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登基(2 / 2)

甚至何夕怀疑,燕王的粮食缺乏到底是真是假。这甚至是燕王对北京的一种安抚,让北京知道,他其实有弱点的。好建立起双方的互信。

何夕说道:“这一件事情,你与杨士奇碰个头,好好商议一下,然后将燕王的要求打个折,限定每月的限额。让他们来运。”

要给,但也不能都给。

双方的粮食贸易要一直维持得住,也算是双方一种合作态度。

解缙说道:“下官明白。”他微微一顿说道:“南洋总督府陆家是因为,经济困难,希望得到我们的货物,只是,而今,福建一带查船,查得厉害,他们不得已才北上的。”

何夕对于南洋的贸易从来是重视的,无他,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市场,就是南洋。或者通过南洋转到西洋的贸易。这是能吃下北京很多产能的。能给北京带来很多真金白银。

何夕说道:“他们不能绕道东大洋,北上琉球吗?”

解缙说道:“这个办法,他们倒是没有提过。”

绕道东大洋,也就是绕过台湾岛,从台湾岛一东北上,这里的风浪与台湾海峡里的风浪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船只有很高的要求。

何夕说道:“你找人商议一下,不行就去找方家,看看他们有没有办法,总之,尽可能打通海上运输线。”

解缙说道:“大人,以下官之见,他们的想法,可不仅仅是绕道就可以的。”

何夕不怀疑解缙的智慧,心中一动,说道:“你有什么想法?”

解缙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大人,倒不是我有什么想法,而是我大兄告诉我一件事情,我思来想后,觉得要告诉大人为好。”

何夕说道:“解纶?”

解缙说道:“正是。”

何夕说道:“他有什么事情,不来告诉我?”何夕看似埋怨一句,但也知道,现在的解纶不是当初的解纶了,当初的解纶不过是何夕麾下的一员,而今的解纶家财万贯,更有一个列位大学士的弟弟。

他不再是何夕一派的人了。

何夕继续说道:“他有什么想法。”

解缙说道:“大人,自从开战以来,我们与南洋的生意,必须经过南京那边的人进行周转,而那边人,很是贪婪,从中间牟取暴利,而今本来就生意难做。还要给他们一笔,不仅仅是解纶,很多人都不是很满意的。解纶说,旅顺造成厂大船早就已经下水了,难道不能,先打通海道,拿下山东与台湾?”

何夕心中一动,不知道什么感觉。

解缙而今好像是为解纶说话,但是他本质上,是在为资本代言了。解缙本身并没有这个觉悟。他只是觉得,南洋过来的人,估计也是这个意思。

大明内乱之后,生意不好做。这是真的。不管何夕有了什么手段,北京商品是市场都在萎缩之中。原因也很简单,其实在洪武朝的时候,北京的商品进入各地吧,就遭遇到了很多人的反抗与抵制。

而大明内乱之后,地方上的反对力量,更是借助官方的力量,将原本大明商品的销售渠道,给清扫一空。这种情况下,北京的新兴资本家们受到极大的打击,也在情理之中了。

即便何夕拼命打通商道,本质上是恢复,而不是开拓。如果不是何夕投入巨额经费,投入战争之中,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而今就不是单单难受那么简单了。

当机器不能生产。没有利润的时候,那就是负资产了。

只是何夕没有想到,居然有人敢提出这个想法,打通商道。倒不是不可以。但是这种战事的底层逻辑,就是未来商品寻找市场。与未来商业战争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何夕对此感到高兴之余,也感到悲哀。

高兴的是,或许大明帝国主义,会从他手中冉冉升起,悲哀的是,未来或许没有了列强,只有大明了。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