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从盘龙开启全球化(2 / 2)

简单的说,全球知名亚洲人,或许很多人都不认识其中的,有个在国内不怎么出名的寒国男团,在国际上人气比比伯他们人气还高,而现在欧美正在流行的是寒国的男团,这也导致很多欧美女生无脑喜欢东方的男生,甚至会把华夏人当成寒国人,直接去表白,这种思维是不是很难理解?

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亚洲人只有一个,排名第一,那确实是华夏的,虽然在华夏被黑惨了,但亚洲知名度第一却是C龙,只不过内娱很多人讨厌他,尤其女生觉得他太花心了。

其次是寒国FD男团成员和一名华裔女星,但那名女星基本在内娱没什么人知道。

而内娱所谓火遍全球的很多人,出了内娱就没什么人气了,反而一些小鲜肉因为拍了部仙侠剧在海外火。

这种信息屏障给了营销号编写一些内容的空间,搜索到的内容信息数据就不好确定到底真实性有多少。

内娱经纪公司是十分清楚真实数据的,所以内娱公司基本都两个部门,一个公司分为两个赛道,海外赛道和内娱赛道,两个赛道的模式完全不一样,这是大部分观众不了解的。

陈少荣如果要拍影视剧,肯定去拍一些真正的爆款,是全球爆款的,比如某鱼游戏这类的,这部剧算韩剧真正大爆款,成为全球市场爆款,这也让韩剧彻底转型走这一路线,之前所谓的爆款,基本没走出亚洲。

陈少荣演技不怎么样,需要打磨,所以不能自己去出演这些。

还有第三条路,是内娱目前独有的,也是内娱影视剧公司首创的,这个确实遥遥领先全球娱乐。

内娱有什么?好莱坞电影这些年为什么走下坡路?好莱坞电影是全球走下坡路,不止在内娱,原因很简单,以前的好莱坞电影有个先天优势,那就是全球顶尖的创作者跑过去,后来也是内容库不足了,很多创作者不过去了,好莱坞吃老本了,翻来覆去都拍一些重复的。

大家看到很多寒国影视剧这几年有个现象,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为什么寒国一些影视剧那么像内娱的网文一些内容?

这个就是关键点了,网文这些年出海是非常成功,而网文很多被404的书版权被卖出去了,卖给谁了?想过吗?

国内404,但国外就不一定404甚至换个背景和名字就能上大荧幕了。

更多的是寒国那边直接抄国内的网文,连版权都省了,把背景一变,人物名字修改,就是原创了。

这些年国内网文平台在海外打的官司不少,基本都是告海外一些影视剧抄袭的。

至于好莱坞,那些大导演就直接过来买网文的版权,但出价有限,出价高的是某飞,某飞出价特别高,比如国内爆款的网文,尤其一些盗墓题材的,版权早些年就被他们买走了,很多网文卖出去价格可能超出大家的想象的高。

某飞买走了好多国内网文的版权,还都是S级项目,国内没法拍的内容他们都能拍。

网文,是内娱的输出机,所以各大娱乐公司买了不少版权当中间商卖给海外,因为他们有渠道,而自己公司的艺人呢?

娱乐公司选择了另一条非常适合没有演技的艺人道路,找人写定制文,简单的说创作主角的原型就是这个爱豆,围绕这个爱豆行为举止写作品出来,写出来的作品直接拍,让爱豆演自己就行了,绝无违和感了。

陈少荣最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逼格。

没错,他要进军影视圈要的是逼格,就是那种搂着小李子让对方给自己点烟,教教昆汀说句NB,到哪都站C位,明星们主动给他让出C位,这才叫逼格。

所以他决定演员不急,先做导演,因为做导演他可以找几个副导演帮自己拍戏,拍出来的就不会有太烂的片子。

自己有什么?有钱啊,有钱能干嘛?能找来大导演给自己辅导一下啊,我给你钱,你手把手教我拍戏,最后只有个小要求,在导演后面写陈少荣三个字就行了。

等自己摸清楚了演戏这门道,到时候给自己弄个小配角,只要演技不是太水,一两分钟的角色还是可以拿捏的,多来几部这类的,自己就客串一下,谁能说自己演技不行?

又有几人发现自己是滥竽充数的水货?陈少荣还不能直接当导演,当导演他会被人质疑,那么就需要另一个身份先过渡一下。

陈少荣在白板上写下了作家,没错,他必须要当作家,文学作品海外出圈也快,然后自导自演自己的作品都不会给自己带来太多质疑。

陈少荣知道前世有四大娱乐阵地,好莱坞电影,R本动漫,寒国电视剧,华夏网文。

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十六部华夏网文,这一点就知道网文在国外有多火了。

而第一本火遍全球的网文陈少荣也记得,那就是【盘龙】,这本书当初英文自动翻译太辣鸡,有人出钱请海外留学生翻译成英文,还有人看这个戒毒了,更有网友整理了关系图。

前世陈少荣知道国内的众多网文国外粉丝数都很高,所以他准备写网文,而不是什么青春文学,死去活来狗血青春,在国内赚点钱和知名度还行,可陈少荣要在全球知名,所以他可以选择的不多。

