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斩首(2 / 2)

对于孙可望这种汉奸,刘衍自然不会留他,于是便说道:“此人不用向朝廷献俘,明日一早,在开封城外将其斩首,然后将首级送往京师便是。”

众人虽然不解,但是也没有异议,反正明天一早要斩首的流贼俘虏有许多。

早在战斗结束的当天,刘衍便与陈永福、高名衡通报过,众多的俘虏之中,普通兵卒可以砍去双手大拇指,然后留他们一条活路,但是俘虏中的流贼都尉、掌旅、部总、哨总等军官,哪一个都是罪大恶极之人,决不可留,必须就地斩首。

对此高名衡和陈永福也没有异议,毕竟谁也不想给自己留下祸患。

转眼到了第二日上午,包括孙可望在内的三百多俘虏被押解出城,就在开封城西面的战场故地,这些俘虏被五花大绑聚拢在一处,周围便是新军亲卫营的看守将士。

周围,开封城内的数万百姓蜂拥而至,对着孙可望等俘虏

愤怒的叫骂着,不断投掷土块、瓦块等物,砸得孙可望等一众俘虏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甚至一些新军将士都被牵连到,纷纷找来盾牌以“自保”。

陈永福、高名衡二人率领开封城内的文武官吏登上了西城门的瓮城城楼上,就连周王朱恭枵也在一众周藩宗室的簇拥下,来到城楼上。

一众官吏随即对周王行礼,而后与一众周藩宗室寒暄了一番。

随后刘衍在荀景云、许铭、苗绍、张义、汪博、王越等人的簇拥下,身披铠甲也登上了城楼,不管是文武官吏,还是周藩宗室,纷纷朝着刘衍行礼,就连周王朱恭枵、高名衡、陈永福,也主动上前。

此时刘衍不但有伯爵的身份,手握数万精锐大军,而且还是击溃李自成数十万大军的头号功臣,自然有这个本钱。

不过刘衍也主动对周王朱恭枵行礼,与众人抱拳招呼,并没有居功自傲,顿时引来众人的交口称赞。

“呵呵,刘总兵的捷报送出去了?”

一番寒暄之后,高名衡与陈永福凑了过来,高名衡小声询问着。

“一早就送出去了,难道高抚台没向朝廷禀报什么?”

高名衡尴尬的笑了笑,说道:“本抚与陈将军联名写了一份奏章,也是称颂了刘总兵和新军将士的功勋。另外,还建议朝廷调刘总兵回去休整一番,毕竟大军连翻血战,将士们也非常的疲惫。”

刘衍心中冷笑,这是在下逐客令了

,于是说道:“这倒是与本镇想到一处了,本镇在捷报中,也向兵部提及,我新军将士先是在辽东奋战,然后又在开封与流贼数十万大军血战,眼下我军将士已经疲惫。本镇已经在捷报中正式请求,要返回青莱镇休整一段时间。”

高名衡与陈永福闻言都是不敢相信,刘衍竟然放弃了继续追击李自成残部的功劳,主动要求撤走了?

二人还以为这是刘衍在试探自己,想要继续询问一番,刘衍却笑着走到箭垛跟前,向外眺望起来:“哼,等到李自成卷土重来的时候,你们可不要想着求我。”

高名衡与陈永福见状也识趣的不再多少,与众人一起看向了城外。

眼下刘衍不是不想继续追击李自成,只是眼下兵部运来的钱粮越来越少,显然是在逼迫河南战场上速战速决,即便刘衍继续留下来追击李自成残部,这钱粮如何解决?

刘衍可没高尚到花自己的钱粮,给别人办事的程度。而且以朝廷的做派,光是围剿,不理民生,也无法彻底解决流贼问题,所以刘衍不想继续留在河南浪费时间。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回青莱镇整顿兵备、补充兵力,然后视情况,再决定是否再度支援辽东。”

刘衍思考着,城外负责行刑的新军将士已经全部就位。刘衍看到一名亲卫营的哨长举起了号旗,便对周王朱恭枵、河南巡抚高名衡、副将陈永福询问了一下

,三人都是点头让刘衍下令。

于是刘衍也不再退让,大声说道:“行刑!”

旁边二十几名亲卫营护卫齐声怒吼:“总镇有令:行刑!”

城外,孙可望万万想不到,自己都已经投降了,那刘衍为何非要杀自己,难道留着自己冲锋陷阵不好吗?

“啊!”

孙可望被两名新军将士押着上前,随同的还有数十个俘虏,孙可望顿时绝望的大叫了起来,怒吼道:“我是孙可望,我投降了,为何要杀我!为何……”

话还没说完,孙可望与一众俘虏便被按着跪在地上,然后刀斧手手起刀落,孙可望与数十名俘虏的脑袋便滚落在地。

随后以数十人为一队,三百多个俘虏被全部砍杀,城外又多了一片猩红的土地,围观的数万百姓顿时发出阵阵欢呼,为这些日子以来的担惊受怕发泄着,为自家死难的家人呼喊着,那些流贼俘虏的无头尸体转眼成了众人的目标,随着新军将士撤走,无数围观百姓便一拥而上,将那三百多具流贼尸体分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