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牛顿的发现(2 / 2)

不称职的兽医 开阳 5517 字 2019-09-29

“呵呵,别害怕老头子不会难倒你的,看见外面我种的那些甘薯了吧,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甘薯除了能吃外还能做什么?”这是什么问题啊?甘薯当然是能吃了,种来也就是吃的,还能做什么呢?众人具都诧异还以为徐光启老糊涂了呢,我却心中暗自佩服。这老头不简单,这个问题当真是能拿住人的。

“回禀老师,这个甘薯有一个特性,就是种了之后不用再管,今后也不必再种,其根系十分发达,在地下盘根错节,随着年头的增长不断扩大,可以说是一劳永逸,并且不受地域限制在哪里都可以栽种,尤其是山地丘陵这样产粮少的地方。当然了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用来充饥,逢灾荒时节是最好的粮食,至于其他用处,据学生所知他还可以用来酿酒,做糖,不过这个甘薯并不是最好的,具学生所知西方还有一种叫做马铃薯的东西,生长速度和产粮要比甘薯大很多。”说完我惴惴不安的看着徐光启。

众人当中倒是有一大半没有见过甘薯,这时甘薯在北方根本就是很少出现,即使是南方也不多,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番薯,一个番字足见它生长的地域范围。历史上有记载徐光启回到上海的那年夏天,江南遭到水灾,大水把稻、麦都淹了。水退之后,农田上颗粒无收。徐光启为这事着急时,恰巧有个朋友从福建带来了一批甘薯的秧苗。徐光启就在荒地上试种起甘薯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来,他特地编了一本小册子,推广种甘薯的办法,本来只在福建沿海种植的甘薯就移植到江浙一带来了。

看来此时徐光启刚刚试种成功,要不也不会拿这个考较我,我呢正好碰到了枪口上,再说了身为兽医怎么能不知道甘薯呢,我们那可是全叫地瓜的,收获的时候地瓜可以储藏很久,叶子也能喂猪,是个好项目。只是这个项目在此时还没有推广,人们也没有意识到小小的甘薯竟让能解决饥荒的大问题。

徐光启对我的回答很满意,没有想到我一个北方人居然知道甘薯的这些好处,尤其是制糖和酿酒,也是他最近两年刚刚发现的,不想我早就知道了,正是应了孙元化信上所写的博学多才。我呢则是汗颜,这个在现代再普通的东西在古代原来还没有普及,知道它的人很少,我心中想到,其实甘薯还有一个好用处就是做拔丝地瓜,相信所有的女士都会爱吃,可是古代人肯定是不会做,等有机会我要大显一下身手,让老婆们把舌头都吃掉,她们一定会爱死我的。

“哦,还有这种马铃薯的东西么,这我可没有听说过。有机会一定要见识见识,好了这个问题你回答的我很满意,难得有像你这样的人能熟知农物,光凭这一点就比很多人强。我还有一个问题,若是你能让我满意,我就可以考虑和你去一趟朝鲜。”徐光启捋着花白的胡子笑道,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显出一道道深邃的纹络。

“老师请问!”第一个问题回答上不禁让我信心大增,一听他的话更是高兴,只要答对了下一个问题徐光启就可以跟我回朝鲜了,这个徐光启才是这个时代的博物学家呢,天文地理,数术农学无所不会,有了他我的平壤大学定会增色不少。最重要的他能开创一代西学中用的先河,为东西方的文化和科学的融会贯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徐光启并不说话,转身进了内间不一会手里拿着一个绸布小包走了进来,在众人面前将这个里三层外三层的小包打开,只见里面放着的正是一面三棱镜,众人几乎都见过我的突透镜,于这三棱镜还是首次见到,不禁啧啧称奇。

“知道这个三棱镜么,这是当年西洋传教士利玛窦留下的遗物,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利玛窦留下的遗憾,我知道这样要求你有些太难了,毕竟这个问题我也没能解决,但是我还是希望你能帮我解答这个问题。”说着说着可能是想起了已经死去的利玛窦,徐光启神色暗淡。

