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觊觎(2 / 2)

元俨被百姓如雷一般的喊声吓了一跳,再次附处身去,对刘娥说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有些艰苦,因此希望石不移回来将他们的生活变好。”

老太太在辇中再次说道:“没有关系,既然皇叔说石不移是忠臣,启用他也是早迟的事。但后果皇叔可要为赵氏江山xち负责。

虽然对石坚的映像有所改观。可元俨就凭几句话想使她产生好感,还是不可能的。但确实现在也在心里埋怨吕夷简办事不力。

元俨才大声说道:“石夫人会回到朝廷的,但现在石大人正在收复幽云十六州,一时无法脱身。各个父老乡亲,还请多多谅解一下,明白一下轻重。不过各位放心,要不了多久,石大人就会回到京城的。”

“万岁”百姓再次欢呼,许多人都跪下来。

其实到了这地步,连吕夷简脸色也灰暗下来。这才是真正的民心向。

圣旨开始宣读第三项,减税。一拳税务从减八成。这也是元俨的建议,现在吕夷简为了朝廷的收入。下等县变成了中等县,中等县变成了上等县,上等县变成了优等县。税务加重,也是百姓不满的另一咋。

因。

这是关系到百姓的实利,这一声万岁喊得再次嘹亮无比。

然后就是朝廷荐了表示实行的行动,立即调出大量武器,送到河北路。如果石坚同意,都可以派出大量军队,听从石坚指挥。同时下旨,让石坚担任河东河北三路安抚经略征讨使,有权处理河北:路所有事务。并且赐予先斩后奏之权,有权斩杀三品以下大员。后一条石坚未必当成一回事。但也为石斩杀深州知州正名。

这走向石坚妥协,也表示了朝廷的决心。

众人再次山呼万岁。

最后一条是处执。今天的事情闹大了,必须要处理。先是擎英可八。必须要辑拿归案,但可免去死罪。也是朝廷优待了”

能开,否则以后刺客三不如意,就刺杀当朝宰相,那还了得。百姓聚集也不追究,但对夹在中间闹事的百姓一律捉拿归案。同时为了安抚民心,朝廷将下旨,对城中所有贫困百姓极行补助。

念完了圣旨,元俨这才喝道:“朝廷既然如此了,各位还不满足,难道真想造反不成,还不散去。”

现在没有话说了,税也降了。马上还另有补助。同时皇上终于亲政了,虽然吕夷简这个王八蛋还在朝中,可王曾再次担任宰相,还有范大人、蔡大人与晏大人也回来了,石坚也总掌北方军政大权。再不满足。自己也过意不去了。

因此在百姓山呼万岁中,一个个散去,风暴的风眼风都停息了。其他各处的暴乱也很快地平息。可是吕夷简气急败坏的回到家中。一看再次暴跳如雷,原来他家中早让百姓砸得比他那顶轿子还要惨,几乎人人带伤。一个小妾因为漂亮,让老百姓不乐意了,你这个老家伙,还养这么漂亮的小老婆,不祸害国家是鬼!于是也在暴乱中,让百姓揍死。其他的家丁因为为了保护财产与他的家人,在与百姓冲突中死了四人,其余都受了伤。他的大夫人。也就是马亮的女儿吓得躲藏在地窖里,才幸免于难。

事情过后,连他的几个儿子也写信给他,说他虽然是好心,但办了坏事。

何必跟随太后后再,与石坚冲突?老太太需要一个贴心的手下,你不做就行了。看人家夏辣比你还要坏,这次多精明,躲在南方就不回来。但这话因为是父亲,没有好说。现在急流勇退吧。

吕夷简到了这时候,也心灰意冷了。可现在急流勇退,也退不起来了。石坚死了那么多手下,会放过他。

但城中除了吕夷简与姜遵一些大臣家中是一片狼籍,其他人家都是载歌载舞。乐的,这一次他们认为是自己逼迫朝廷更改政令的,有功劳。只有少数人家中因为有家人手伸得太长了,抢了东西,或者打死,了人,被开封府衙役找上门来,抓了起来。

老程当天就辞职,我不干了。这次我犯了错误,导致局面恶化如此。可皇上再三将他劝阻,恕你无罪。这时候你不做,谁来做这开封府尹。实际上小赵祯看得清清楚楚。与老程无关。这次是太后不知悔改,加上皇宫失火,都让百姓认为是警告朝廷,最后矛盾激化起来,连擎英的刺杀,也只是一根导火索而已。

也许是这一次出来,看到民意如此,让老太太心中有所触动,也许是老太太自然命不保夕,第二天就开始还政。让赵祯亲政,总掌国家大政。其实还是一个幌子,只不过在朝堂上看不到老太太了影子,不但在朝堂上,连大臣也见不到老太太了。可赵祯遇到大事,还得请示老太太,同时老太太对外面的情况也没有放过,派出贴身太监不断地报。

不过这又是一件另人高兴的事儿。而且赵祯第二天上殿后,立即派出专人,开始援助京城弱势群体。老百姓当晚立即放了许多烟花。

但这一天朝堂上生了一件事,让赵祯感到一愣。

群臣欢呼。吕夷简还站在班,现在王曾他们都不在京城之内。

还是吕夷简为。他等到群臣拜见完毕后,开始进奏。正朝纲,塞邪径,禁货赔,辨佞壬,绝女竭,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赵祯差点笑起来,为什么,因为就是吕夷简现在朝堂,将朝纲弄得乌七八糟,怎么有资格正朝纲?还有塞邪径,现在朝堂成了吕夷简的一言堂,顺昌道亡。不管好的坏的,只要反对他的就抚杀,这算不算邪径?辨佞壬,现在朝堂之上,一班忠臣到了哪去了?不过禁货赔,这一点吕夷简都能站住脚,除了权利心重,排挤异己外,其他品性还可以。绝女偈。这是好事儿,不知道母后听了会有什么感想?疏近习,这也是好事儿。不管忠臣奸臣,说得对自己也得听。罢力役,如果一条鞭法成功,这一点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以后慢慢来吧。最后一条节冗费,石坚也在动手。上一次借助商人之事,裁减了许多禁军厢军,还有冗官。

