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敲竹杠(2 / 2)

不称职的兽医 开阳 5806 字 2019-09-29

“行不行得通,总要试试,就算不行大王您也没有什么损失啊!至于爵位那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只不过是个头衔,也没有实权,并且大王可以下令这种爵位不能世袭不就得了。兴办教育可是好事,应该鼓励嘉奖。”我在旁边撺掇道。这事搁在现代真是太平常不过了,教育也能赚钱,早就是社会共识了,让他一个古代人接受确实需要点时间。很快的光海君动摇了,并同意了我的建议,让我着手准备筹建汉城大学,看来他也是希望甩掉王室宗亲这个包裹。

对此我有自己的算盘,这些贵族子弟们一个个不学无术,早晚是社会的祸害,就跟清朝后期的八旗子弟一样,坐吃山空,整个就是一帮寄生虫。这些人若是从中学到了知识并大有作为,那么他们会成为变法革新坚定的支持者;若是扶不起的阿斗,则让残酷的现实将他们淘汰掉,也是一个不错的反面教材。而朝鲜这个国家最好的模式莫过于君主立宪了,但是如此一来王室将成为最大的障碍,任谁也不能看着手中的权力和利益被剥夺吧,所以趁着这个机会逐渐挖空王室贵族的势力,才能一步步的达到目的,为将来的君主立宪扫清障碍。

我乐颠颠的回到了府衙,将李觉复找来,这事情由他出面是最好了,这家伙八面玲珑,而且人脉很广,跟国内的达官贵人和商贾显富都有不错的交情。果然,我一说,他就明白了。

“高,实在是高啊!大人的这一招简直就是诸葛孔明在世,也难以企及,高,实在是高,觉复对大人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李觉复开始喋喋不休起来,马屁拍到了天上,不过对此我并不敢冒,自己肚子里有几两香油我自己还是知道的。这不过就是一种大杂烩,能否成功还得看执行者能不能变通,所以我才找了他。

“别光顾着拍马屁了,把心思用到正道上,将来我不会亏待你的,怎么也是一个参赞,干好了左右议政也不是不可能。”说着我作势踹了他一脚,李觉复乖乖的把屁股贴了上来,领受了我这一脚的恩赐,嘴上一个劲的大冒感激之词。什么大人之恩,恩同再造,大人之德泽被三江等等,参赞是正二品的官有的人一辈子都干不上,左右议政就更是从一品的大官,听我这么说他如何能不高兴,阿谀奉承比原来又加了三分劲,听得我直往外吐酸水。

“行了,行了,干正事去吧,小心你不老实我告诉阿敏。”我威胁道,这家伙最怕的就是阿敏了。

“是,是,是,我一定为大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赖大人的提拔了。” 李觉复嘴里还是没完。

“哦,对了,最近怎么样,治下的国民都还稳定么?那些商贸往来有没有受影响。”我问道。

“回禀大人,如今平壤境内,盗匪绝迹,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只是这海运受到了影响,农夫们手中的米卖不出去,价钱比从前已经降得很低了。”一说到政事,李觉复一反常态,十分严肃的说道。

“米贱伤农啊!”我沉吟道,这会影响到国民的购买力,长此以往,不利于朝鲜的经济增长。

“其他的呢,除了米贱外还有别的什么问题么?”我问道。

“再就是人参等贸易了,其中除了以往边市贸易的牛、马、盐、铁有所降低之外,我们朝鲜最重要的就是对明朝的人参贸易了。可是自从八旗和明军开战以后,从陆路已经走不通了,只能走海路,以往每斤人参值25两白银,商家将人参和朝鲜其它土产出售给明朝或是倭国换取倭国的白银和明朝的织物、日用杂货、铁器、书籍、药材、染料,还有王室所用的药材、珠宝、苏杭绸缎等奢侈品,这个量是很大的,如今一开战,贸易锐减,海上的海盗也猖獗起来。其中最甚的就是明军的皮岛总兵毛文龙,这家伙趁机怂恿手下劫掠我们的货物,如今渔民不敢出海。所以国内的这些特产价格不断降低,而药材、杂货、香料等日用品的价格却是节节攀升,商人苦不堪言,还望大人解决。” 李觉复苦着脸说道。他虽是平壤留守,但是也是平安道副使(正使一听八旗打来了,早就卷铺盖走人了)所以对平安道内的事情十分了解。

“这倒是一个难题?”我沉吟道,米多了看来也不好,虽然是饿不死了,但是其他的东西也买不起了。

“这样吧,正好大汗前些天写信来催要粮草,我现在给他写信,希望能用粮草换取牛羊等牲畜,至于铁器就暂时这样吧,这东西很敏感,现在要怕大汗多想。你可以派人四处去勘探铁矿,若有发现可将开采权卖给商人,记住不是永久开采权,是十年,或是二十年的。但是也不能都卖了,发现两处才允许卖一处,知道了么?若是让我发现你在地下私售开采权,你的脑袋就不用再留在脖子上了。”我严厉的说道。

“是,是,小人不敢,借小人一个胆子,小人也不敢啊。” 李觉复连忙应承道。

“还有,出卖开采权所得的银两,按平价收购农夫手里的粮食,在宁边和安州建两个大粮仓,同时平壤也要储备好足够的粮食。银两若是不够,可以先由官府打一张借条,总之有多少给我收多少,不允许拒绝。”

“大人,您收这么多粮食干什么啊,就算是加上大人您的部队也用不了这些粮食啊?” 李觉复问道。

“不关你的事,不需要让你知道的就不要问,知道了么!”我瞪了他一眼。

“是是是,小人多嘴,下次不问了。” 李觉复赶紧认错。

“好了,没事下去吧,记住汉城大学的事不能拖延,尽快联系那些商贾。”我嘱咐道。

送走了李觉复,我开始盘算金起宗和李哲的行程,按道理该到江华岛了(柳德恭率领水军主力驻扎在江华岛,所以多尔衮才没能俘获李倧等王室诸人),这支水军不降伏,朝鲜就别想得到安宁,我的一切计划也将受到阻碍。

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等到了金起宗和李哲的音信,劝降很成功,三道水军统御使柳德恭答应了归顺光海君,但是他提出要善待江华岛的李倧等人。这个工作不太好做,李倧当年赐死了光海君唯一的儿子,光海君能否放过他不一定,这也是李倧一直负隅顽抗的原因。光海君虽对柳德恭有提拔之恩,但是李倧也有重用之情,这让柳德恭很难取舍,所以他提出的唯一的要求就是善待李倧。

真是让人头疼虽然事过境迁,但是毕竟李倧让光海君算是断子绝孙了,这个仇可不好解,这也是金起宗写信给我而不是给光海君的原因,他是希望我能居中调解。我硬着头皮去找光海君希望他能放过李倧这一马,让朝鲜半岛早日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