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中国婆婆洋媳妇(1 / 2)

南澳牧场 巨石强森 0 字 2023-03-29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欢欢喜喜过大年,每天都在盼着过年,可过年的时候又不想过年,因为过了这个年就要再等365天,对于农民来说,那可是挥汗如雨的新一年。

日子过的很快,正月里的老爸老妈基本在走亲戚中度过。今年有了外国儿媳妇,李玉当然是喜滋滋的带着一起,走在路上得意洋洋。

别人家的媳妇闺女再好看也没有她家的三朵金花漂亮!

村头的网吧里,一群正在打游戏的十八九小伙见到吴帝一家后开始议论纷纷。有个爱看新闻的小伙子说乌克兰缺男人,而且美女如云,个个长腿大胸,她们都爱嫁到中国哩!

于是几个小伙咧着嘴豪情万丈地吆喝了句“明年去乌克兰娶媳妇!”后接着打游戏。

那网吧算是整个东宁村唯一营业的场所了,老板是个外地人,在这干了好几年,不怎么回家过年。

吴帝初中那会经常泡在里面,现在网吧也跟随时代的步伐了,拒绝未成年入内。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按照这边的习俗,下午三点开始仍要去山上祭拜先祖。大年三十那天是迎年,今天则是去坟头或者墓碑旁边插一种带小木棍的红蜡烛,寓意是给列祖列宗照亮埋葬的地方,一起团圆。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作为骑在秦岭淮河线上的普良县来说,内部分为了两派。

正好有条小沟自西右东横穿小县,于是沟南的跟着南方习俗走,沟北的跟着北方走。

东宁、西宁两个村子都在沟北,正月十五的时候家家吃元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沟北的吃惯了元宵,想尝尝汤圆的味道,他们会在正月十四这天跨过沟去买。

沟南的同样道理,时间长了,有头脑精明的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时间再长点,沟北吃元宵的就没有几家了,纷纷吃起了汤圆,两个地域的饮食习惯调了个,到最后有吃元宵的有吃汤圆的,也就淡忘了原先的规矩。

吴帝买了两盒元宵两盒汤圆,其实他更喜欢吃元宵,他觉得汤圆太软,很容易煮烂,而元宵吃起来更有嚼头。

凯碧则是持相反意见,她喜欢吃甜食,尤其是黑芝麻和花生馅的,甜到不能再甜。

“凯碧,吃糖多了会弱智,你本来就不聪明,吃了会更笨。”吴帝很喜欢捉弄她。

凯碧满不在乎,自己跳下炕,小跑进厨房又盛了一大碗。

“愿意吃就多吃点,这东西不常吃,一年到头也就今天能捞着吃。”老妈说完下去拿碗了。

“在那儿也能吃到吗?”凯碧的“那儿”指的是澳大利亚。

“应该可以,大超市估计有卖的,再不行唐人街的超市总该有。”吴帝说道。

厨房里的老妈扯着嗓子插话了,“再不行,下次我和你爸去的时候给你俩带几盒。”

老爸皱了皱眉头,说:“坐飞机几十个小时就为了几斤汤圆?再说了,人家安检让不让你过还是个问题。”

老妈端着汤圆汤走了进来,“怎么,怕我在汤圆里塞炸弹啊。”

“上次你要带盒老刘家自己炒的茶叶,人家不就没让过?”吴建军摆事实讲道理。

去年最后一天,全家去澳洲的时候,李玉听说外国人都喝咖啡,怕自家老头子到了那边喝不习惯,就从老刘家买了两斤现炒的茶叶偷偷带着。

结果行李检查的时候被扣下了,李玉好纳闷,两斤茶叶而已至于这样吗,这个国家也太神经了吧!

那两斤茶叶一百多块钱呢,白白扔了,把李玉好一顿心疼,到了澳洲后没敢跟儿子说,怕大伙嫌弃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