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卷:金蒙之战之第五章:省亲之路(三)(2 / 2)

明帝 长风 4088 字 2019-09-28

大雄宝殿的南面是万佛殿。紧挨着万佛殿的一座藏式的建筑是乃琼庙,为两层楼阁的藏式建筑,屋顶立有金色的法轮,左右各有一只卧 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这里是迈达哩活佛居住地地方。喇嘛巡礼蒙克地方之后,迈达哩胡图克图诺们汗禀承喇嘛的谕旨。驻锡于蒙古之地。由是,蒙克地方之诸胡图克图,诸贤者共议:为掌蒙古地方之宗教,以巴特玛三博师之高徒,大慈津巴扎木苏之化身,根敦-巴勒藏-扎木苏-锡哩-巴达,辰年生,年十二岁时,前往蒙古地方为教 主,岁次甲辰。年十三岁时抵达,遂坐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喇嘛索达那木扎木苏在蒙古主教之床,天下咸称大慈迈达哩-胡图克图焉。

迈达哩作为三世索南嘉措代表,万历三十二年(1604)抵达 蒙古,承担起在蒙古传播黄教的责任,时年仅十三岁。迈达哩,源自藏语,即“弥勒”“未来佛”之义。而蒙语为“美尔佛”,此为美召得名由来。

召庙佛殿内供奉用纯银铸成的四米高的弥勒佛像,迈达哩活佛在此坐床。并为弥勒佛像主持开光仪式。

经堂东北方有座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匾额题曰:“钟金夫人之 堂”; 四壁无窗。庙内无塑像,仅供有一座檀香木塔,高约八、九尺,雕刻颇精。传说塔内盛放着三娘子的骨灰。留有腰刀、头饰、靴帽、盔甲等物。总体看来,建筑具有明显的明代风格,清秀细腻。灵动健拔。

可惜的是。迈达哩活佛并不在美召。而身在归化城的乃春寺,泰松本欲拜见迈达哩活佛。并聆听佛法教诲,奈何机缘未到。

泰松心情沮丧之余,便早早地安歇了。

次日一早便下令启程,从美召到归化城要走两百多里路,如果不早点去起来赶路,晚上就只能在野地里宿营了。

提到归化城,就不能说到一位草原上传奇的女子,这个女子就是三娘子。

在蒙古民族历史上,除成吉思汗、忽必烈等顶天立地、威振四方的英雄汉外,还有一位文武兼备、运筹帷幄、称雄蒙古草原30年的巾英雄。她,就是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女首领三娘子。

三娘子,史称“钟金哈屯”、“钟金夫人”“也儿克兔哈屯”、 “克兔哈屯”等。明代蒙古瓦剌奇喇古特(土尔扈特)部哲恒阿噶之 女。俺答汗出征瓦剌时,与奇喇古特部联姻,遂嫁与俺答汗为妻。

俺答汗是明代后期蒙古土默特部首领,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使土默特部称雄于全蒙古,成为当时蒙古的政治中心和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三娘子是一位聪明、美丽,颇具才华,为人豪爽不羁的蒙古族妇女,深得俺答汗的宠爱。明隆庆二年,随俺答汗再征瓦剌。五年,力促俺答汗与明朝达成通贡互市协议。万历六年,随俺答汗赴青海仰华寺谒见三世喇嘛索南嘉措,皈依藏传佛教,被称为“多罗菩萨之化身阿利雅达喇”。九年,协助俺答汗扩建库库河屯(明称:归化城)。因她居于此地,故归化城又称“三娘子城”。

俺答汗晚年多病,事无巨细,多任凭三娘子裁决。她也尽己所能,积极辅佐丈夫,发挥了巨大作用。俺答汗去世后,深谙文韬武略的三娘子主政务,掌兵权,约束蒙古各部,保持了与明朝的和平通贡互市关 系。特别是万历十九年,她竭力劝说、督促俺答汗孙撦力克从青海撤军东归,避免了蒙古和明军之间地大规模冲突。为表彰三娘子的功绩,明朝于万历十五年,封三娘子为一品“忠顺夫人”。后因为政治原因,年逾古稀的三娘子嫁给了土默特的卜石兔济农,万历四十年六月二十六日三娘子病逝,明朝亦遣使给予赐祭七坛地隆重祭礼。

但是他的后代却不争气,短短二十余年就把土默特部葬送了,甚至还被人夺走了祖宗的基业。

白彦是西哈喇慎部的首领,现在却窃居了土默特部地王城,又大肆的收编了原土默特的残部,俨然以土默特酋长自居,虽然白彦台吉与察哈尔蒙古林丹汗是敌对关系,但是这一次康妃回察汉浩特路过归化城,他还是做了一番精心准备地。

碍于泰松身份地敏感,白彦自然不能亲自前往迎接,但又不能不派人迎接,因为现在地白彦还需要依靠大明,虽然他屡次请求明廷册封他为顺义王都没有得到明廷的正式回应,但大明也默认了他掌管了互市大权地印信。

这一次泰松省亲路过,他当然不会放过一次试探明廷的机会,他还想知道明廷对他究竟是什么态度,或者说泰松究竟在明帝面前有多大的能量。

其实白彦并不傻,在未到山穷水尽之前,他又怎么舍得去给人家当顺民,做奴才,他想的是在大明和后金之间左右逢源,两面都得利,然后逐渐的壮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