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和珅就擒(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同时,兵部的变化,也正是阮元的欲擒故纵之计。富俊归京之后,便即联系上了庆桂,为摆脱和珅亲信刺探,他特意化装成庆桂家长随,是以和珅不知他与庆桂早有联系。富俊告知庆桂,兵部方面嘉庆已有应对和珅之法,只是希望他依计而行,庆桂虽也有些不情愿,可为了铲除和珅,他也认同了嘉庆的想法。次日,庆桂便故意摔倒,诈称骨折,让出兵部以供和珅暴露自己行径。眼看兵部空虚无防,和珅便让呼什图经由阮元给兵部送去了联络外省将军的密信,可他却不知,这些密信的动向,嘉庆那边早已一清二楚。

而初六日的军机处议事,也在二人计议之中,嘉庆故意对台费荫的官职进行调整,正是为了观察和珅动向。如果和珅真的已经感到了风声不对,他必然会以最快速度下手,到时候,就正好落入了嘉庆的包围网之中。至于嘉庆劝慰和珅之语,原本也是试着向他表示,自己并无充分准备。果然和珅看到自己的亲信变动,便再也坐立不住,开始调兵遣将,最终作茧自缚。

“只是皇上仁善之心,臣至今仍不胜钦服。”阮元回想着当日的这些计谋,道:“皇上终是不愿罪及和珅家人,最后仍是决定,让贵妃给和孝公主送了信,让丰绅殷德暂行归家,这样无论和珅定下何罪,公主和丰绅殷德终是无碍。”

“既然和珅已经在皇城不得脱身,朕让贵妃送一封信出去,也就无关紧要了。”嘉庆笑道:“不过,朕还有一件事不清楚,按你最初的计划,这和珅给你的信你只好自己处理了,可朕想着,和珅对你也未必是全然信任,必然有他的心腹跟踪于你,那你又是如何,才能将这些书信尽数留下,又不让和珅发觉呢?”

“其实臣原本也在想办法,苦苦思索多日,却也没有一个既扣下书信,又不让和珅和福长安发觉的两全之策。所以臣只好先去见见李潢,当时臣想着,无论如何,得先与他交结为友,才能说到后面的事。可去了一次,臣方才清楚,和珅果然已是失道寡助,是天命在于皇上!”说着想起当日情景,也笑了出来:“只因李潢为和珅效力,本非真心!”

说着说着,阮元也回忆道:“那日臣去兵部,与李大人讲论算学之事,臣在杭州督学之时,曾发现宋人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抄本,似是元时之物,比录入四库的明抄本更早。于是臣与李大人多谈及其中大衍求一、三斜求积之法,李大人也是精于算学之人,与臣观点,多有暗合之处,是以相谈甚欢。可是谈着谈着,李大人却忽然叹道:‘这秦九韶算学之法,可谓独步,可我见他于史册之上,多有骄奢贪暴之语,为学精微,为人却不足训,实在是可惜啊。’”

“当时臣也劝解他,道:‘李大人,晚辈在杭州督学时,不仅多加搜寻古本,对宋时旧事,亦多有探访。所谓秦九韶贪暴之语,晚辈看来,有些似是而非,可能彼时实情,并非如史书上记载一般。’可李大人却叹道:‘前人品行,或许日后另有公论,可我为官一生,家居清简,日后却必然要背上个交结奸佞的骂名了。这样想来,我日后境遇,定是远远及不上前人了啊。’当时臣才清楚,原来李潢大人投靠和珅,并非有意阿附,实乃是他家中贫寒,为了赡养老母,不得不到了和珅府上,为和珅少子教书。他又忧惧和珅权势,不敢相抗,所以在不知真相之人眼中,就成了和珅一党。臣之后与他说起和珅图谋,李大人便愿意相助于臣,正是李大人收了和珅书信,却尽数扣了下来,未予发送,和珅与前线将领的联系,才被切断了。所以臣恳请皇上发落和珅余党之时,可以对李大人网开一面,至少……至少不要将李大人下狱。”

李潢在和珅府上教书,一直被和珅引用,已有多年光景,是以和珅、福长安并未细究于他。二人只想着阮元可能扣下书信,却对李潢不加留心,是以一招棋错,全盘皆输。永瑆、纪昀、彭元瑞、李潢,四个一直未被和珅、福长安留心看管的关键人物,无形中决定了这场决战的走向。

嘉庆听了阮元建议,也点头道:“既然如此,朕发落和珅余党之时,定然会考虑他这番功劳,可李潢毕竟也为和珅做了些事……也罢,朕给他留个翰林编修终老便是。还有,你方才听到了吗,各路禁军,眼下定然已经包围乾清宫,想来和珅也已经束手就擒了。这番大功,朕日后定然有重赏!但你为朕出谋划策,为和珅假意奔走,现下又主持大礼多日,朕看着你也辛苦。你就先行回府吧,朕让张进忠送你回去,之后两日,朕还要查抄、清点和珅宅邸,就不需你操劳了。”

阮元也再次向嘉庆谢恩,之后便在张进忠的带领下,先行回了衍圣公府。与此同时,嘉庆也下了诏旨给广兴,让他带自己亲信,前往和府抄没和珅家产,广兴自然清楚这次积极办事,当居首功,日后定然高升,连忙引了一支步军统领衙门的兵马,去和珅府中抄家去了。

而此时的和珅,似乎尚不清楚,除了永瑆之外,其他三个平日未加留心,自忖即便留心也无甚用处的人,是怎么扭转了形势的。

“永瑆从来便是皇上劲敌,又不得立储,自然已经失去了人心。他手上又无甚兵权,我先前便未在意,这样看来,倒是我有些不谨慎了。可既然皇上夺了他的皇位,他为什么还要相助于皇上?”

