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无极桩(2 / 2)

他的这身功夫有好几位的真传,但是这无极桩却是只传给了一个人。

薛阳是第二个!

这并不是因为洪正青藏似,只不过是现在世界的浮华渐渐占据了人类太多的心思,能够完全的放下心思去练武的人已是越来越少。

无极桩讲的是有意无意,空而未空的道理,若是没有一颗超脱世俗的心思,便是站了也是徒添烦躁,只能涨涨体力,其中的精妙也是无法把握。

既然如此,传了又有何益呢。

在民国时期,整个国家处于危难之际,那个时候的武人心意坚决,求道之心甚坚,也由此高手层出不穷。

不要说明劲巅峰了,便是明劲暗劲巅峰的高手,化劲的宗师都是有好些个的,但如今的社会,浮华的外物将人的心思完全的拖散了。

试问当今世界还有几人能够十几年如一日的每日花费大量时间去站桩,去练拳,去冥思苦想。

很显然,已几乎没有了!

“这一趟来到这里,真是意外之喜,以我原先的进度,将暗劲练到周身最少也得花费数年时间,这其中还不能确定那最难的两处(脸部与小腹下五寸)会练到何时。”

洪正青的无极桩借鉴了各个门派的许多劲力运用之法,再以太极门的无极式为母体,进行内层次的改良,对于薛阳这种对劲力很是了解的武人作用极大。

这也是薛阳感慨的原因。

他虽然一直自信自己能够踏入化劲的层次,却并不能够确定自己何时能步入化劲。

毕竟化劲之前,周身劲力的探索虽然艰难,但是却是每时每刻都在提升的,而步入化劲却需要一个契机。

得到了无极桩,薛阳等于对周身的每一分劲力都了如指掌,在突破化劲的时候契机到来的自然也就越发容易了。

“我本以为自己这条道已走到了尽头,但今日见到你,我却突然发现,武道之路无穷无尽。”

洪正青感慨了一句,拿起桌旁的毛笔,再度开始写字。

笔不沾墨,一手托腰,悬腕书写!

洪正青兜着无极之圆,身随笔走,笔尖如龙蛇起舞,身体随之而动,上下晃动,却处处不离那中心的一点。

桌前的白纸随着洪正青身体的起伏,一点一点的出现字迹。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

是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中的前十六字,虽只短短十余字,但其中妙合造化的意境却是尽显于纸间。

洪正青写快雪时晴帖,圆笔藏锋,起手相对,圆润自如。

虽未着笔墨,但白纸之上竟然也出现了十六个青字。

每一个字迹都是清晰明白。

薛阳知道这是洪正青的书法已然透过白纸,直接在青石桌上刻印了字迹的关系。

但是一般而言,若是透过白纸,青石与白纸之间总是有所不协调的,这是因为青石与白纸并非一个整体,而是两个独立个体的缘故。

但洪正青的书写却让只让薛阳感觉,那白纸上的青字乃是理所当然,青色的字迹便如同沾染了青色的毫墨,挥散于这洁白的纸张之上。<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