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心态的改变(2 / 2)

方王两家的宅院都不大,都是三合院结构,三间正房加东西厢房,加上几间后罩房,请的人多,又肯卖力气,不到三个月就完工了,正好赶上早稻成熟,方瑞又马不停蹄的去雇佣人手,去忙活云清那个五百亩小庄子的收割工作了。

今年的杭州风调雨顺,云清和田产都算丰收,包括林如海新送的那个三十顷大田庄,庄头那边早得了消息,主动过来拜见过新主家,云清也派方瑞跟庄头对接过,她现在基本上是把方瑞当大管家在用,方瑞自觉被重用了,虽然很忙很忙,却没有丝毫怨言,反而干劲十足。

夏粮收获之后,各处该给的份额都被送到玄真观,她名下现在有三千五百亩良田,基本上都是种的水稻,收获了有七千石稻谷,按照五百克一斤来算,大约是两百万斤,听起来数额颇大,平均下来,一亩地还不到六百斤。

云清自己的六百来亩地,并没有租给佃户,所以收割时是雇佣人手,只用给他们干活的费用,而林如海送的那三十顷则是佃了出去,佃户们会自己收割,最后把该给她的一半上交,最后由庄头统一送来,最终统计,云清一共收获了一百二十万斤稻谷,云清还没有多少实感,方王两家人都高兴不已。

粮食到手,方瑞就过来提醒,该交税了,云清一看,什么人丁税田赋税,还有各种杂捐,杂七杂八的加起来,一共要交五百多两银子的税,云清算了一下,这些稻谷若是全卖了,大概能卖个五千多两,算下来税收差不多是收入的十分之一,云清手里有钱,怎么着都好说,可是换算到只有三五亩地的人身上,如果只靠种地的话,一年忙到头,扣除一家人的口粮,手里能剩下的钱少得可怜,也怪不得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会那么弱,但凡遇到点天灾人祸,就有过不下去的人要卖儿卖女,都是生活所迫啊!

粮食收的太多,云清这些人吃不完,留下足够二十人吃五年的量,其余的卖掉一半,剩下一半则捐给城内各处善堂、育婴堂、惠民所,这在整个杭州府都算是不小的数额,因此杭州知府还给送了块“乐善好施”的牌匾,作为对本府突出人士的表彰。

云清出了次风头,获得一些称赞,当然也招了一些人的眼,不过由于她是个道士,属于方外之人,因此虽然有人看她不大顺眼,但认真想跟她计较的没几个,尤其是那些真正的高官豪富们,云清这点家业还不够看,而且,在普遍尊佛重道的情况下,谋算和尚道士,是非常败人品毁名声的事,没有大利益或是大仇怨,一般不会有人去干,所以云清还是挺安全的,只要没有位高权重的人来算计,她都能轻松应对,偶尔遇到些小偷小摸的,甚至不用闹到她跟前,王家兄弟就给处理了。<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