“而且,即便永瑆之前被我监视,这又能改变什么?銮仪卫、向外送的书信,这些才是关键,我究竟做错了什么?”和珅也不禁陷入了沉思,一众官兵看着他眼看要成阶下之囚,却意外开始思考人生,也看得疑惑不解。

绵恩看和珅样貌,略微猜到一二,便主动上前道:“和中堂……不,如今你只是和珅了。我和你认识时间也不短了,你还是个侍卫的时候,我就见过你,当时你多尽职尽责啊,每次见了我,礼数也从来不缺,神色也从来都恭恭敬敬……可是你做了军机大臣,做了大学士之后,眼里还有我们这些宗室吗?每日看着我们,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只有皇玛法那里,你做得还像个人样。现在皇玛法去了,你要和皇上拼个死活了,你想起我们了,可谁不知道你那些议政王大臣的鬼话,是在给我们画饼充饥啊?议政王大臣会议早就被皇玛法废了,我们宗室势力如何,自己也清楚,做议政王大臣干什么?做个提线偶人,听你差遣吗?所以你觉得,我们为什么要帮你呢?”

“大行皇帝在世之时,最忌朝臣与宗室来往,尤其是你们皇子皇孙,稍有逾矩之事,大行皇帝定要谴责。既然如此,我交结你们做什么,自讨苦吃吗?再说了,朝廷里除了南书房、翰林院那帮什么政事都过问不得的笔杆子,谁敢和你们交往啊?”和珅犹在强辩。

“你和其他大臣确实不一样啊,朝中其他重臣,确实和我们也没多少交往,可寻常相见,也没失了礼数啊?可你呢,做了大学士之后,哪次见我们不是一副飞扬跋扈的样子?你小人得志,狗仗人势,还配与其他大臣相提并论吗?你那么喜欢在皇玛法面前阿谀奉承、谄媚迎合,那你就陪皇玛法一道去吧!”绵恩怒道,说着,两名绵恩的心腹已经走上前来,按住了和珅双臂。

可也就在这时,“皇玛法”三个字在和珅眼前一闪而过,和珅神色一振,似乎看到了些什么。

初六那日,嘉庆虽驳了自己的意见,可最后那段话,他此时还记得:

“皇阿玛临终之前,还和朕单独说起过,和公相二十年辛劳,在军机处办了不少大事……和公相钱粮、选任、刑狱之事,办得是二十年如一日,从来妥妥贴贴……日后军机要事,朕还等着你的意见呢。”

这番话自然是嘉庆的缓兵之计,可这一点,他与嘉庆对视之时,便已清楚。他阅人无数,从未有人在他面前说谎,而不能被揭穿。嘉庆这番话说起来,自己自然也有所察觉,嘉庆的言语,当然夹杂着谎话,可是……其中也有真话!

“圣旨呢?!”和珅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一般,对绵恩声嘶力竭的吼道。

“和珅,你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用了吗?方才拿你的圣旨就在这里,还需要我给你念一遍不成?”绵恩道。

“我说的是大行皇帝的遗旨!”和珅道,这时,他已将自己与嘉庆对话时的情景想的一清二楚,嘉庆自己的话,大半似非本意,可他转述乾隆之言时,却神色真诚,决计做不得假。乾隆素来倚重自己,既然真的说了这番话,就不可能不留下证据。也就是说,乾隆多半是留下了一道圣旨,可以保自己性命,想到这里,和珅也燃起了最后一线希望。

“你等想处置我,可以,但你等想处置我,可要把大行皇帝的遗物都看清了!若是其中有留我性命的遗诏,你等这般行径,便是欺君!”和珅犹在强作镇定。

可是绵恩也自有办法,笑道:“和珅,今日我等出发之时,皇上下过诏令,今日将你下狱,在场人等,无论事后如何,一律不予追究!你想要太上皇遗旨,那你去大狱里等着吧!”说着,几名侍卫继续涌上,紧紧按住和珅和福长安,将二人带了下去。

也就在这个时候,蒋二驾着载着阮元和张进忠的车马,已经缓缓出了西安门,向着衍圣公府方向而去。途中,和珅、福长安俯首就擒的消息也已经传到,阮元和张进忠自然都非常欣喜。只是看着外面天色,这时也已经是四更天了。

可是到了衍圣公府门前,阮元却也有些诧异,只见空旷的府门之上,两盏写着“衍圣公府”的灯笼,此时仍旧亮着,竟好似宅中之人知晓阮元今日当归,特意留下的一般。而再走得近些,只见门口石狮子旁,一个身披雪白狐裘的苗条身影,正在向南伫立。那身影听得马车声响,渐渐转过身来,只见她一袭素锦,淡雅中不失高贵,娇嫩的面庞之下,却隐隐透着一阵憔悴之感。即便只有她一个人站在路旁,那从容典雅的气度,也足以吸引一切行人的目光,这人不是孔璐华,却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