国内很多网文写手没什么社会经验,也没参加过工作之类的,甚至社交圈很小,零社交的都有,大部分社交在网络,线下交流就典型社恐那类。

尤其一波顶尖大神们,大部分习惯了自己宅在家,而且连载,习惯性作息了。

自身也不懂得一些商业运营,商业价值不低于哈利波特这类的,但是大部分作者首先不喜欢上镜,不喜欢跑宣传,而且觉得第一部写好休息下再给第二部,第三部。

平台对于这块海外商业化宣传运作,就是国内这一块也做的很一般,后来平台想做,但也没成功。

正确的做法是作者一部书如果海外市场好,那么暂时别写了,一到两年专门去全球各地出席活动,宣传,让人知道作者是谁,讲座,版权IP最大化,从游戏,电影,电视剧,动漫,甚至是要做出饭圈文化。

这个前世确实有两位作者做到了,只运营自己一部书,最终做到那两本书的IP价值非常高,一张小卡和奥特曼一样五块起步,甚至卖的比奥特曼高。

一个小舞的角色已经在中小学圈子火了,甚至大学生,这个价值多可怕呢?有的人童年是奥特曼,有的人的童年是龙珠,而那本书改编成漫画后,未来很多人的童年就是唐门。

有的人的童年是天龙八部和小李飞刀,而有的人的童年未来就是小舞和唐门。

另一群人的青春记忆就是小哥和吴邪,小哥的女粉那是非常的多,这本书有主题乐园和话剧表演,甚至有各种联名。

这就是商业IP变现,前提这个东西必须是成熟的商业运作,且要作者参与,很多人以为那两位作者还靠网文收入,实则网文收入可能不足总收入的几十分之一了。

这两位作者和其他的作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写作前从事的工作,一名经商一名从事媒体工作,都懂得如何去运营变现获利。

但如果盘龙这本书当初要是运营好了,价值不低于哈利波特,国外很多读者想见作者都见不到,更没渠道推,最后全部交给一些公司零零散散运营,结果就错过了风口,也就错失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了。

而哈利波特的作者是当初书火了后,公司和作者做的第一件事是全球投放广告,让人知道作者是谁,然后全球开讲,见面会,签售会,推广模式是按照商业明星来运作了,运营这一块欧美确实会营销。

大部分作者,尤其知名的,必定要露面且不停地参加一些访谈和讲座,打造粉丝文化,就是真正的变现个人IP,甚至要参与影视改编的选角,动漫制作的人物绘画,作者比谁都清楚读者想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大部分作者直接交给运营公司处理,最终读者不满意,市场也不满意。

前世的经验告诉陈少荣,盘龙这本书是非常适合海外宝宝阅读的,所以陈少荣第一本就要写盘龙。

而且他要给予盘龙一个全新的定位,首先影视改编,这个自己参与选角,其次是动漫制作,要面向学生,成为他们的童年,这样IP变现才最大,未来几十年依然有收入,还有就是弄联名,弄小卡卖,进军全球中小学生小卖部。

陈少荣也不会拼命去写各类书,只弄出这一本,然后用几年时间运作,等到这本书成熟了,再去搞下一本,而且盘龙这本书三百万字,哈利波特才二百九十多万字就弄七部。

陈少荣弄出个八部也不过分吧。先去找多个翻译来翻译不同语言版本的,这样出的价值才最大化。

先一次性出三部,然后网络这一块也是直接卖三部的电子版,第二年再出个第四部,发布书后第二年就制作动漫和影视剧。

这一世陈少荣不会错过这个风口,因为这真的是给了一次天大的机会啊,前世没怎么运营这本书海外阅读人数高达1.5亿啊,这真的太恐怖了。

当初出海的网文作品有很多,但老外们自己选择了盘龙,主动选择阅读这本书,那证明这本书肯定是有海外价值的。

主要这本书当时在国内反响也好,只不过在国内网文太多了,一波接一波,但在海外能崭露头角的,这本书是数一数二的了。

自己出圈第一部就从盘龙开始,自己可以跑到全球各地宣传啊,宣传好运营好,这本书价值不会低于哈利波特。

到时候自己是知名歌手,知名作家,才华和自己深深绑定,再去拍电影就比较顺理成章,在盘龙发布后赢得市场口碑的时候,就能着手拍电影。

陈少荣的野心不是拍一部爱情偶像剧火遍亚洲就完事了,要火遍全球,老外居然那么爱盘龙,那就让他们爱到底,拍个盘龙八部大电影,好莱坞大制作,盘龙拍完,还有闺蜜呢,不介意的话小哥和小舞也是我的·······

得到市场验证的东西,那肯定直接拿来用了。

陈少荣拿起板擦把白板上内容擦掉,他下一步要当个全球知名作家,知名歌手,陈少荣也想尝试下鲍勃迪伦身为歌手拿到诺贝尔文学奖是什么滋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