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罢兵之议(1 / 2)

斩秦 轻杖胜马一壶醋 5295 字 2019-09-28

 :此在纵横,可是老醋闲来看了一下,可悲的是,因为入了vi,居然某站的点击远高于纵横本站的点击。!。老醋不敢要求各位兄弟都掏钱看正版,可看了以后,能否麻烦兄弟们到纵横这里来,给老醋一个收藏,一个评论,也让老醋知道,兄弟们在继续关注着“斩秦”

斩秦的链接是

李斯如此响亮而肯定的回答,让颇为郁闷的秦王政不由一振,忙道:“卿有何良策?”

李斯前,躬身奏道:“议和退兵可也!”

议和退兵?燕赵攻秦,夺了十几个城池,秦军攻之而不能退,此时还要议和,这不是明明对燕赵让步么,怎么反而不利于燕丹名声呢!

不但秦王政不解,其余重臣也都是疑惑。

只是众人都知李斯素来多计,他既敢这么说,定是有所本,秦王政督促道:“此事寡人难解,还请李卿详言。”诸重臣也都不插话,静等李斯解释。

李斯心有成竹,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如今燕赵进取太原,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较量,显见是自知进取不足,自守有余,故而以攻人之兵而取守势。

对于秦国来说,无非是增兵、维持、罢兵三个选项。

增兵之议刚才众人都是讲的清楚,已经明显没有什么好处。而维持目前的战局,那也是旷日持久,对于秦来说,虽然不怕,但胜负难分,长期僵持下去,万一燕国使者真的挑动了诸侯之心,诸侯真的有变,攻伐秦国中原诸郡,秦国必然不能退让,只能出兵中原击之。

燕赵虽然现在兵力不足,对于王翦之军只能守而不肯攻,但如果秦国的力量分散于两个方向,燕赵定然会调集大兵增兵于太原。

如今燕国广有北方,按照过去匈奴和东湖的力量,燕国再兴兵十万骑南下太原郡也不是什么难事。

再加燕国内地各郡兵马十余万,以如此强盛之力和秦国大战,秦国力量两分,对于燕赵则处于劣势。则太原、河东局势危矣!

太原战场如有闪失,中原的诸侯各军必然士气大振,即使有所不利,也会死死抗住秦军,意图和燕赵联手对付我大秦,这对于秦国来讲,断非好事。

故增兵不可,僵持不行,莫如议和。

如今燕丹和赵国使者四出诸侯,欲合纵诸侯攻我,诸侯或心动,或不心动,但燕丹之心,诸侯已知。

如果燕国此时偏又主动和议于秦,则燕丹左合纵诸侯,右盟和于秦,则诸侯又如何敢信之!

燕丹如议和,我秦则许和,以此示之天下,则诸侯日后岂敢再有听燕丹之议而合纵者?

如此燕丹遂得十余城,却不得诸侯之信,又有何名声可言?

况秦燕赵之战,我秦未败,虽然失了十几城,皆为险峻、贫瘠之地,虽不利于日后军事,但也对燕赵国力无甚增益。彼此议和,秦虽略亏,也算不得什么。

但燕赵与秦和议,彼此退兵,太原河东两郡,可暂得缓冲休养之机。

这太原之地和党诸城,皆我取之于赵,彼时赵国之强,远胜于今日尚不能守之,如等一两年后,两郡恢复一二,那时我秦国大军再出,燕赵仓促之间,又岂能安保目下所侵之地?

如今韩魏两国,皆不过一郡之地,我大军暂不与燕赵对峙,即可南下取韩魏。

韩魏两国,皆是中原沃土,物产丰饶,一旦取之,远胜于北面险峻之地。

燕国国土虽广,但北面皆是胡地,不事耕种,唯多马牛羊之属,赵军丧丁壮三十万,一时国力难复。我大秦取了韩魏之地,那时大举兴兵战于燕赵,则燕赵两国又何以抗我?

故和议之事,看似秦略有些吃亏,则实是明知之举。

李斯侃侃而谈,殿中诸人边听边琢磨,昌平君道:“燕丹既遣使四出诸侯,欲求合纵之事,又岂肯再求和于我?”

李斯回道:“君侯,燕丹不大征国内兵马往援,又主动遣使于军前求和,显见已有畏我之意,其遣使诸侯者,为恐我增兵不和,不得已而为之也,如我秦许其和时,则燕丹定然欣然派使臣前来。”

让燕丹出尔反尔,食言于诸侯,倒也不失为一良策。秦王政这样想着,却又一时拿不定主意,遂道:“李卿之言,或为一策,诸卿且详思之,过几日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