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策划(2 / 2)

然而范雍也不能定夺,并且将山遇惟亮放在边关也太危险了。于是将他们押往京城。这时李德明又上了一份奏报,说山遇惟亮是党项人的反臣,并且已经与范雍约定好了交人,为何朝廷出而反而。这时候朝廷为了保证边境安宁,再次动摇。这时押解山遇惟亮的队伍到了西安。突然接到朝廷飞报,又要他们将山遇惟亮送还给西夏人。可怜在山遇惟亮全家人地恐惧中,他们不知道宋人在搞什么玩意,眼看再次到了西夏的边境。这时范仲淹突然亲自带人过来阻拦。并向朝廷进奏。说李氏父子狼子野心,现在他们占据了甘州,解决了回鹘。又将蕃人打得大败。北方又与辽人交好。就是朝廷将山遇惟亮交还给了党项,也逃不了即将来到的战争。而且朝廷此举将使党项人以后不敢投靠朝廷,只会与朝廷死战。如果朝廷不相信他的话,可以问石坚。既然先帝临终前都将国事托于石坚。这样的大事为何不征求石坚的建议。这样一来,朝廷将这份邸报也送了过来。山遇惟亮也留在长武,离泾州只是一线之遥。

石坚接到邸报后,找来申义彬和赵蓉,将邸报交到他们手中,让他们看了一下。然后他问道:“你们怎么看?”

申义彬说道:“现在党项虽然号称带甲五十万,可是全兵皆兵才有这么多士兵。这次我朝损失很是惨重,但党项人损失也不轻。而且他们战死一人就少了一个壮年劳力。即使他们想要进攻我朝,也要好久才能恢复元气。”

石坚点头称是。事实这次朝廷战死了这么多士兵。光是抚恤金就让朝廷国库少了一大截。这还不算后期为了防备西夏再次进攻向西北增兵地粮草俸禄。本来刘娥和赵祯都是朴素的人,看到本来丰足的国库,都不知道这些钱往哪里用。转眼间就哗哗地往下直失,都肉疼得要命。这也是刘娥自己明知是在养虎为患,也带头主和地原因。但相对来说,这次党项人损失也许少一点,还有元昊掳掠来的财物分配下去。可党项更加损失不起。

申义彬说道:“所以他们下次起进攻,也要到好久以后。这也是草民让石大人迟一点时间进京的原因。因为这并不挡误大事。但是现在就如范大人所说,党项人与辽人交好,还有联姻。西北南三个方向都安然无忧。不过西北自汉唐以来就是中国土地,地方部族与我朝交好。或者认同我朝管理地不少。就是自李继迁之后,李氏家族用强势管理西北,形同独立。也并不能使党项人上下齐心全力对抗宋朝。这次山遇惟亮前来投奔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把他们全家送到党项人手上,下次党项人恢复了元气,他们想要进攻我朝还是要进攻。别说送还一个叛臣,就是我朝以前送了他们五个州又如何,只会使他们壮大。而且这次送还了山遇惟亮,才真正使党项人抱成一团,不敢前来投奔我朝。那么他们外无外忧。内无内忧,就可以专心攻打我朝。相反,我朝这次收留了山遇惟亮,使党项人看到了希望,那么以后会有更多人向着我朝。下次元昊进攻我朝时,如果大胜还好,如果失败,党项人就会四分五裂。所谓瓦解就是此理。早就抓破脸皮会比迟抓破脸皮好,为什么不早抓破脸皮?所以草民认为范大人是对的。”

石坚和赵蓉听了都点头称是。

申义彬又说道:“下边草民就分析辽国的举动。同我朝一样。辽国内部对我朝是战是和。并不是很统一。特别是这几十年来的和平,辽国也富裕起来。许多有说话权的土豪绅户都享受这种和平的好处,他们更是过上了我朝大家族那种奢侈地生活。因此这些人也失去进取的精神。当然还有一些英明的人士,比如象上次那个耶律季军,知道这样下去,辽国失去了剽悍地风格,国土面积比我朝小,土地又贫瘠,那么早迟会灭亡。”

