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雪海(2 / 2)

这段文字有些晦涩,小胡子只能暂时听出,预言可能就是末世预言。格桑梅朵读完了这些文字,但没有起身,她轻轻捡起了地上的那块玛尼石,这是一块刻着六字真言的玛尼石,它曾被人收藏过,石头的边角被抚摸的圆润平滑,泛着一种蜡质的光泽。

“哥们儿,我觉得,这段文字好像和伏藏有一点点关系。”格桑梅朵将字迹上面蒙着的些许灰尘完全擦掉。

“伏藏?”小胡子立即意识到,噶扎寺的仁波切活佛好像没有乱说,如果一段提及了末世预言的文字中同时带有关于伏藏的信息,那意味着什么?

仁波切活佛的面孔,再一次浮现在小胡子的脑海里,同时出现的还有活佛的第二个预感。

“伏藏很神秘,好像是一种思想意识的另类传承方式。”格桑梅朵拿出自己那台破旧的数码相机,把石头上的字迹拍摄下来,之后,她回头对小胡子说:“关于伏藏的一切,始终是个谜题,谁都说不清楚伏藏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会出现在什么人身上。不过,发愿灌顶和伏藏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在有关伏藏的传说中,发愿灌顶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如果简单一点解释,发愿灌顶就是留下伏藏的人,对被传承者的一种授权,允许他接受伏藏。这种灌顶和伏藏一样,无法理解,非常神秘。被传承者的身份和发愿灌顶没有任何关系,在接受伏藏之前,他也不会有任何自我预兆,只有当他接受伏藏之后,才会知道自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得到了发愿灌顶。

也就是说,在伏藏出现之前,没有任何线索去追寻或者阻止。它要来的时候,一定会来。

虽然从这些晦涩的文字中暂时寻找不到什么,但小胡子望着那些鲜红的藏文,却很快产生了推断。这些字迹并不工整,它是人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中留下的,而且晦涩的文字里明显带有末世预言与伏藏的信息,这很重要。

这仿佛说明,留下这些文字的人,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这么做的。这个人知道很多事情,是什么情况才能让他迫不得已留下文字?

“他知道自己活不久了。”小胡子心里默默的推测,回头望了望自己来时走的路,留下字迹的人,很可能发觉自己无法再走出这片雪峰群,所以才会这么做。

这个人是谁,小胡子并不知道,但是他看到了那块刻着六字真言的玛尼石,虽然很多到藏区来的游人会寻找或者购买玛尼石,然而这块玛尼石却令人感觉,它的主人是一个佛教徒。

小胡子用合金管的刃口在石头上划着,把那些鲜红的字迹全部都刮掉。可能再也不会有人到这里来,但他不想让任何人看到这些字迹。

黑咒语,三具尸体,鲜红的藏文,可能是他们能发现的一切,大概四五个小时之后,他们已经完全接近了那几座耸立的大雪峰。这时候已经完全没有平坦的通道了,很多山连绵成一片,像一道围在雪峰外的巨大的围墙。

他们又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勉强爬上了一座不算高的山,当站在山顶的时候,太阳正缓缓西沉,它仿佛落在了四座雪峰的背后,片片余辉洒向格丹里,格桑梅朵顿时兴奋了,她看到四座雪峰的中间,是一大片望都望不到头的积雪,积雪非常厚,像一片白色的海。

夕阳在这片白色的雪海上映出金黄的光芒,格桑梅朵就像一个兴奋的孩子一般,想要冲下去拥抱那望都望不到头的雪地。

小胡子和平时一样沉静,他静静站在原处,看着眼前四座仿佛插入了云霄的雪峰。四座雪峰仿佛四颗被人放置的棋子,呈四角排列,雪峰连同周围高低起伏的群山,紧紧围住这大片的雪地,挡住冷峻的寒风,让雪地中无比的清冷寂静。

“格桑梅朵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厚,这么白的雪地,它真像一片大海。”格桑梅朵的脸庞被风吹的通红,她就戴着墨镜,一张一张的拍摄照片,连着拍了十几张之后,她才注意到身旁一动不动的小胡子:“哥们儿,作为一个从内地来的人,你不觉得这片雪海非常壮观吗?”

“作为一个藏区长大的人,你不觉得这片雪海非常不对劲吗?”小胡子看了看格桑梅朵。<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