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6 兰若寺(1 / 2)

我是村长 东东 0 字 11个月前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兰若寺】!!

当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无论是丁小福、林东还是小米无不同时睁大了眼睛,瞳孔一时间微微放大。

无他,只因为这座古寺实在太有名了!

==================================================================

【兰若】:是“阿兰若”的省称,源自梵语aranya之音译,原意是森林,引申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后也指一般的佛寺……

==================================================================

只从上面的这一点解释就不难看出来,“兰若”一词在古时候并不罕见,甚至经常出现,用来形容一些寺庙,但是自从1987年之后,“兰若寺”就已经变成了一个专属名词,一段凄美的故事,那就是……《倩女幽魂》

【……一段感人至深的凄美之恋,一段让人永远无法忘怀的情结,我们记住了聂小倩的凄婉,记住了宁采臣的鲁智,记住了燕赤霞的风采,同时也记住了那一间仿佛鬼蜮般的神秘寺庙“兰若寺”……】

――《倩女幽魂》,当初红遍全国的一部电影,那座森然的古刹令人印象深刻,几乎成了鬼域的代名词。影片改编自于蒲松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聂小倩》,故事发生在浙江金华城北的郊外……

只是这里却有一点小小的问题,虽然“兰若寺”因为《倩女幽魂》一片成为专属名词,但从目前现存的几处真实兰若寺来看,没有一个地方与原著描述相符。

事实在《聊斋――聂小倩》原文中,所谓“兰若(rě)”应该是指僻静的寺院,而非寺名。其实在《聊斋志异》中,大约有十多篇均提及“兰若”一词,意思也都是指一座寺庙,如《尸变》、《画壁》、《促织》、《辛十四娘》等莫不如此,而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故事是发生在“兰若寺”……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倩女一事,到底是不是发生在什么地方?

关于这个我们只要自己看看原文就知道了!

==================================================================

《聂小倩》

宁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每对人言:“生平无二色。”

适赴金华,至北郭,解装兰若。寺中殿塔壮丽,然蓬蒿没人,似绝行踪。东西僧舍,双扉虚掩,惟南一小舍,扃键如新。又顾殿东隅,修竹拱把,阶下有巨池,野藕已花。意甚乐其幽杳。会学使案临,城舍价昂,思便留止,遂散步以待僧归。日暮有士人来启南扉,宁趋为礼,且告以意。士人曰:“此间无房主,仆亦侨居。能甘荒落,旦晚惠教,幸甚!”

…………………………

……………………

…………

宁喜,藉藁代床,支板作几,为久客计。是夜月明高洁,清光似水,二人促膝殿廊,各展姓字。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宁疑为赴试者,而听其音声,殊不类浙。诘之,自言秦人,语甚朴诚。既而相对词竭,遂拱别归寝……

宁以新居,久不成寐。闻舍北喁喁,如有家口。起,伏北壁石窗下微窥之,见短墙外一小院落,有妇可四十余;又一媪衣(yi)绯,插蓬沓,鲐背龙钟,偶语月下。妇曰:“小倩何久不来?”媪曰:“殆好至矣。”妇曰:“将无向姥姥有怨言否?”曰:“不闻;但意似蹙蹙。”妇曰:“婢子不宜好相识。”言未已,有十七八女子来,仿佛艳绝。媪笑曰:“背地不言人,我两个正谈道,小妖婢悄来无迹响,幸不訾着短处。”又曰:“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摄去。”女曰:“姥姥不相誉,更阿谁道好?”妇人女子又不知何言。宁意其邻人眷口,寝不复听;又许时始寂无声。

…………………………

……………………

…………

方将睡去,觉有人至寝所,急起审顾,则北院女子也。惊问之,女笑曰:“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宁正容曰:“卿防物议,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耻道丧。”女云:“夜无知者。”宁又咄之。女逡巡若复有词。宁叱:“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女惧,乃退。至户外忽返,以黄金一锭置褥上。宁掇掷庭墀,曰:“非义之物,污我橐橐!”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

…………………………

……………………

…………

诘旦有兰溪生携一仆来候试,寓于东厢,至夜暴亡。足心有小孔,如锥刺者,细细有血出,俱莫知故。经宿,仆亦死,症亦如之。向晚,燕生归,宁质之,燕以为魅。宁素抗直,颇不在意。宵分女子复至,谓宁曰:“妾阅人多矣,未有刚肠如君者。君诚圣贤,妾不敢欺。小倩,姓聂氏,十八夭殂,葬寺侧,辄被妖物威胁,历役贱务,腆颜向人,实非所乐。今寺中无可杀者,恐当以夜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