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战前演练(2 / 2)

再造神州 平凡普通 7410 字 2019-09-30

黑旗扬空号令。

三角阵立时分散,一些队伍上前,一些队伍退后,没多久,一个个成不规则“”字形的队列出现,战阵中出现巨大的凹洞。这种阵型主要用来合围,将敌人包围起来歼灭,在战场上也经常用到。

“布环阵!”

黄旗被挥舞了起来。

下面的队伍立时一变,以各自队伍的指挥中枢为中心,环行分布,一圈圈地向外扩散,盾牌手在外,长枪手在内,还有些部队中间有骑兵队伍做为机动支援,一个个就像个大车轮。这种阵型主要用做防守,不过也可以进攻,只是进攻的时候对战士地素质要求很高。当初墨平在归德之战的时候就用过此阵演变出来的车轮战法,不过那个时候只有上万人,那如同眼前二十几万的规模,估计敌人人数稍微少一些,就要被这些车轮给挤碎。

“布水滴阵!”

听到这个命令,高俊竟然抽出身后的黄龙军团战旗递给棋手。

这面战旗是蓝底黄龙,而且长度也比一般的军旗要长,要大,挥动之时,颇为吃力。

在棋手有些费力的挥舞了三圈后,下面的队列出现了一些和先前不同的变化,一些战士并未移动,仍然布成环阵,另外一些战士却分散了环阵,犹如突然涣散了一般,变的松松散散,东一些,西一些的分布在平原上,粗看上去,十有会认为这支队伍已经离散,不成队列。

不过只要留心一下,还是会发现这些松散的队伍是以五人为一单位散开的,从上方望下去,这些小小的队列真如同水滴一般的分布在视野内,很松散,可是我却知道,这种松散的背后隐藏着的可怕杀机。

这是黄龙军团的独有战法,是从墨平上奏,经军部批准的墨氏战法中演化出来的战阵,五人中有两名枪盾兵,还有两名刀弩手,最后一位是长枪和支援兵。这是一种新式的战法,每个小队都是一个攻守兼备的团体,这些小团体合起来就成为一个拥有巨大攻击力的队伍,是一种非常优良的战阵,只是相应的,这种战阵对战士素质要求就更高了,整个黄龙军团也不过五万名战士可以布成这种战阵。

虽然现在军中已经有不少火器,足以影响一场战斗的胜负,但如果是大规模的战役决战,现阶段这些简陋的火器就有些不能胜任,只能当成辅助工具。现在军中的弓弩手已经开始兼任火器兵,随着将来火器的发展,弓弩手估计就可以逐步退出战争舞台,只是在现阶段,火器兵只能担任重要职责,还不能独顶大梁。

这些布阵的战士应该都是黄龙军团的,我有些兴奋的伸出头去看了看,只能大致的看到一些人的面目,不过就是如此,我也看到一些熟知的将领,如果不是知道这是在演练,估计我会兴奋的向他们招呼了。

“铛铛……”

鸣金收兵。下面的队伍无论是水滴阵。还是环阵,又都变成站列用地横阵。

这几下战阵变化干净利落,显露出极为有水准地军事素养,虽然战阵变化不能适应所有情况,但对培养战士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增强战士遵守纪律,听从号令的习惯。还是非常有用的,特别是在多支不同地方和系统组成的队伍中,用这种通用的战阵训练。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让队伍合成一体。发挥出强大地战斗力,从这个意义上,战阵训练可以决定此次战争的胜负也不为过。

接下来。岳风还一一排练了不同阵型如何攻打防守不同的方位,进攻擂鼓,收兵敲锣,另外,还有一支约五万人地精锐机动部队驻扎在司令台这里。除了负责保卫外,还有配合大部队作战地任务。这五万人。就是我的亲卫兵团和近卫兵团组成的,说他们是全大宋最精锐地部队也不为过。

我的两个大姨子丘山望雪和梦雪就是近卫一团的统帅,她们是接的墨平的手,不过人数已经增加到两万,清一色地轻装骑兵,不过武器和配备是大宋军中最好的,和亲卫军地制式装备一样。没办法,大姨子,总的照顾一下不是。

尤为让我得意的是近卫二团,这是一支重甲骑兵团,本来我以为重甲骑兵已经过时,可是后来我发现在野战中,重甲骑兵撕破碾碎敌人战阵的能力极为强大,运用的合宜,改变战斗结果绰绰有余,特别是战斗进行到均势的时候,更是天平倾斜的重要砝码。不过我考虑到在轻骑做为主力,火器已经登场的现在,这支重甲骑兵的存在时间也许不会很长,所以也没大规模发展的意思,只是重金打造了这支两万人的队伍,就这,就耗去了我足以装备十万普通步兵的资源。

这支重甲骑兵的统帅就是我从临安坐海船到嘉兴时,船老大介绍的平南,平北兄弟。这二人不愧为军门之后,弓马极为娴熟,加上勇力过人,悍不畏死,的确是上选的攻坚挡锐之将,只是二人似乎不太爱学习,在军校的时候成绩平平,只对冲杀,武器使用,战阵指挥感兴趣,其他的兴趣缺缺。自从担任这支部队的统帅,这兄弟二人所有时间都耗在军营中日夕操练,连训练用的战马都被累死了一大批,损失惨重。

当我此时看到这支人穿重铠,马批铁甲,黑压压,杀伍开拔出来的时候,我的心情还是忍不住的激动起来,如此队伍,确实值得我耗费如许心血。

相比于这支威武的重甲骑兵,在军中名声极大的亲卫军似乎要逊色不少,他们只是静静的停留在司令台附近,既没有参加排阵的意思,也没有协助主力部队进攻的意思,只是静静的策马站在一边,冷漠的看着眼前一切,似乎对一切都已经无动于衷。

亲卫军一共有五千人,每个人都是血战余生,战技强横之辈,他们也是黄龙军团的特战队,最核心的部分是有五百人组成的,这五百人,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强!

