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孔四贞(1 / 2)

魔本是妖 老实人12 5316 字 2019-09-28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孝哲皇后阿鲁特氏小枝是同治帝载淳的老婆。谥号: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光绪元年死去,但是直到了光绪五年才入葬,陵寝号惠陵。

有人统计,从顺治三年到光绪三十年的二百五十八年中,朝廷共举行过科举殿试一百一十二科,取中状元一百一十四名。在这一百一十四名状元中,只有一名状元的女儿有幸坐着凤舆,堂堂正正地进入大清门,穿过、端门、午门,抬进了坤宁宫,与伪清入关后第八帝同治帝喜结良缘,成了母仪天下的中宫皇后。这位状元就是大清“立国二百数十年,满、蒙人试汉文”惟一获得状元桂冠的蒙古状元崇绮。

这位状元的女儿就是后来被谥为“孝哲毅皇后”的阿鲁特氏小枝。

阿鲁特氏生于咸丰四年七月初一日辰时,比同治帝大两岁。其父崇绮端雅,工诗善画,多才多艺,文化造诣极高。孝哲皇后出生于这样的文化家庭,受父亲的教导和熏陶,文化修养也很高。有书记载,孝哲皇后“幼时即淑静端慧,崇公每自课之,读书十行俱下。容德甚茂,一时满洲、蒙古各族,皆知选婚时必正位中宫。”

她受父亲的影响,字也写得很漂亮,尤其是能用左手写大字,备受时人称赞。《清宫词》里有一首赞美孝哲皇后的诗:咏同治皇后——蕙质兰心秀并如,花钿回忆定情初。珣瑜颜色能倾国,负却宫中左手书。

珣、瑜指珣妃阿鲁特氏和瑜妃赫舍里氏。意思是珣、瑜二妃虽有倾国倾城之美貌,但在文才上却逊于善长左手写字的中宫皇后。孝哲皇后喜好文学,对著名的唐诗能“背诵如流”。平时她“气度端凝,不苟言笑”,“曾无亵容狎语”,颇有母仪之风。

然而这样一位优秀出众的皇后却不能讨得婆母慈禧的欢心,在宫中受尽了虐待和。

大婚后,阿鲁特氏与同治帝恩爱情笃。慈禧看在眼里,恨在心中,在宫中广布心腹密探,监视这对小夫妻的言行举止。慈禧严重地干扰了他们的夫妻生活。

对于慈禧的话,同治帝不得不听,但又不想与他不喜爱的慧妃亲近,所以干脆就独居乾清宫。新婚的阿鲁特氏独居宫中,形单影吊,郁闷不乐。

慈安便时常将她召到钟粹宫,和她谈心拉家常,百般安慰。同治帝非常敬重皇后,皇后更爱自己的夫君。阿鲁特氏每次见到皇上,必笑脸相迎,慈禧反倒说皇后“狐媚以惑主”。

阿鲁特氏自入宫以来,处处小心谨慎,毫无失礼之处,但慈禧见到她,总是气不打一处来,事事找茬。同治帝有病,慈禧责怪她“妖婢无夫妇情”。阿鲁特氏偷着去看望,慈禧又骂她“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耶?”

阿鲁特氏左右为难,怎么做也讨不出好来。

据《崇陵传信录》载,一次阿鲁特氏去探望同治帝病,流着眼泪倾诉独处宫中、备受虐待之苦。同治帝安慰她说:“卿暂忍耐,终有出头日也。”小夫妻的这些话被尾随而来、在外偷听的慈禧听到了,勃然大怒,立刻闯进宫来,抓住阿鲁特氏的头发,一边打,一边往外拽,并扬言要备大杖伺候。病床上的同治帝欲救不能,眼睁睁看着皇后惨遭,又急又气又害怕,竟昏了过去。慈禧这才饶了阿鲁特氏。

