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北秦式的京观(2 / 2)

秦歌一曲 老实人12 5469 字 2019-10-03

北秦伯出了军帐,对公良术道:“公良大人,一起同车?”公良术笑道:“固之所愿,不敢请耳!”车马拉出来,五十卫士出来,公良术道:“北秦伯身边就只这一点卫军?”北秦伯道:“还怕路上有不识相的贼么?放心,这里经过我们长时间的清理,已经不会有不服我们北秦管制的人了!”这话说的是安慰人的话,可却让公良术心里发寒。他当然知道北秦军方的恶名,北秦军所谓的管制,其暗中喻意的就是血腥与残忍。车马上路,北秦伯就带着这五十卫士出发了。虽然这五十卫士少了一点,但那时暂时的,刘持白信誓旦旦的表示,当北秦伯到达积尸堡后,北秦兵就会充裕起来。北秦第四军团正在积尸堡进行训练,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可以让北秦第四军团回复一点元气了。除了一千第四军团的北秦军兵守卫着黄河渡,余下的北秦第四军团大多数都发了,他们得到了足够的赵国降兵进行着训练。一个个不是排长就是伍长,正在对那些手下败将进行着严酷的军事训练,以期能早日让他们投入战斗。

一路之上,的确是如同北秦伯说的那样,地上一处处的都是尸体,长长的尸林摆出了一条尸路,大约有两万赵国不甘心当俘虏的赵民给北秦军方“处理”了。北秦伯为了威慑不肯甘心的赵国百姓,把他们做成了这种摆设。历史上有一个名叫斯巴达克斯牙齿好的角斗奴起义,当然,一帮肌肉多过大脑的没文化的肌肉男们是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的,文化决定一切,古老的埃及就有一场大规模的起义,结果起义者们吃光了一切,在别无它法之下,又把过去的贵族给迎回来了,让他们继续统制自己,因为奴隶没有文化,不会管理,没有前见,没有绰识,失败是必然。加上阶级不同,角斗奴们不知道建立自己的阶级利益,只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起义军最后甚至还分裂了开来,错失了兵力上的优势,最后,先是一支分离出的起义军傻bb的给罗马贵族杀死,斯巴达克斯的起义军也三面受敌,寡不抵众,结果数万奴隶战死,老斯本人与六千幸存的战友被克拉苏所俘,被活活钉在十字架上。中国的光荣传统是制成京观,但这显然不好。

京观,这是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可封了土,它的威慑力却是不见得足够。因为中国人有一个伟大的缺点,那就是我们中国人心太软了,我们总是心太软,总是要给自己穿上仁义这件一无是处的衣服。虽然仁义很好,但他再伟大,缺点就是缺点,再也没有什么比仁义更大的缺点了,我们老祖先感慨的说:“仁不掌兵、义不理财!”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兵戎之道和经济之学,但偏偏这两样哪一样也是不要仁义的,讲仁义的中国人下场是什么,是可想而知的。就连京观,也不忍白骨现世,而要铺陈黄土,所以那京观,只是看到表面的一部分。剩下的,全在土里,让人自己去感慨,去想。只是如此而已。在《左传》中记载,春秋时楚庄王的军队在邲战胜了当时强大的晋军,这是一个空前的大胜利,大臣建议将晋军阵亡者的尸体堆筑为“京观”,楚庄王反对于此,说:“武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要‘止戈(这个字面解释是错误的,武字真正的意思是持戈,而不是止戈,楚庄王这里说只是为了给自己求仁义的名声,因为当时的楚国武功是够了,楚国的君王里楚庄王灭国最多,但是楚人偏南,一向给中原人叫做南蛮,所以楚庄王想要给自己脸上添点彩,而仁义,是由儒学产生的一种罪恶之物,可偏偏当时很受欢迎。)’,力求不再使用兵器。国家用武是为了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做到了这七件事才可以使子孙不忘记武功。现在我使两国子弟暴尸野外,是残暴;出动军队威吓诸侯,未能戢兵;暴而不戢,也不能保大;晋国仍然存在,也不算有功;这场战争违背民众意愿,不能说安民;自己无德还和诸侯征战,何以和众;让别国混乱以为自己的荣耀,也不丰财。七项武德我一项都没有,怎么能让子孙怀念?而且古代圣王是讨伐不敬者,将罪大恶极者筑为京观,是用这种最重的惩罚来警告邪恶。这场战役中的阵亡者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君尽忠,怎么能够将他们筑为京观?”下令将晋军阵亡者妥善埋葬。正是这种仁慈到极点的京观,所以一直在史中记载不详。中国真正为京观竖立起凶残的名声,是白起和项羽,一个四十万,一个二十万,这才让京观之名成了凶残暴虐的代名词。

而西方的这种十字架那就太完美了,在历史上,斯巴达克斯和他的倒霉蛋们给钉成了十字架,他们是给活活钉上去的,所以当罗马的军队从这队头走到队尾的时候,十字架上的人还发出惨叫。北秦伯就喜欢这种血淋淋直陈于人面前的残忍与暴虐,他当然要有样学样了。

虽然现在这些人已经死了,北秦伯从外看的时候还是觉得开心,他问公良术:“公良大人觉得如何?”公良术不能言,北秦伯笑着对他说道:“放心,天气冷,可以保持很久的,不然,这里的赵人会以为自己可以逆天!”而过了冬天,土改结束,不听话的都会死去,活下来的会得到足够的田亩,得到十足的便宜。这些好处是北秦国给的,得到了北秦国的好处,那时就再也不会想要赵人来统制了,赵人来了,会拿回他们的田亩,可是北秦却会奖赏他们。同时,北秦还会在这里征招赵人为北秦兵。这里要说一说北秦军制的好处。

在北秦,军人家里课税是最轻的,一旦赵人家里当了北秦兵,那就会变得发大财,每年大家收成一样,可是普通百姓要课十税二,而军人家里却只要课二十比一的税。

正是北秦国四民税制,才是北秦百姓一个个疯了似的抢破头般的要当兵。只是想要当兵又岂有那么容易的。也许现在对于赵人来说,他们不是很甘心的臣服于北秦,可是时间是一切伤痛最好的良药,只要时间一长,一年,甚至仅是半年,北秦强大的文化制度就会把这一切给占住。积尸堡前,已经开始了对投降的赵国士兵进行训练。加入北秦的赵兵似是完全的忘了自己曾经是北秦的士兵,当然,也有人会想要逃走,可是在北秦完善的军制下,降兵们想要逃走,那是一个梦。不多时,北秦伯的车队就过了黄河渡,到达了积尸堡。

积尸堡的原名叫无定城,北秦伯把原来的生水改名为无定河。“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北秦伯喜欢这首诗,虽然北秦伯十分厌恶寻章摘句,可有的诗句还是十分的优美,文化这种东西就是这样子的,哪怕是如魔佛那样邪恶的信仰,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寻章摘句的确于国无用,可好的诗句对人本身却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北秦伯喜欢这首诗,所以他对此改名。本来建于无定河的城堡也是叫无定城,可如同王良料想到的,当她一走,消息传到了北秦伯的耳朵里,北秦伯立时把无定城更名为积尸堡,以此彰显自己的军功武力,因为无定河之战的关键就在于这积尸堡下的战斗。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只要输入-www.69zw.com-就能看发布的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