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饱和打击(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所谓“全甲板攻击”,指的是美国海军所开创的,一种典型的海军航空兵作战理论――指航空母舰搭载尽可能多的飞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放出尽可能大的攻击机群,向敌人发动毁灭性的一击。

“全甲板攻击”是美国海军航空兵最主要的作战理论,这一理论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萌芽,在20-30年代期间逐步成熟,经过一战战火洗礼,成为了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致胜法宝――它不仅证明了战列舰时代的消逝,而且还影响了全球海军的发展。

虽然作为10吨级别的核动力超级航空母舰,“亥伯龙号”一共有近80架舰载机,但是实际上,蒋玉成所说的“把所有带翅膀的玩意都弹出去”其实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实际操作中是根本就做不到的。当年美国海军的最高记录,也不过就是两个攻击波次一共派出了31架舰载战斗机,只占据了舰载机总数的近一半。

eva系统参照冷战时期,美国海军一次全甲板出击的机群调度方案,制定了一套适用于“钢爪”舰载机部队的航空攻击方案――

在第一波次的攻击机群中,首先出发的是四架执行护航任务的“超级大黄蜂”双座战机,紧随其后的是一个中队的12架执行攻击任务的“超级大黄蜂”,以及一架负责掩护的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外加两架挂载伙伴式空中加油吊舱的kf-18战机。

这个时候,蒋玉成对于“大虫子”的印象,开始稍微有所改观了――舰载机型号统一的结果,是维护时间的下降,与出动效率的提升。配合电磁弹射器,“亥伯龙号”出动舰载战斗机的能力,实际上已经比冷战时期美国海军的最高纪录要高了。在满足性能需求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战机的使用成本,提高出动效率,显然有助于有效提升战斗力。

负责执行空优任务的四架双座型“超级大黄蜂”,全都以空优挂载方式,使用复合挂架全副武装地挂载了10枚ai-120d中程空空导弹和两枚ai-9x格斗导弹,而执行攻击任务的“超级大黄蜂”,则凭借着e型相对于c型额外增加的两个重载挂架,挂载了两个300加仑标准副油箱,和四枚ag-84g“鱼叉ii”反舰导弹。

对于这种服役于美国海军数十年的导弹,蒋玉成本人作为一名天朝海军飞行员,十分鄙视――其可怜的075的巡航速度,牙签一样的230kg战斗部,还有区区180k的射程,不管从哪个角度讲都实在是有些不给力。

不过呢,现在“鱼叉”是“亥伯龙号”上唯一配置的反舰导弹,因此虽然有些不满意,但是蒋玉成也没别的东西可用――毕竟,这个世界的海军航空兵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对方的防空能力应该不会那么弱鸡,直接让舰载机挂着制导炸弹凌空轰炸还是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危险性的。

因为对于“鱼叉”的杀伤力不满意,再加上bb时代战舰的防护能力普遍要强于cv时代,因此蒋玉成并没有指望第一波攻击机群,就能够直接把敌舰全都送到海里――一次全甲板攻击,一共要出动两波攻击机群。第二轮出动的10架f-35c“闪电ii”战机,将会携带2000磅jda复合式制导炸弹,对没死透的家伙补刀。

现在的蒋玉成不会知道,这种性能拙计的导弹,今后会给他的舰队带来多大的麻烦――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ghosteye呼叫ghostrider各机,”通讯频道内,e-2d预警机上的雷达操作员说道,“目标似乎没有发现我们,一切正常。”

按照预定计划,如果对方有某种早期预警手段,发现了攻击机群,并且派出舰载航空兵“停等民”的话,那么攻击机群就会首先在外围待命,让斯诺上校率领的护航机中队,让这群家伙“滚粗,民需将”……

而现在看来,敌方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似乎确实只是二战的级别,并没有能力发现250公里之外的攻击机群。于是乎,护航机中队就先行离开了战区,去友军tdd舰队那里救场,清理那些进攻tdd舰队的舰载航空兵了――已经到了这个距离对方还没发现,那么等到舰载航空兵开始突防的时候,就算对方发现了攻击机群,也一样无法有效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