“是的,这个三棱镜学生曾经见过,也曾经研究过不知道老师有什么问题要问。”见到三棱镜我心中大定,不管他问什么估计都跑不出这个三棱镜,这东西在初中物理课上我早就玩了个熟烂,不怕他出什么难题。徐光启从对利玛窦的缅怀中清醒了过来于是说道:

“利玛窦仙逝之前一直在研究这个三棱镜,据他说在他的家乡曾经有人用这个三棱镜偶然间得到了和彩虹一样的七色光,但是没有能再重复的让这种七色光出现,所以他研究了很多年,但是都没有结果,临终前将三棱镜交给了我希望我能有所建树,可是岁月蹉跎,多年来我虽然是煞费苦心可是依旧没能造出这种七色光来,你若是能将七色光造出,也算是还了我一个心愿,我就随你去朝鲜又有何妨!”

原来是这事啊,这有何难,我心中暗笑,古代人啊,往往穷十数年之力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许一个偶然发现就解决了,科学就是这样是存在于偶然之间的必然。徐光启的这个问题很好解决,这不过是光线折射的验证,不同波长的光线在通过同一介质时发生折射,从而显现出其本来的面目,可是在这个时代人们将彩虹的七色光视为神迹一旦有人说可以人工的创造这种神迹自然引来无数痴迷者的研究,利玛窦和徐光启就是其中之一。

“回禀老师这个不难,带学生将七色光演示给老师看!”我信心十足的回答道,这对我简直是小儿科。徐光启见我如此回答能不诧异么,在他眼中利玛窦算是天下少有的博学多才之人,胸中更是藏有丘壑,他穷数年之力都没能研究成功的问题,怎么会像我说的那么简单呢。利玛窦当年之所以把三棱镜带到中国不光是向中国的统治者炫耀,在欧洲当时的玻璃制造技术趋近成熟,三棱镜已经是平常之物了,所以利玛窦带来中国更希望的是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能有人解答这个问题。可惜他没等到我出现就去见他的上帝去了,不知道他万能的上帝能否帮他解答这个问题,不过我却要先给徐光启来解答这个问题了。

“这个演示七色光还需要老师配合,恕学生无礼了!”在得到徐光启的首肯后,我让众人将这所小屋封闭起来,让海兰珠阿巴亥等人将徐光启室内的窗户和门都用布遮挡起来,使屋内变成一个暗室,折射最关键的就是光线的获得。只有在暗室里才能做到最好的观察效果,得到单束光。其实三棱镜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光线的折射现象,只是外界的光线不断的干扰,人的肉眼无法分辨罢了,有了暗室就摆脱了光线干扰,得到七色光自然是容易了。

我在窗户上打了一个小洞,马上的一束光线从外面射了进来,当我将三棱镜对准这道光线的时候,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透过三棱镜射出的不再是那道白光,而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线映照在墙壁上,一时间屋子里鸦雀无声,我看不到众人的神色,只听见粗重的呼吸声。

“让我来试试!”徐光启不敢相信这穷他数年之力的七色光来得如此容易一把抢过了我手中的三棱镜,学着我小心翼翼的将三棱镜对准光束,奇迹再次发生,墙上的七色光应运而生。徐光启还不确定,反复的试验了几次都得到了这样的结果。终于他放声大笑: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元度我这就收拾东西随你去朝鲜。”

这时已经有人将遮光的布都撤了下来,只见徐光启老泪纵横,多年的心一朝照完成,喜极而泣。他抓住了我的手问道:

“元度你是怎么发现的?”显然是不甘心这个困扰他多年的问题被我解决。我不好意思的回答道:

“回禀老师,学生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的,问了证实七色光的真实学生用了很多方法,最后确定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使七色光出现,至于为什么,学生也不得而知。”我才不想给他解释光线折射的原理呢,这时解释未免有些惊世骇俗,再说就是解释了他们也不懂,难道要和他们说光的波粒二相性么,要和他们说光的折射性质么,这些他们都不会懂只会对我产生怀疑,我已经窃取了若干年后牛顿的发现了,实在不能做出太过头的事情。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还是不要让他出现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