石坚再次点头,实际上如果他不改变历史的话,在他自己还没有死的时候就能看到辽国受困于女真。然后到北宋丢掉半壁江山。

申义彬继续说道:“所以这次辽国是不是真地出兵我朝,辽国内部并不统一。真要是他们将议见统一,兵家云兵贵神,何必在边境处慢腾腾的?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若真的惹恼了他们,和党项人夹攻之下,我朝还真会有很大地危险。因此不能让他们对我朝进攻。”

赵蓉蹙起眉头问:“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不进攻我朝呢?”

相比于申义彬,赵蓉也许更加聪明,但在政治地大局观中申义彬不如赵蓉,可在军事上却比赵蓉略胜一筹。这是一个难题。因为进不进攻宋朝,可不是宋朝能决定的。

申义彬摇摇小扇子说道:“其实也不难,从辽国几番进攻我朝可以看出,他们只是贪图我朝地财富,并没有意思占有我朝的土地。”

石坚和赵蓉都表示赞同。在公元936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带兵南下。都已经拿下了开封,而且还在开封称帝。可是契丹人嫌中原天气太热,住不惯,于是撤军北还,还掳走了后晋几乎全部地皇室亲贵和朝廷大臣。造成了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乘着权力真空地时候,带兵南下进入开封,建立了后汉政权。

申义彬又说道:“可他们贪图却正是我们所拥有最多的东西。如果我朝加重岁币,必然造成更多的辽国权臣倾向和平。此消彼长之下,契丹党项联手之事瓦解矣。”

赵蓉蹙着眉头说道:“可是圣上刚刚即位。这样对圣上声名不是很好。”

申义彬冷然一笑,说道:“岂不听过勾践卧薪尝胆?只要契丹不与党项联手,草民相信在石大人的带领下。要不了多少年,西北危机可以化解。只要西北危机一破,那么就可以专心对付辽人。并且因为石大人的新武器需要时间,才能研制出来。因此我们更需要将时间拖住。只是战胜契丹,收回幽云,那才是大宋地福音。要这些虚名做什么?”

“好!”石坚拍起了巴掌,虚名误事,象清朝就是没有将自己摆正,最后倍遭洋人欺侮。而那个岛国最不要脸。但不能不承认人家的本事。

石坚接着他的话说道:“并且通过山遇惟亮的遭遇,可以看到元昊地性格,他是有军事才干,可自大残暴。这个兴平公主下嫁党项,作为现在最强的国家,她的心态肯定不能端正。这一点还能有机可乘。”

申义彬两眼放光,说道:“不错,石大人此言颇有道理。如果能使两家翻目成仇,我大宋就是不努力。也会安然无忧矣。”

说到这里,他和石坚相视大笑,可两人笑容都十分地猥琐。

这个笑容让站在不远处的护卫感到肉麻,这还是我们那一个风度翩翩的石大人吗?

赵蓉将前后理了一遍,她也是眼睛一亮,向申义彬说道:“申先生果然高才,可是申先生为什么不参加科举?”

申义彬答道:“郡主就不要称呼我先生了,会使草民折寿地。非是我不想参加科举,而是我和那个花鼐一样。连考了几次也没有考中。现在连一个秀才也不是。也许谈起军事,草民还能说上两句。可谈起经义,对草民来说恐怕比看天书还要难。今年科考,试卷上叫草民作诗一。草民实在想不出来。于是草民写到,外面春光正美好,梅花飘完杨絮飘。吾心却象雪水浇,乱用此诗来敷了。听说把考官差点气疯了。”

听到他说到乱用此诗来敷了,赵蓉与赵堇都笑得弯不起腰。

石坚却一本正经地说道:“所谓术有专攻,申先生对经义不通,不代表着他不是大才。还有那个延州城小罪犯狄青,以后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

赵蓉现在听申义彬这一番分析,也不得不承认申义彬是一个大才,她陷入沉思,她徐徐问道:“难道科考错了?”

