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金属加工厂(2 / 2)

相比起地球上那些动辄千吨、万吨的巨大高炉,这点产量根本微不足道。但这仍旧值得陈岳兴奋。

“一号高炉的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如果有足够的电力供应,满功率运转的话,它平均每天甚至可以冶炼出300公斤钢铁来!300公斤,足够造4台机器人了!”

“没说的,开炉,继续炼!”

陈岳愈发兴奋。

冰托林和固态氧熊熊燃烧着,发电机不断地运转着,电力源源不断的供应给了高炉和机器人们。铁水不断流出,又被运到了智能机床那里,进行新一台发电机的制造。

有了第一台发电机的经验,这第二台发电机的功率便提升了一点,到达了250KW。它随之被启动,顺利的并网发电。

有了足够的电量供应,高炉立刻火力全开,终于到达了额定的300公斤每天的产量。

这个时候,陈岳完全可以再造几座高炉以及发电机出来。但他并没有这样做。

机器人数量不够了。再多的话,采矿机器人和燃料机器人都会不足。

总计三十台机器人采集的冰托林和固态氧,最多只能供给两台发电机发电。

剩下的机器人四处奔忙,全力以赴的采集矿产,供应一座高炉冶炼绰绰有余,但供应两座的话,就心有余力不足了。

确确实实的心有余力不足。

这里的心有余,是指陈岳的算力,哪怕发动起全部机器人和机械,所占用的也远远不足百分之一。剩下的算力全都在空置。

力不足自然不用说。

空有算力,没有机器人用啊。

陈岳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要务是建造机器人生产线,生产出更多的机器人来。发电、冶炼,都是为了尽快扩大机器人数量而服务的,不可舍本逐末。

在这种情况下,陈岳果断停下了发电机和高炉的建造,转而开始用高炉产出的钢铁,开始进行金属加工厂的建造。

一台智能机床加一台3D打印机,加工能力实在不足。事实上,现阶段产出的钢铁,那台智能机床就已经加工不完了。

3D打印机负责高精度零部件制作,暂时无法替代。但智能机床总归是可以替代的。

金属加工厂便将承担起这个职责。

与发电厂和钢铁厂一样,金属加工厂也充满了“将就、随意、能用就行不在乎其它”的风格。

陈岳抛弃了一切审美,一切以满足最低要求为追求。

这种思想指导下的金属加工厂仍旧是露天的,连个厂房都没有。在钢铁厂和发电厂旁边随便选了一块地,就是金属加工厂的厂址了。

智能机床将零件一点一点的生产了出来,最终拼装出了各种各样的金属加工设备。

耗时两个月,金属加工厂终于完工。

从此刻开始,陈岳终于具备了独立的,不属于人类文明遗泽的金属加工能力——理想情况下,加工普通难度零件,每天可处理约一吨金属。<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