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谋事(上)(2 / 2)

范进又道:“俺答这边的情形比别人更特殊一些。他这个阿勒坦汗实际是个小汗,要受大汗管理。可是俺答为人抢粮,当年逼得他的侄儿库登汗东迁,我大明始有蓟辽之患。两下虽然是同源,但是彼此之间并不和睦,至少库登汗那一脉可是不怎么喜欢俺答。俺答受封忠顺王时,如今的扎萨克图汗也就是土蛮还向朝廷上书,称这个叔祖父俺答只是他的臣子,臣子封王自己这个大汗也理应有王位,朝廷没理他他就带兵入寇,被戚南塘打了一顿,才愿意和朝廷合作。有俺答这么个强人在,土蛮部倒是不敢乱来,如今俺答死了,如果新诞生的头人压不住场子,土蛮汗就可能以自己大汗的身份要求俺答的部下效忠臣服于他。好不容易让蒙古人分为两大阵营,如果合成一股,对朝廷而言就很不妙了。”

张舜卿一笑,“退思这段时间的功课没有白做,居然对于北虏的情形了解了这么多。”

“读书人么,如果知道的不够多,容易被人笑话。”

范进打个哈哈,“如今的局势就是如此,俺答的继任者如果是个窝囊废,对朝廷而言,就要面临一个重新整合起来的蒙古,九边压力会变大,朝廷的开支也会增加。如果继任者是个如同俺答一样的强人,那么必然要入寇宣大,以彰显自己的武功,对我们而言也不是个好消息。唯一的好结果,就是朝廷打一场打胜仗,把入寇的鞑子按在地上爆锤一顿,然后继续开马市做生意,这样才能皆大欢喜。但是要做到这一步,首先就得有几个得力的武臣。至于我肯定是没用的,给我一支军队我也不会指挥,让我上疆场冲锋,我也只想拨马相回逃。如果说能做点什么,就是趁现在努力给自己增加筹码,让自己多一些谈判的本钱,这样坐在谈判桌前才有底气。”

说着话,范进再次抱住张舜卿,低声道:“娘子,你嫁了个没本事的相公,不是一个能力挽狂澜的大英雄,而是个胆小鬼,你委屈不委屈。”

“你若是个提刀杀人满身血腥汗臭的武夫,我才不会嫁你。”张舜卿甜甜一笑,“再说相公也是想多了,或许只是杞人忧天,北虏人不会入寇也未可知。”

“北虏打量采办丝绸、军械,这个举动不寻常。事出反常必为妖。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就是北虏中大有力量之人,以丝绸彩缎贿赂各部头人,让他们服从自己调遣。至于军械,自然就是杀人之用。倒不是说这些武器一定会用在大明身上,更像是内部争斗时为自己增加筹码。俺答这个人老年有些糊涂,笃信佛学追求长生,并没对身后事做出安排。他死后由谁继位并无明确说明,草原上已知的强藩一是他的可敦三娘子,一是长子辛爱黄台吉,再有就是俺答的兄弟老巴都。这些都是手握重兵,颇有实力之人,多半自己先要见个高下,搞不好还会火并。等到他们分了胜负,接下来必然就是要对付朝廷。我们就得利用这段时间,做好准备。”

“郑范溪三代本兵,自己守土有责,他应该可以对付吧?”

“难说。”范进摇头道:“郑范溪才具不差,但是有些时候想的太乐观,不认为会大战。再者他虽然是宣大总督,但是手上能打的牌并不充沛。我方才与王邦屏聊了一下宣府的米价,朝廷折色米按七钱一石计算,实际上的粮价却远比朝廷定的价格为贵。一两银子买不到一石米,里面还要加不少沙子土石。在九边当兵,号称是要铁嘴钢牙石头胃才行。大同那边的米价据说比宣府还要高,当兵的每月实际是亏钱,有的人甚至连饭都没得吃。见微知著,军食都不能保证的前提下,要想指望大捷,只怕是不容易。”

张舜卿道:“这话不对!相公当初给爹爹献计,开放九边粮食贸易,允许各地粮商到九边做生意,为的就是降低米价,怎么这边粮价还是这般高?”

范进道:“这话我也问过,蓟镇那边粮食确实便宜,因为来的粮商多,自己把价格砸下来了。但是宣大这边……粮商据说有句话,宁死不过倒马关。在别处做生意最多亏本,在大同这边可能丢命!治国先治吏,要整军……只怕得先整人!这次我恐怕得做一回千古罪人,才能撬动宣大这铜墙铁壁,否则朝廷的王法,老泰山的新政,都注定是一片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