石坚说道:“也不是错了。相反我朝比唐朝科考制度进步不少,不然象寒门的范大人他们根本进入不了朝廷。只是任何制度都有它地弊病,要不断地完善它。这项工程可不小。”

同时,在辽国上京(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一家豪华地院落里,一对男女相对而坐。少女说道:“怎么了?她对面地中年男人说道:“幺妹,今天朝堂上吵得一塌糊涂。有的要和,有地要战。”

少女说道:“那么陛下的意思是什么?”

“陛下的意思是吓吓宋人。现在宋人这么富裕,也要乘机让他们出出血。”

少女听了立即将眉头皱起来,她说道:“我就知道一定是这样的。我朝危矣。”

中年男人不解地问道:“此话何讲?”

“唯今是最好的局势。党项人异军突起,给了我朝一个削弱大宋地机会。上计,提供党项人兵器马匹,再次联手进攻南宋。将他们逼到长江以南,那么宋朝就不会崛起,对我朝就永远没有了危胁。中计,马上就进攻中原,和宋人陷入混战。那么我朝会损失惨重,但也将宋朝拖下水,那个元昊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这样腹背夹攻,也可以削弱宋朝,达到上计的目的。只是这样一来,我朝损失会更重。下计,同宋朝交好,将兴平公主接回来,安安心心地守着这祖宗留下的江山。”

“为什么?”

“很简单,我相信这次宋人一定会让陛下得偿心愿。可是宋人新帝刚刚登基,又受到西北这次打击。我们却乘机靳索威吓,宋人一定会怀恨在心。特别是那个少年引以会耻。只要宋人将西北安定下来,我相信我朝会引来那个少年的怒火。”

中年人还是很怀疑,他说道:“那又如何,宋朝宋太宗手下,夹灭汉之势,集全国大军,还不是被我朝击败。而且我朝士兵这些年东征西战,宋朝士兵耽于安乐,士兵无论士气还是战斗力都不是我朝相比的。”

少女更是苦笑,她知道连自家哥哥都说不好,况且别人,怎能叫他们相信自己的话。

石坚和赵蓉申义彬商议完毕,加快了行程。没几天就到了京城的外围。看着开封高大的城墙,石坚不由地感概万千。没有想到只是四年时间,他三进三出。这还不算,马上他不久后肯定还会离开京城到西北去,那么就是四进四出了。他以前还嘲笑寇老西儿半辈子都在跑路,恐怕自己这一生跑路还要比他多。

他们迎着朝阳地光辉,缓缓地向城门走去。终于有人认出了他,不知道是谁先认出了他,喊了一声。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投了过来,看着这少年柔和而又刚毅地脸,众人都觉得他那不算魁梧的身材却象一座高山让他们敬仰,象一个顶天大梁,特别隐约地听到西北的失败让他们感到安心。不管是平民还是官贾都齐齐地喊了一声:“石大人回来了!”

注:在历史上,公元1037年(大庆二年)七月,当元昊召集党项诸豪酋于贺兰山会盟,准备侵宋之时,惟亮进谏元昊不要进攻宋朝。我写的这段历史与真实历史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当然延州知州是叫郭劝。而且确实送到了元昊手上。并且元昊命令将惟亮父子绑在山坡上,然后用乱箭射死。惟亮被害后,在对宋问题上,无人再敢提反对意见,元昊也就更加为所欲为,很快称帝建国,进攻宋朝了。而且还使党项人再也不敢投降宋朝。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对于西夏交战的历史,因为提前了十三年让他生,当时历史各州堡大臣的名字与他们的性格无法考证,或者说我没有本事考证。希望各位书友(听一个书友地建议,将大大改成书友)不要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