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猗氏来阻(2 / 2)

秦歌一曲 老实人12 5315 字 2019-10-03

对公孙贾的话,刘羲只能苦笑,然后道:“你说还有人送钱吗?我觉得,有人出来打劫了还差不多!”

公孙贾哈哈一笑,心道:“有得有人打劫,不然,你小子好处也太多了!”

四千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万人大部十年的积聚,也意味着,纵如义渠国,一年内能有这样的收入,也算是了不起了!

秦国是一个大国了吧,但全国上下,国库里面的钱,不超过五千金,这还要每日里用度。。身为长史的公孙贾绝对相信,现在的秦国,一定没有五千金了。

但,这是战国,臣下有钱是臣下的事,你可以请你的臣下献金,但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你只能请,不能用强,当然,你也可以用强,那么,你就看看以后你的臣下对你是一个什么态度了!强行让臣下拿出自己的钱,是下下策,只能劝,或者是请求。。

在此,刘羲不用担心自己的钱给秦国官方没收,这一点上,在古代,可是比现代好多了。

在现代社会,如果你是一个政府公务人员,你在工作中得到的任何好处,都会打上政府的标签,回头是要上交的,不交?打你一个贪污现行犯,整不死你!

刘羲有一次行动中得到了整整三百万的美子,可是这笔钱上交之后,没有他的任何事情了,用官方说法,国家训练你们不要钱吗?你们用的武器不要钱吗?怎么可以和国家讲钱呢?所以对于这种事,刘羲深恨之。好在的是,在战国时代,反而没有,只要你的国家是一个明君,嬴渠梁是不是明君?太是了!虽然刘羲觉得这位嬴渠梁对自己有着深深的敌意。

公孙贾刘羲二人各怀着别一样的心思,再行上路。

因为有了前两次,所以再出现人时,两人应当不会惊讶。。

可是事实是相反的,不仅公孙贾惊讶,连刘羲也是张大了嘴巴。

因为这一回出现的不是一人或是一辆车,而是一……大群的车子!还有很多人!

怎么会这么多?刘羲不知道,他真的不知道,哪怕是公孙贾向他死命的眨眼,他也是表示自己不知道,天知道怎么会有这么一大群的人拦住路呢!

但,到了面前时,刘羲知道了,他纵是不知道这里面的所有的,可是有一个人他是知道的,这个人就是在秦国有过一面之缘的楚国大商猗梁。

刘羲甚至知道了他的目的,自然不会是别的,而是他的女儿。猗涟。

猗梁是一直到了魏国,在魏国过了好多天之后,才从秦国的手下,知道了女儿的消息。

猗梁当然恨刘羲,但他没办法,因为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没有刘羲什么事。

自己的女儿找上了门,你能说这关刘羲什么事吗?

所以猗梁只能恨,但他本人没有别的法子。。

因为,刘羲现在不仅仅是秦国的官了,还是一位和丞相,公子卬搭上关系的人。

同时,刘羲本人也是一位可怕的剑手,猗梁知道一件事,这对于大多数人还是秘密,但对于猗梁来说,他已经知道了,那就是,刘羲是一个能够力搏三百勇士的人。

这还是人吗?

刘羲的事情在传言中一点点给人放大,已经有人说他有万夫不挡之勇了。

无论那是什么,但一个事实就是,刘羲本人的武力是非常强大的。

纵然猗梁的钱财再多,他手上的剑手再多,他能奈何得了刘羲吗?他奈何不了。

事情到了现在的这个地步,他还能把女儿要回来吗?要回来的女儿,还能再嫁吗?

更何况,就算他真的要了女儿,刘羲就一定会给吗?不过一个大商,也只是一个大商罢了,刘羲凭什么给他面子?相比之下,还是把戏唱圆了好一点。现在,猗梁就是来唱圆这出戏的!也就是说,给自己的女儿讨一个说法,既然女儿已经到了刘羲的手上,这就是天意,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怎么也好,都只能认了,可名份总是要定下来的吧!

“刘羲…………” 猗梁大声叫。

刘羲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或者说,他只是没想到猗梁会这么快的知道这件事。

大商就是大商,什么事情都是知道快,信息就是比一般人灵通!难怪,在战国时,各国的商业都很发达,从某种程度上说,根本就没有抑商之说。

可是到了后期,儒家跑出来了,说什么不与民争利,这个争利就见于商,除了宋,几乎每一个朝代里,商人都是倍受盘剥的对象。

在汉朝,汉武帝觉得打击匈奴钱不够用了,就用了儒家之言,以商人大恶的罪名把商人给挨着个抓起来抄家,用来资补国家的损失。打仗很花钱的,何况汉武帝把那些战利品总是在事后还给了匈奴部,你说国家损失的钱怎么算?最后,商人抓光了,天下财货流通断了,国家穷了,儒生们再给出了一条国虽大,好战必亡的蠢话!其实,这一切与商何关?与战争何关?好坏全在儒家的一张嘴了,你能拿它有什么办法?

到了明朝,更好了,国家明令商人连绸衣也不可以穿了。

至于清朝,那不要说了,如果一个商人,你不用七到八成的收入给官员们,你的生意就不要想开办下去!

可在战国时,商人们是公平的,他们得到了公正的对待,甚至和罗马一样,他们中有的人进入到了政界,可以操控国家。可是后来,君主们不愿意把权利分给这些商人,这真是一种小农思想,他们觉得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哪有和商人分享的道理。

哪怕是他们明明知道商人可以富国强兵,也一样拒绝。

这真是封建文明最大的悲哀,农耕文明的代表产物,哪怕连君主也有着这种小农思想。

<style>

.pp 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