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卷:变法自强之第十二章:划时代的变革(一)(2 / 2)

明帝 长风 2701 字 2019-09-28

朝廷不是养老院,召进来一些白头翁干什么,不能干事,还霸占着位置,同时也逼迫一些读书人选择放弃科举这条路,经商也好,种田也好,从军也行,让天下的读书人明白,读书科举做官并不是唯一的出 路,还有许多比科举做官更好地前程,也让这个时空少出几个腐儒。

科举要改革,这是绝对不容许任何人破环地,朱影龙自认自己应该算是一个强势地君主,史可法事件后,内阁首辅韩爌引咎辞去首辅职 务,杨鹤本想当这个首辅,不过朱影龙又岂能让他出头,改任礼部尚书徐光启任首辅,礼部管的就是科举,杨鹤等人也不好越权行事,就算他还是内阁成员,内阁中也只有他一人独木难支,韩爌去职后,内阁并未增加一人,故而,虽然杨鹤等人将史可法从顺天府府尹地位置拉了下 来,但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原以为徐光启升任内阁首辅之后,礼部尚书的位置会空出来的,杨鹤的心思是让周廷儒顶上,以礼部尚书的身份顺利进入内阁,但是朱影龙并没有去掉徐光启礼部尚书的职衔,反而让他兼着,这让杨鹤等人的一番计划落空,而现在的内阁比韩爌在的时候更加团结,内阁里面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皇帝的声音,纵然杨鹤有反对意见,也不敢说出来,只能忍气吞声,比之韩爌在时更加孤立无援。

因此在科举改革,加入面试这一环节之时,杨鹤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因为大家都赞成的事情,他如果反对就更加孤立自己了,这种蠢事他是不会干的,尽管他有着一肚子怨气,也只能以沉默来抗争了。

这是在国家选才制度上,朱影龙对科举动了一小刀外科手术,而在教育上面,朱影龙自己拿出后宫经营各项产业的利润的三成,其中两层用于建立学馆,试行一种他认为的开放式教育,一种异想天开的教育模式,只要是有大明公民身份的人,无论年龄大小,无论男女,只要愿意进入学馆学习,一律免费,学馆提供书本,笔墨自备,老师(自愿)或者聘请(费用由朝廷或者内库出),这是大众化的教育,称之为“扫 盲”也可以,还有一种,就是适龄儿童入学,不以盈利为目的,可升 学,县学到府学再到省学最后到大学院,礼部编订教材,因材施教,根据入学者不同的天赋选择自己的将来,科举、经商、从军还是做研究都不限,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才教育体系,当然没有数十年之功是不可能完成的,就算看到成效也要在几年之后。

这种方式有点像后世的希望小学,希望中学之类的,他起了个头,有了个表率后,自然会有人跟着效仿,真心也好,换取一个好名声也 好,受益的终归是普通老百姓。

还有一成就是进入田氏姐妹共同管理的“星火基金”,这本来是也是朱影龙相当看重的一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句话可不是到了后世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同样,在任何一个社会,资本主义也要,社会主义也好,还是封建王朝,只要他掌握了时代最顶尖的科技,并且能把实现出来,这就是财富,也就是权力,所以“星火基金”为一些有奇思妙想的人提供研究的资金,以及将他们的研究发明运用到实际当中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大明才能有新希望,才能超越自我,才能开创盛唐万国来朝的盛世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