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秦国的危机(2 / 2)

秦歌一曲 老实人12 5247 字 2019-10-03

这一下,嬴渠梁达到了目的,他点了一下头,声音也清郎了,道:“传国君号令,栎阳,及其所有,立即转移雍城,所有百姓散入山里,不要让百姓们给魏军伤到了!”

长史道:“臣尊令!”说着打开笔墨,就着竹令上急书起来。。

没一会儿,分成了几份,持令信兵飞出传令。

嬴渠梁道:“子岸……”

子岸脸上一红,几欲泪下,道:“君上,子岸在……”说到这里,忍不住拿袖子擦眼。他本是一员武将,但现在,他的眼泪比那些软骨头的文臣还要多,当然,秦国也没几个文臣。

嬴渠梁何尝不知道子岸的心酸,要知道,这个样子,分明就是一副亡国之相,在几位老秦臣子的心里,都感觉出,秦国要亡了,一切回到了先前,回到了最初,回到了秦献公初登大宝的时候,当时,有臣子说,秦国不行了,不如放弃一切,回陇西大山算了,反正秦国的老祖先们也是放牧出身的,咱们做回自己老本行也就是了。

当时,秦献公让秦国重新振起,并且和魏人狠狠打了几仗,证明了秦国还有战力,还是战国的一员,但现在……秦国的境地比初时更不堪!

嬴渠梁在心里默默念着秦献公的名字以求避佑,然后道:“子岸,此行你一定要小心,不要与魏军正面对战,一俟我部进入雍城,你就可以立时回军进雍城,一定要保住兵力,不要与魏人做无谓之争,明白吗?”

子岸擦了擦泪,道:“君上放心,臣死也不会让魏人多进一步。。”

嬴渠梁拉住他道:“不是,本公不是要你拼命,你第一要务是保住兵力,这是最重要的一条,第二条才是拖住魏军,如果魏军追得快,不要管,你带兵马去找左庶长,我死后,左庶长就是秦国新君,你……明白了吗?”

子岸嘴巴张了张,他是个浑人,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如果是别人,嬴渠梁绝对不敢说这句话,但对子岸他敢。好一会,子岸抱拳道:“君上,子岸明白了。。”

嬴渠梁点点头,挥挥手,子岸咬咬牙,转身离去。

好在小妹荧玉现在已经随着景监到了外国,不在国内,这样也好,国纵是破了,小妹没事,也是个好!嬴渠梁心里这样想着。他知道自己刚才说了什么,那真是惊天之语。

如果子岸是一个有心机的人,那么,他会不理会魏军,任由魏军长驱直入。

到了那个时候,不消说了,秦国必败,他嬴渠梁也会随国而死,然后,子岸就可以带着秦国的残兵去投左庶长,于是,秦国会不会还在不知道,但至少嬴虔可以接替自己的位置了!

但……嬴渠梁知道。子岸不是有那种心机的人,他就算有,也不会做出这种事来。

另一个方面,秦国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谁叫秦君,都是在受火烤,这一点嬴渠梁本人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事实上,他年青的身子,头上居然出现白头发了,这就是实证!

但愿一切如意吧!嬴渠梁心想着:“公父啊……如果你在天有灵,就保佑我秦国渡过此等难关吧!千万……不要让我嬴渠梁做这亡国之君啊!”

在嬴渠梁想的同时,魏国大军正在行进着。。

不得不说,这老霖雨真是讨厌,细细绵绵,无有穷尽。

魏国士兵的身上都是湿湿的,在这种苦难下,他们还在上面的命令下行军。

因为这一点并不稀奇,上将军庞涓,还有曾经的吴起,都是喜欢在不好的天气下行军。

因为你天气不好,对方同样不好,而在这时,你做着事,而对方没做事,那么,胜利果实你就抓到了一半。公子卬精于兵法,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不顾自己的士兵可能会得风湿性关节炎,而下令行军。

“总帅……”龙贾为了亲民,没有上车,而是骑着一匹马,他身上满上泥,因为他的马倒下去过一次,是蹄子打滑,你可以知道,在雨天行军,那么蹄子出点问题是很正常的事。

公子卬坐在车子里打着磕睡,这一回醒来,见到龙贾,立时气得不打一处来。

其实并不是说龙贾不好,而是说龙贾这个人有一些人性化。

说到军阵兵法,龙贾懂吗?当然懂。并且,公子卬自己也不得不承认,龙贾其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将军。但问题在于,这位将军有时会有一点的想当然,并且他的才能只是行军布阵,在一般情况下,这是够了,但就一位将军统帅来说,那就有一点短视了。

比如说少梁之战,当时的情况很明显,只要龙贾等魏武卒不乱,秦国人讨不到便宜。

这可不是吹的,纵然你们秦国抓了公叔老头又能怎么样?一个老头而已,到了那时,公子卬大军获胜,你怎么抓得,倒贴十倍给我送回来。

可偏偏龙贾不干,他打到了一半,私自把自己旗下的军士调开,去救公叔痤。

结果怎么样?如果不是刘羲射了秦献公一箭,那么魏国这次就算了栽到家了。

而这时,龙贾又叫了起来:“总帅,大军行了两天,不停不歇,这样可不行啊,还是让士兵们休息一下,再行军吧,哪怕是让他们吃一顿热饭也是好哇……”

在行军中,听到龙贾话的士兵都不由露出了渴望的目光,你也许觉得行军这样两天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真正说来并不容易,比如他们这些士兵都是持戈带甲的,这就是一份重量,当然,他们不用背粮,但他们同样吃不到热粮,甚至没有一口热水,天上下着小雨,还用喝水吗?至于食物,吃冷饭团子就行了!

这里不得不说,饭团子,这种我们看来是日本的食物,其实也是中国的,在中国早期战国,我们的士兵和出门游学的人都是带着这种食物,可现在我们已经没有人吃饭团了。历史真是人间最大的悲剧制造者。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