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幸福不幸福……(1 / 2)

我是村长 东东 0 字 11个月前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麻烦的正是第二个石匠。技艺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技艺,任何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生机,技艺在企业中必须得到鼓励,但是它必须与整个企业的需要联系在一起。……】

这才是德鲁克真正想说的话,德鲁克担心企业对技艺的强调会导致“管理人员不再以他对企业的贡献来衡量他的业绩,而只是以他自己的专业技艺标准来衡量他的业绩”尤其是“……正在发生的技术变革将极大地加剧这种危险。在企业中工作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的数字必将惊人地增长,因而对这些专家的技艺水平的要求也将大为提高,将技艺或功能作为目的本身的倾向也将随之比今日明显。”

好吧,这样说似乎有些复杂,实际上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在理解这个寓言的时候,必须站在一个“管理者”的立场上而不是一个“普通人”的立场上,甚至不能是在一个幕僚、一个中层管理者的立场上……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德鲁克会刻意的贬低第二个石匠的成就,而丁小福为什么会讨厌这个寓言了吧?

……这个寓言本来就不是给大众看的!!

……而陈平恰恰实在这里失误的了!

也就是说,这个寓言出现在这里是有特殊环境的,它就是一则专门给管理者或者说就是个企业家以及那些想要当一个企业家的人看的寓言,它重视的是“管理者”这个层面,所以才会有第一个石匠生活凄惨,第二个石匠勉强度日,第三个石匠却大获成功这样的信息,当然了这并不能说是寓言有错,可问题是在引用这寓言的时候,一定要分析清楚它的语境和关注的内容(事实上所有寓言都有这样的共性),也就是说要关注它到底是说给什么人听的。

也许换一个语境,真正能成为一代大师的就变成了第二个石匠,而第三个石匠顶多成为一个脑满肠肥的商人;甚至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第一个石匠都会成为知足常乐的代表,而后两个却是好高骛远不知道脚踏实地的典型……总而言之一句话,寓言因为它的特殊性,往往也就会具有一种特殊的“欺骗性”,而正因为每一则寓言都是非常具有道理,这就让它的“欺骗性”更加隐蔽,应景的时候造成的伤害也就更加严重。

嗯~~好吧,一不小心把事情扯得稍微有些远了,说这么多其实都是丁小福的一些想法而已,事实上从眼前来说,他根本不需要这样做。

仿佛看到了丁小福有些怪异的面孔,陈平挑了挑眉转过头来笑道:“村长,看样子你是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了?”

丁小福闻言也笑了,他点点头说道:“陈先生你说的真的没错的,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另外也有一些其他想法。”

这话说的就是简单直白,因为丁小福很清楚陈平并不会在乎这种纯学术的讨论,从历史上看他也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只要说得有理他就算不赞同也不会太多反对。

果然听到丁小福的话,陈平马上笑了笑说道:“那就听村长高论。”

丁小福摇摇头说道:“我也不算什么高论,只是想说这个寓言似乎应该分成几个部分去看,这样说吧,如果说有志于成为一个管理者的话,那么就一定要具有第三个石匠那样的思维,这样的人无疑更能在领导的岗位上获得成功;但是如果要成为一个专注于自己技艺的人,其实也许第二个石匠的那种思想才是更加重要的,因为这有诚于心,诚于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我想就是编写这个故事的人也不会否认这一点,所以他说了第三个石匠最后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建筑师,但是却没有说第三个石匠成为了一个雕刻大师!”

很明显这话似乎有些离经背道的感觉,至少是乡土青年听完忍不住就露出了一丝茫然的表情,反倒是陈平闻言不由低下头认真的思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