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怎样才能提高精神力?怎样提高自己的心境呢?这问题可真难回答呀!
正在思索之际,耳边忽然传来英台清脆的叫声:“咦?梁兄,你来,每个石碑看起来都是答案!”
“你说什么?”
山伯转过头去,看见英台茕茕玉立于石碑旁,轻轻向他招手。
“梁兄,答案可能在石碑上!”
山伯急忙走过去,站在英台身侧,双目望向石碑,石碑署名“李伯阳”。
英台侧头问:“梁兄,谁是李伯阳?我怎么没听说过?”
山伯微笑:“就是李耳。道家宗师,太上老君!字伯阳。”
“我说呢在!刻的字都很熟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嗯,这些话看着熟悉,其实却有很深的含义,我们要仔细揣摩。再往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碑文很长。基本参照《道德经》,内容则稍有出入,多了些新鲜的内容。
“唉,太深奥了!我可不成。”
才读一小半,英台就觉得有些头疼,于是离开当地,去看另外的石碑。
山伯还留在当地,一边读一边细想,同时对照以前学习地道家理论。
老子写《道德经》,前后五千言。总起来看,大致包含三层道理。
一是道,这是修仙成神最重要的命题。《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如是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之母。无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发自然。
这个道,是先天地而存在的宇宙本源,天地万物无论如何变化,还要回到它的起点道。道是无形的,物质的,本原的,独立地,而天地是有形地,要受道影响的。
二是无有。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万物的存在是有名有形的,但有名有形的万物必定要以无名无形的道作为根源。无才是天下万物的本原。《道德经》第二章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其意为,有无是相互相成的,难易高下长短是相互成就地。因此,既要有无形的道,也要有有形地万物。
(现代科学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生成于一点,爆炸之前为零,所有地物质、规律都不存在。极短的时间发生爆炸,然后一切都出现了。)
三是做人的态度,也就是修炼的方法,需要“无为无不为”。
《道德经》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其中包含两层意思,缺一不可:做学问就要认真做,工作认真完成,不可消极对待;修道的时候则要减少思虑,让自己越简单越好。
做人应像水一样,谦逊卑躬,柔德仁善,同时又遵循天道,自强不息,于不知不觉中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才是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含义。
读到这里,山伯心中很是高兴,禁不住暗暗点头,钦佩大神超凡的智慧。
一直往下看,碑文底下还有一行小字:“此为总纲,细解可参拙作《八索》。”
他吃了一惊:“八索!又见八索!然而八索何在?”
瞪大眼往下瞧,却没有任何指示!
山伯心痒难耐,围着石碑转了一圈,希冀有所发现。
结果碑文没再多出半字,却在碑后看见一幅图画!
仔细看时,好似伏羲八卦台前留下的算盘一般。
“难道说又是一把钥匙?”
想到这里,他心里“扑通”跳动着,急忙从口袋里取出纸笔,将图画拓下来!
还没拓完,就听见英台在不远处呼唤:“梁兄,我大致看了一圈,总共三十六块石碑,属于道家地八块,佛家地九块,三皇五帝每人各一块,儒家两块,除此之外,还有些不知名的教派,内容迥异,说得还挺有道理呢!”
山伯笑道:“那么多?留着慢慢看,希望能博采众家之长,成就大神之道!”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