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卢植:明光是为师教过最好的学生(2 / 2)

“万一在洛阳失败,退可回关中,拉长防线,万无一失。”

李儒把最近的结果,简单地说了说。

董卓满意道:“做得不错!”

李儒又道:“但是也有我们无法渗透的地方,皇城内外,虎贲卫和羽林卫泼水不进,杨明光防守得很牢固,暂时没办法直接控制皇帝。”

“又是杨明光!”

董卓想到,那天他主动要拉关系,但被杨昭拒绝,不爽道:“我们真的,不方便和他起冲突?”

“暂时还不能和他为敌!”

李儒想了一会道:“杨明光这样做,一定有所图谋,我有一个办法,既然奈何不了杨明光守卫的皇宫,我们可以逼迫陛下,让陛下屈服。”

董卓问道:“逼迫陛下?如何做?”

李儒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

接下来,董卓不装了。

要多高调,就做得有多高调。

他们变本加厉地带兵马随意进出城,横行街市,欺压百姓,强抢豪夺,使得百姓惶惶不安。

弹劾董卓的奏章,不断地往刘辩那边送。

刘辩看得头都大了,何后看着各种奏章,一种不安的情绪,在心头出现。

逐渐的,洛阳城内的人发现,整座城池,就算是守门的士卒,全部换成了董卓的西凉士兵,还包括城外各处军营、关隘。

一种危机感,笼罩在洛阳上方。

后军校尉鲍信觉得情况不对,把袁绍、王允等人,召集到府中,说起这件事:“董卓必有异心,他已经把洛阳控制起来,接下来可能是篡位,一定要尽快将其除掉。”

袁绍当然知道,城内发生了什么,也听说过各种关于董卓的事情,道:“朝廷新定,如果要动董卓,后患无穷!何况洛阳被董卓控制了,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他动手。”

司徒王允没有马上同意,除掉董卓的建议。

只见他考虑了好久,说道:“本初说得很对,此事需要从长计议,不能乱来。”

他们表达的意思,就是不同意动董卓。

鲍信的劝说不成功,商议也进行不下去,然后结束了。

送走了袁绍二人,鲍信想了一会,觉得留在洛阳没多大用处,干脆弃官回老家。

现在没有人敢管董卓,于是董卓越来越嚣张,做的事情,越来越过分。

西凉士兵随意欺压百姓,在城内已经是常态。

洛阳的世家、官员都知道,董卓势大,大军就在城外,对于这种事情,除了弹劾,什么也做不到。

洛阳的混乱,开始滋生蔓延。

对于掌握大局的杨昭而言,混乱完全不感到意外,也没有要改变的心思。

“我们真的什么也不管?”

方锐刚从外面回来,看到那些西凉士兵,横行无忌,胡作非为,差点忍不住要动手了。

“不是不管,是时机未到,成大事者,首先要学会忍耐。”

“如果这种情况也忍不下去,还能成什么大事?”

“如果我们强行去管,就会牵动羽林卫、虎贲卫和西凉士兵的冲突,我们所有人加起来,也就四千多!”

杨昭分析了一遍,又劝说方锐。

董卓吞并了洛阳附近所有士兵,又不断扩充兵力。

现在洛阳城外,驻扎着五万多大军,还未算上在渑池、虎牢关等关隘的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