一。何夕虽然离开了南洋,但是在南洋影响力还是有的。解缙不管是贬官到南洋,或者说流放到南洋,何夕都可以照顾。

而且在很多人看来,南洋是不毛之地,流放南洋,简直是仅次于死亡的刑罚了。不,甚至比死刑还可怕。尸骨都难以回乡。

有这样的兜底,何夕觉得,解缙的性命是无忧了。

当然了,何夕觉得,解缙这个人吧,还是在南洋沉淀几年吧。将来自然有用的时候,而不是现在,给何夕搞事。

解缙的事情,仅仅是何夕关注南京的小插曲。

南京的事情,何夕只能是旁观者,静观朝廷局势变化。

在辽东,何夕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

营口,新修建好的营口县衙之中。

何夕与辽东是所有高层都在。

吴高,刘璟,黄子澄,杨士奇,葛天工等十几个团座。

何夕坐在上首,刘璟侃侃而谈,说道:“总提上来说。明年可以增加开垦荒田,而今田亩总额,三万一千余顷,明年可以增加一万顷,三年之内,可以增加到五万顷,只是这个数量,估计很难提升了。”

一顷等于一百亩,三万余顷,就是三百万亩。这已经是后世正统年间的数量了。如果三万余顷全部是熟田的话,辽东粮食自给自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问题是开荒一般是三年之后,才算是熟田。

这也是为什么而今辽东粮食也不足的原因。

至于到五万顷的时候,其实已经超过了有名一朝官方辽东田亩数字了。但是大家都知道,大明朝的官府数字从来是一个笑话。根本不值一提。但是也表明辽东容易开垦的土地,到五万顷的时候,已经开垦的差不多了。

想要开垦出更多的土地,就要加强水利建设了。

不是而今,直接在辽河上引水。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就是何夕之前想的辽泽问题。将辽泽的水排干。就数千里辽泽,成为沃土,辽东就一跃成为大明粮食重要产地之一。

第二个问题,是刘璟提出的。就是修建海塘。

辽河出海口的情况,与江南很多地方,有这同样的情况,有海水倒灌。以至于辽河出海口附近很多土地,都变成了盐碱地。只能长满芦苇,不能种地。但是刘璟是江南人,他可是知道从五代开始,江南很多地方修建海塘,如何一点点的海边的土地改造成为良田。即便明清很长一段时间,修建海塘,还是重要的水利工程。

刘璟就提出了修建海塘。这个工程虽然没有排干辽泽宏大。带来的效果,估计也没有排开辽泽的效果好。但是仅仅刘璟估算,就能得到数百万亩土地,完全不是问题。

而之所以,土地开垦面积很难提升了。不是因为别的。而是人口问题。

迁徙过来的高丽人口,而今还在艰难消化之中。但是何夕可以预见的将来,很长一段时间,辽东就不会这样的利好了。没有人,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

何夕沉吟片刻,说道:“这一件事情先放放,明年估计有五百石粮食,从海运而来。白银四百万两。朝廷府库几乎为之一空。粮食供应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即便统合高丽大军之后,也是有结余的。所以粮食的问题不急。着急的事其他方面。”

“明年的棉花种植面积有多大?”

刘璟一愣,说道:“没有多少。大部分都是粮田,刚刚开荒的土地,准备种豆子,大豆最养地力,棉花我准备先放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