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应对之策(1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5026 字 2019-09-28

 :从现在开始,每投一张月票,我就加更一章,哪怕拼了老命,呵呵!!

太子丹一路快行,不过十日,就赶到了蓟城。

拜见过父王,简单说了出巡之事,燕王喜将姚贾的给太子丹看了,又道:“东面诸事,孤与众臣都议过了,并无不当之处,已向各郡发旨照行。”

“我军与秦战于广武,秦国使臣又来,该当如何处置,丹儿和国相好好商议。”

“秦国实力冠于诸侯,战和之际关系甚大,须轻忽不得。”

太子丹应了,当下辞出,立召范增等大臣商议此事。

众人都知道太子归来,必要议事,都已有备,片刻功夫,众臣都到,一一见过太子,分别入座,太子丹微笑道:“秦军攻我不胜,遣使议和,诸卿以为如何?”

如今这朝中大臣,虽说各有出身,但对于太子丹都是服气的,即便如公子隆等宗室,眼见燕国日强,也是有几分欣喜。姚贾到蓟城求和,广拜列卿,除了范增、张耳,这些人都是见过了姚贾。

昔日燕国对于秦国使臣,都是不敢怠慢,而今见姚贾成恳求托,个个心里畅快。只是关于如何处置此事,因眼界不同,想法也是不一。

比如公子隆,过去是一向亲秦,对于盟秦可谓是大力支持,当初张唐在燕为相,公子隆和张唐关系极佳,因为在他看来,燕国只有交好秦国,才可自保于诸侯,不为赵国所欺。

如今的情形,和燕国要靠秦才能自保的情形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不过要说燕国现在就可以胜秦,公子隆是绝对不赞成的。

秦军大举攻燕,公子隆当然很是恼火,也很支持范增等人调兵相对,范增摆了架子,冷落姚贾,公子隆也是心中大块。但在其心里,还是希望能不和秦决裂最好就不要决裂,毕竟秦国实力太强,和秦国正面交锋,即便得胜,恐怕也是大损于己。

秦国主动来和,公子隆觉得,和就和好了,让秦国去和诸侯纠缠,以后燕国渔翁得利不好么?

见太子问询,易阳君拱手道:“殿下,秦国使臣曾到臣府拜访,言秦愿与燕联合之事。臣观其求和之心甚诚。臣以为许之并无不当。”

公子隆道:“然也,秦毕竟乃诸侯之冠,如今主动和我,实大涨我燕国之气。如今秦军兵临广武城,秦毅率兵据守,并不能退之,如允其和,正好两国罢兵,可免雁门之忧。”

国尉剧平掌管日常军政,对于各地军力都很是熟悉,道:“我雁门之军,乃是调谷、渔阳、雁门和辽西等郡兵充之,并无本地兵马,不过十余万,实力还在秦军之下,如欲退敌,非大举征召各郡丁壮或北方精骑不可,如今胜败未分,既然秦军主动求和,趁机许之,或可省扰乱各郡之事。”

“况秦使之来,国相故意冷落,已然使秦使气沮,秦使多送厚礼于大臣,不过求一和也,况臣观之,秦使尚有他言未说,如允其和,或可得大利!”

太子丹笑看众人道:“原来诸卿皆已有定见,当与秦和?”

易阳君、公子隆和剧平等都是点头,道:“臣等以为当和!”

太子丹看向郦生,道:“卿素多智善言,不知卿所见为何?”

刚才乃宗室和国尉说话,郦生并未插言,只是心中大不以为然,见太子问,郦生对太子拱手,朗声道:“秦使也曾到臣府拜会,送金数百,央臣为之说项以参见大王,臣观姚贾为人多智,心机颇深,其求和定另有深意。”

张耳在旁,微微颌首,道:“秦既发兵攻我,二十万大军非比儿戏,不过才两月而已,两军对峙,并未败绩,犹占风,岂有浅尝辄止的道理!姚贾此来急急求和于我,正如郦君所言,定有他情!”

太子丹坐在首,看吕览坐在下面沉思不语,笑问道:“吕卿在秦多年,熟知王翦、昌平君等人性情,不知以君之间如何?”

吕览见太子问,对众人一笑,道:“秦赵次大战,历时近一年,出兵四十万。前期虽胜,然后战大败。河东诸郡受创甚重,丁壮战损,民生凋敝。昌平君为亚相多年,岂有不知的道理!”

“秦大军攻我雁门,河东诸军兵马钱粮自不租用,只能从内史之地千里运送,汾水冰冻,人拉车运,仅此则诸郡更为困顿。”

“秦王政亲政时日虽短,然臣深知此人秉性聪明,并非糊涂之人,昌平君王翦李斯等辈,又都是一时俊杰,明察形势,岂会出此不当之策?”

“秦军战不过两月,胜负未分即遣使求和,或许其本意不再战,而在和,或是以战求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