崇彝写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一次,慈禧萌发了要废掉阿鲁特氏皇后位的想法。于是将担任宗人府宗令的咸丰帝的五弟敦亲王奕譞召来,商议此事。敦亲王说:“欲废后,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慈禧欲废阿鲁特氏之心才作罢,但却由此深恨敦亲王奕譞。

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要处处讨慈禧欢心,阿鲁特氏则表示:“敬则可,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慈禧是通过选秀女进入皇宫的,最忌讳别人提从大清门而入,大清门是她心头永远的痛。因而对阿鲁特氏“更切齿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五日,同治帝英年早逝。十四天后,两宫皇太后发出懿旨:“皇后作配大行皇帝,懋著坤仪,著封为嘉顺皇后。”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寅刻,阿鲁特氏崩逝于储秀宫,年仅二十二岁,距同治帝死仅七十五天。

据说在阿鲁特氏自杀之前,她的父亲崇绮进宫去看望她。见女儿整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眼睛都哭肿了,于是上奏慈禧,请示应该如何办。慈禧说:“皇后如此悲痛,即可随大行皇帝去罢。”意思就是皇后可以殉夫。这时正巧女儿写来了一张字条,征询老爸,问她现在应该怎么办,崇绮知道慈禧无法容女儿活命,与其日后白白受苦,不如自我了断干脆,就在字条上批了一个“死”字。你死了,免去了活受罪,也可以保住我家族兴旺,大家都好过,阿鲁特氏明白这个道理,就自尽了。至于她是吞金死的呢,还是服毒,这就无人知道确切的祥实了。

那么,为什么张赢川会认为女鬼是阿鲁特氏小枝这个小可怜呢?因为,震惊中外的东陵第一起大盗案发了。

一九二八年七月,民族英雄小军阀孙殿英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地宫和慈禧陵地宫为国争光为民出气。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以后,东陵地区的一些土匪、不法分子趁时局动荡、政权交替的混乱之机,制造了东陵的第二次大盗案。这次被盗的陵寝有康熙帝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被盗陵寝之多,损失之惨,比上次更为严重。可以这样说,盗陵,是应该的,以伪清之大罪大孽,盗他的坟,扒他的穴,岂不是天经地义!只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孙殿英同志没有做干脆,给后来的土匪等人留了后汤,如果他专业的把该盗的全盗了,那么也就不会有后面的事了。可惜,孙殿英同志到底是太善良了。结果后世却把盗陵的种种不义全挂在他的身上了,连土匪的罪行也往他头上栽,我们国家果然是一个专门对国家英雄进行斩尽杀绝、栽赃嫁祸、涂脏抹黑、口诛笔伐的国家啊……

据民国三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世界日报》略载:“三十四年十二月清三陵被盗,一、同治惠陵,棺两口。一同治,一陪妃,尸体俱面目如生。金棺前供桌上同治翠印一、金表一。棺内外珠宝、玉翠、金属等品,用麻袋装出,再用香炉量分,金子约二十余斤。”

孝哲皇后棺内的这些随葬品以及同治帝棺内的随葬品全部被盗走了。

惠陵被盗后,由于东陵当时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盗口一直到一九五二年清东陵成立文物保管所时才堵砌上。由于洞口长期未堵,当地许多百姓都到地宫里看过。当地流传说:惠陵地宫里那位娘娘的尸体一点儿未烂,面目如生。她浑身被扒得一丝不挂,肚子被剖开,肠子流了一地。社会上盛传这位娘娘是吞金死的,他们(土匪,不是民族英雄孙殿英。)为了取金子,把娘娘的肠子从头到尾撸了一遍。

可怜的阿鲁特皇后。死后百年竟也落得这样的下场。

东陵盗墓事件发生以后,南京国民党政府曾经派遣了一个调查组来到东陵。他们曾经在刚被盗掘不久,地宫仍然大开着的惠陵驻扎了好几天。据记载,这个调查组的组长是当时中国一位有名的人体生理学家端木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