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建制(2 / 2)

对于何夕来说,想要赢得与朱雄英权力争斗的胜利,最简单的办法,反而是杀了朱雄英自己当皇帝。因为只有皇帝才能战胜皇帝。否则是皇帝是不可战胜的。

并非是皇帝本身有什么,而是人人心头都有一个皇帝。

而这恰恰不是何夕想要的,皇帝代表着无限制的权力,也代表着封建阶级。

朱雄英微微一笑,不知道朱元璋对他的教育很到位,还是他很了解何夕,也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不知道怎么的。朱雄英越发明白,如果使用自己的权力了。

不着急,慢慢来。就好像蜘蛛结网一样,将自己的触角伸到各地去。

朱雄英越发明白该怎么做皇帝了。

朱雄英说道:“那就全靠姑父了,朕还有一不情之请,希望求娶苏公孙女为皇后。还请姑父一并代朕提亲了。”

其实朱雄英早就想结婚了。

倒不是,朱雄英身边没有女人。朱雄英身边女人不少,甚至在南京也有未婚妻,但是而今天翻地覆,什么也不作数了。而南京朱允炆也都成亲了。朱雄英自然也要成亲。

但是北京这边,身份地位能格当皇后的人并不多。

朱雄英倒是想求娶魏国公徐家的孙女,奈何不可能了。而今苏伯衡过来,自然带着一家人。只是苏伯衡儿子死的早,身边只有几个孙子孙女。朱雄英就看上苏伯衡的孙女,这也是为了进一步将苏伯衡拉上自己的船。

让何夕来办这一件事情,也是为了表示自己对何夕并无其他心思,将来朱家与何家,也要世代交好的。前提是,何夕真如他自己所承诺的。当首辅任满之后,就退下去。

何夕说道:“这------”

何夕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做媒,他还真没有做过。

朱雄英说道:“姑父,朕在北京,也没有其他长辈了。也就姑父您一个长辈,这一件事情,您不给我操心,谁给我操心啊。”

何夕轻轻一叹,他并不是不知道朱雄英这些手段,很多是在麻痹自己的。但是何夕并不愿意破坏自己定下的规则。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与朱雄英精诚合作。

也不好翻脸。

再加上,何夕偶尔想起小时候朱雄英在自己家中玩耍的样子,内心之中,不知道怎么得就柔弱起来。说道:“既然如此,就交给臣吧。”

何夕答应下来之后。为朱雄英奔波自然不用提了。

三请三辞也很是顺利。

最后朝廷定在次年正月初一,也就是南京的建文元年。

同时很多事情都变得忙碌起来。何夕要在登基大典之前,对大明建制进行最后的梳理,争取在登基大典上,文武百官看上去整整齐齐的。到时候,起兵也来,何夕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也就做得差不多了。

那就是建制。

地方上或许还有一些混乱。但是大明中枢,已经被何夕以现代管理原则,重新梳理起来了。

最内阁下设。吏部,财政部,仓部,银行,税务部,礼部,学部,交通部,水利部,兵部,太医院,商业部,工业部。枢密院只是改了一个名字,将很多军工厂矿塞进去而已。并没有进行多大的改进。毕竟,这是何夕与朱雄英矛盾的关键。

何夕不敢轻举妄动,要与下面的军事改革一并完成。毕竟而今真正的指挥权在内阁,不在枢密院。

至于都察院,而今更是个空架子,下面设刑部,大理寺,以及十五道御史。刑部负责抓捕与判案,对下面各级按察司与对接,直接管到县里的司法。而大理寺负责复核,而御史负责监察,其实也就是大明朝原来的职能部门合并到都察院下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