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要你何用(2 / 2)

容身之地吗?

二人恨不得将李待问生吞活剥了,可是却又无可奈何。

李待问却从容领命,随后说道:“还请陛下下诏,臣等奉皇命纳捐、截留,才能在一天之内筹到银子,否则就请陛下直接将臣等下诏狱处置为好。”

马绍愉、张若麒顿时眼前一亮,暗道:“你小子好算计,推着陛下来当恶人!”

崇祯帝也是脸色一僵,被李待问逼着只好当即命王承恩拟旨、用印,然后黑着脸交给了李待问三人。

明代百官的俸禄标准低得离谱,唐代时一品月俸八千,另有职田,一品为六十顷,又有世俸钱,一品为二百万(二千贯),宋代的俸禄比唐代则更高。

而明代的正一品月俸仅有八十七石,与唐宋相比较,简直连零头都不及。因此《明史》中说:“自古官俸制薄,未有若此者。”

因此,京城之内大大小小的文臣武将,虽然有三千七百多人,可是本月的俸禄折合成银子,也才只有三十多万多两银子。

至于藩王们,其实按照大明律,藩王不能居住在京城之内,可是到了明末时期,有不少藩王都在京城购置了宅院,长时间就居住在繁华的京城内,朝廷也不加禁止。

此时京城内的藩王、镇国将军等皇亲国戚也有数十家,每月朝廷都要支付钱粮,大约十几万两银子。

这两项加在一起,也只有五十多万两而已,根本不够用的。

至于崇祯帝的内帑,

此时也只能拿出十万两银子,王承恩带着李待问三人前去领取,剩下的都要从京城内的商贾身上要出来。

随后崇祯帝看向陈新甲,问道:“银子的事情暂时解决,各镇总兵官的升迁事宜如何处置!”

陈新甲在来的路上,已经有了打算,当即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首要一点,就是给刘衍加官进爵。其余各镇总兵官都已经挂了将军印、封了伯爵,虽然都是阁老临时添加的封号和伯爵,连杂号将军都不算,但好歹也能够算上一号了。所以,只要刘衍不再闹下去,其余各镇总兵官那里,臣都能安抚下去。”

崇祯帝点头赞同,却没想到周延儒说道:“陛下不可!那刘衍挟重兵威逼圣上,此乃大不敬之罪,朝廷不加责罚,反而为其加官进爵,日后人人都效法刘衍,则国将不国,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陈新甲反驳道:“刘衍本就有功,为何不能升迁?到底是谁造成如今的局面?是刘衍,还是阁老你!”

“大言不惭!”

周延儒此时也大声呵斥着,此时局势对自己非常不利,如果再让刘衍顺利升迁了,那自己在崇祯帝的心中就再无地位,这个首辅之位,也将移交他人了。

“刘衍骄狂无比,他今日所为,与汉之董卓、唐之朱温何异?必须予以严惩!”

二人随即争吵了起来,要不是王承恩喊来两名小太监拉着,估计陈新甲与周延儒已经掐

在一起了。

崇祯帝此时气愤难消,恨不得将陈新甲、周延儒拉出去杖毙,随即大声叫道:“这里是宫中,不是市井街巷,你们是朝中大臣,不是村中民妇,都给朕住嘴!”

陈新甲、周延儒随即停了下来,不过二人都是气呼呼的看着对方,今日谁也不会让步。

“洪爱卿,你有何见解?”

洪承畴始终没有说话,此时被崇祯帝询问,才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既然周阁老不同意给刘衍升迁官职,那也无妨,毕竟刘衍此番所作所为的确过分,再给其升迁官职,的确会让天下人群起效仿。”

陈新甲吃惊的瞪着洪承畴,周延儒则是松了一口气。

“不过刘衍在锦州之战、开封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朝廷如果没有表示,也一样会冷落天下将士的报国之心,一样得不偿失。”

崇祯帝有些不耐烦的说道:“那怎么办,洪爱卿快说,不要绕弯子!”

洪承畴说道:“臣以为,刘衍的官职暂不升迁,但是要增加他的权柄,青莱镇只有青州府、莱州府两府之地,陛下可以降旨,将登州府、兖州府也并入青莱镇之中,将青莱镇的辖区扩大一倍,以此来安抚刘衍,同时还要免去青莱镇四州之地五年的赋税,以及三饷摊派。如此,则刘衍必定心满意足。”

陈新甲顿时笑了起来,当即说道:“陛下,洪督此议甚妥,臣附议!”

周延儒再次反对,大声说道

:“陛下,万万不可,刘衍只有两府之地,便操练出八万多精锐大军,就敢横行不法,要是有了四府之地,其势力还不知道要膨胀到何等地步,陛下定要……”

崇祯帝看着周延儒一副忠心为国的样子,只要是与其政见不同者,不管事情对错,都要站出来反对,而后又拿不出自己的应对之策,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崇祯帝便忍无可忍,当即一拍桌案站了起来:“既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周阁老有何应对之策。”

周延儒憋了许久,最后却拱手说道:“此时还需举行朝议,由朝中大臣共同商议之,老臣此时无策。”

“无策?那朕要你何用!”

崇祯帝怒斥之后,便命人将周延儒赶出大殿,周延儒此时面如死灰,失魂落魄的被两名大汉将军带了出去。

随即崇祯帝批准了洪承畴的方略,连夜命人拟旨,并命陈新甲、洪承畴拿着圣旨,连夜赶回德胜门外传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