虽然所说的八条,吕夷简本人也触犯了好几条,但总的来说,这八条建议都是好的。赵祯一一采纳。群臣再一次山呼,这就叫会纳谏。特别是吕夷简的谏议都纳,况且别人。不管抱着什么样的心理,赵祯这个头开得很好。连老太太在宫中听到后也不由点头,对江德明说道:“皇上大了,哀家是要还政了。你也听好了,以后要对皇上尊重。不能轻慢。”

江德明点头。不过不以为然。现在xち卜皇上亲政也只走个过场而己,他都不知道大祸临近他头上。就是小皇上肚量再大,也不可能放过他与任守忠这两太监的。

吕夷的再次说道:“皇上,臣还有一件事请求皇上恩准。”

“尽管奏来”现在皇上还对这个吕夷简心里面有些毛,昨天八王叔不是说过吗,现在不能将吕夷简逼急了。

吕夷的说道:“臣深负皇上与太后重望,可现在国家经济因为臣的一些失误,导致民生困难,还请皇上处罚微臣。”

这叫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我错了,让你处罚我。

赵祯有些闪神,处罚,他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本能是件好事儿吧不得早让他退出朝廷,可小皇帝在心中犯疑惑,吕夷简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试探?避嫌?或者是其他?、晏同叔他们关系交好,那是对人品的相互尊重。可私归私,公归公。”

说到这里,他嗟叹一声,其实石坚早就针对这个问题,不但向朝廷作出了答复,也向耶律煮蓉作出了答复。你可以利用我,我也可以利用你,但不能将感情纠葛在国事当中。可是老太太置若罔闻。

“可现在朝堂上流潢一气。太后。你一直怕结党,现在朝廷才是真正结了党,成了一言堂。”

现在朝堂之上,吕夷简才是真正的顺昌逆亡。如果不听话,立即将他赶出朝廷。可怜老太太还在背后大力支援。

“如果这时候将吕坦夫贬出朝廷,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所变动,况且还有一个潜在暗处的王爷,在虎视眈眈。

不是担心石坚造反吗?你还是担心吕夷简,现在朝中全是吕夷简的人。如果将他逼急了,他要是与群臣联起手来,暴起难。还别说,现在夷简是被百姓围在大街中间。当作了过街老鼠,可一旦让他脱困。而且将他逼得感到没有生路了,真有可能与一些大臣谋戈”做出什么小聪明的事来。造反是不敢的。但因为现在他的得宠,皇宫里有许多太监与他关系不错。这也是一个权臣必然之路,就象石坚一样,也与皇宫里一些太监有一定的关系。如吴然,或者小杨公公。那么有可能下个什么毒的,还真能做出来。到时候小皇上危险了,朝廷就要重新洗牌。虽然有许多风险,可到了死路时,吕夷简弄不准就会狗急跳墙。

老太太还不相信,说道:“不会吧?。

“防患未燃。”元俨毫不迟疑地答道。

防比不防好,特别现在老太太生命垂危,连躺在床上说话也是一脸倦容。这时候也易引起动荡的时候。

“那么皇叔,该如何是好?”事关到社稷,老太太开始担心了。元俨的话说得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细想一下,朝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大臣。都与吕夷简关系交好。现在说朝堂之上,是吕夷简的一言堂,一点也不为过。特别是经过前几天吕夷简再次清洗。

“这好办,现在尽量少动。先将王孝先、晏叔同、蔡子思、范希文调到京城,以塞奸邪,然后将京城禁军托付可靠大臣带领。内宫之中。盘查警严。危机可自除。”

说到这里,他还看了一下老太太的神情,这一下子再次调回王曾、范仲淹、蔡齐、晏殊,这些人在老太太心目中,可都是石党。如果不是老太太顾忌,再将王曙、薛本、李迪还有孔道辅、曹修古小郭劝、包拯、余靖这一干大大小小,被吕夷简排挤出朝廷的大臣全部召回。马上朝堂就会为之焕然一新,百邪莫侵。可连元俨也不敢说出太多的官员。否则老太太又想胡思乱想,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再次从吕党变成石党。现在老太太不喜欢平衡吗,这样调四个大臣回京,不多也不少,合老太太的心意。

这也是元卑的一次妥协。当然也只是暂时的,一旦老太太驾崩。

石坚挟收复幽云十六之势,回到朝中,一切问题将会迎刃而解。现在关健的是就要平稳过渡。不差这几个同时间,况且现在石坚也没有本事分身回到朝廷。

两个人谈妥了。于是解决外面的危机了。其实问题看似严重,但只要老太太作出一些承诺,这些百姓也不是想造反。马上就会化解。

这一次不但老王爷,连皇上与太后也出马了。推着小轮椅,还是皇上推的。以示母子关系莫逆,这也是小皇上聪明起来,现在不能让老太太对自己产生反感。

先来到风暴的中心,也就是百姓围攻吕夷简的地方。现在元俨与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