他们的强,不仅指战技,还有其他任何方面都很强,说他们是大宋军中最出类拔萃的一群也不为过。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人竟然能够达到骑射中的‘飞射’境界,其他普通亲卫兵最多只能做到在奔跑的战马上开箭射中目标,但他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射中目标。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他们的训练,一个我不知名字的战士从战马肚子下射出一箭,命中百步外水池中的飘动箭靶,这种绝技可不是光武功高就行的,就凭这一手,就足以傲视大宋的骑兵。

对于这支部队,我当然不会吝啬,战技督导是战天豪和杨林,此二人也肩负统帅之责,箭术督导是花胜,另外还有其他马术督导,武技督导等,都是我这边最杰出的人才担任。我还让吴班量身为那五百人做了一全套装备,全部都是按照他们自己的要求,让他们自己选择最适合的兵器,然后让巧匠按照要求精工打造,质数比之一般的要高许多,足以超过军部一级兵器的标准,比之神兵级的只差了少许,比普通亲卫军一级兵器制式装备要强。不过就算是普通地亲卫军制式装备。也比现在大宋军中地标准二级兵器制式要强。更不用说,那些不少还拿着以前兵器的地方部队。

就在我浮想连连的时候,底下的战阵演练也渐渐进入,各支部队按照虚拟的战场情况,杀声震天的以各种阵型对某一方位的假想敌进行攻击,突破,穿插。分割,后撤,掩护。合围。聚攻,救助,乃至撤退。断后等等可能在战场上出现地情况都加以演练,各部轮流换位,彼此配合,战阵已经显得很熟练,没有生涩的感觉。

二十多万人这么冲杀拼砍。绝对称的上是精彩连连,气势如虹。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司令台上鸣金收兵,各支正在演练地队伍似乎很慢地由动转静,等你察觉的时候,那些队伍又站列的整整齐齐,好像并没有移动过,只有那震天地余响还有那扬起的尘土告诉你一切。

队伍安静下来没多久,司令台上的黄牙旗降了下来,很快下面的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传令兵在各处奔跑,一些伤员也被抬了出来,送往一边的救助帐篷,看情况人数还挺多。

一名传令官向司令台跑来,没多久,一份战报就送了上来。

岳风看了看,递给余介,余介看完又随手给了高俊,高俊看过之后,画了一个记号,放入一边地文件囊中。

“启禀陛下,今天的演练已经结束,不知陛下是否另有差遣!”岳风和余介两人走到我身边。

“没有了,你们今天地演练很精彩,朕没想到这么几天,你们就可以将部队整合成如此,不错,不错!”我连声称赞,满脸笑容。

岳风和余介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余介上前一步道:“启禀陛下,微臣等实在有愧,不敢得陛下夸赞。其实方才演练并不成功,计有三支部队行动迟缓,六支部队互相妨碍,二支部队只顾自己拼杀,忘记和友军配合,甚至还有一支地方部队战阵变化迟钝,最后竟然发生混乱,摔倒多人,影响了其他部队。另外,仅仅只是一场演练,就出现了一千多人的损伤,还有一些人伤势比较严重,估计短时间内不能上战场。如此成绩,实在愧对陛下称赞。”

见他们二人都似乎有所愧色,我连声安慰:“不要过于求完美,世事本无完美,你们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成如此成绩,足见你们的用心。至于受伤的事情,朕觉得这可能是好事,训练多受点伤,战场上部队生存的机会就要大不少,派人好好照顾那些伤员,有时间你们去看看他,只要他们尽力,就不要太责备他们了。”

“皇上仁慈,微臣代战士谢过陛下!”

我对仁慈这个赞誉颇有些反感,带兵打仗的,没有人是仁慈的。

点点头,不再说话,走下司令台。随即,司令台上传来鸣金声,一列列的战士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一回营,原本喧闹的天地又逐渐归为平静。

回到作战室不久,彩云从山东送来的奏折就到了,当我看到‘异曲同工,各有巧妙’八字后,露出会心的笑容,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

不过当我看到梅的奏折后,我脸上的笑容全无,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惊异。

张世杰,蒙古汉人将领张柔的亲族,此人可是大大有名的一个人,不过此世杰到底是不是彼世杰,那还说不准。

在屋中走了几步,我又回到案几边,拿起笔,写了朱批,然后盖上大印,叫来尚懿,让他将信送到建康,让吴武通过军部给彩云一道任命书。

尚懿接过信后没有马上走,反到对我说道:“皇上,师梦龙将军的参谋向云涛回来了,他是军部派到师将军身边的特使,皇上是不是见见他?”

“他回来了?”我想到一事,“那奏折上说的李平和阿里两人应该也到了吧?”

“皇上问的是那两个降将?”尚懿似乎没有太注意这两人,想了一会儿才回答。

“就是他们!你去问问,等等,算了,反正朕要过去,到时再问吧!”

尚懿见我要走,连忙叫来机要人员叮嘱他将信送走,然后跟在我身前带路,一行人又浩浩荡荡的向着京兆府最大的野战医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