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初建制,闻匪寇(2 / 2)

“刘东家,俺来这里都大半个月了,您就放我回家吧。”</p>

刘家寨,车夫杨大贵向刘升恳求,说完就要跪下去。</p>

刘升将他扶住,道:“这是做什么?你要回去可以,但得带着家人到刘家寨来住。”</p>

杨大贵知道,这应该是他能争取的最好结果了,只能一叹道:“俺听刘东家的就是。”</p>

其实杨大贵并不觉得刘升是坏人——虽然刘升强留他在这里大半月,但中间却让小李村的李荣光带了封信和几十斤粮食去毛家集给他家里人。</p>

只是如今这世道越来越乱,他实在担心家里的情况,这才想要回去。</p>

刘家寨这边发展得欣欣向荣,刘升也不像寻常的土匪头子,既然没得选择,他也只能带着家人来此“落草”了···</p>

应下杨大贵的事后,刘升便安排王老五、史进才带着骑兵队送杨大贵回毛家集,再带其一家人回来,也算是对骑兵队的一次训练。</p>

因为随着旱灾加剧,流民越来越多,杀人劫道的匪寇也越来越多。一两年前在大明官军打击下偃旗息鼓的那些土匪老寇,也再次猖獗起来。</p>

不过毛家集到天目山这边不远,遭遇大股匪寇的可能性不大,杨大贵家又不是什么肥羊,有七八个骑手保护足够了。</p>

杨大贵等人离开寨子后,刘升又增派人手砍伐竹子。</p>

天目山竹林不少,竹子又用途广泛,之前刘升就安排了两个人砍伐竹子给篾匠制作竹篓、菜篮、筷子之类的竹器。</p>

如今加大砍伐,却是需要制作竹排在北美那边打渔。</p>

天黑前,王老五、史进才带着杨大贵一家四口安全归来,还带回一个重要消息。</p>

王老五道:“东家,毛家集几日前让一大股贼匪洗劫了,杨大贵家里人藏在地窖里才逃过一劫。”</p>

史进才则道:“俺看主要是他家穷,土匪没细搜。”</p>

刘升听了颇为惊讶,暗想:该不会是李自成进河南了吧?</p>

于是问:“这股贼匪是哪儿来的?知道什么名号吗?”</p>

王老五道:“说是萧应训的部下。”</p>

“萧应训?”</p>

“萧应训俺听说过,”史进才接过话头,“这人本是南阳唐县的土寇(土匪、坐寇),两年前流寇大闹河南时,也跟着在唐县、泌阳、桐柏一带闹出不小的声势,最厉害时据说麾下有近万人。</p>

后来许多官军进入河南,赶跑了流寇,俺就没再听过这人消息了,没想到如今又冒了出来。”</p>

“劫掠毛家集的贼匪大概有多少人?”刘升直问重点。</p>

史进才道:“有说几十人的,也有说一百多人的,裹挟了上千流民一起冲进了集市里。</p>

开始还只抢地主、富商家,后来连集市里的普通人家也不放过。</p>

好在他们洗劫完就走了,没盘踞在那里,不然俺们怕是接不到老杨家里人。”</p>

“这么说毛家集如今是废了?”</p>

“废了。”</p>

刘升一时无语。</p>

说起来,毛家集会遭匪寇洗劫和他有一定关系——若非毛诚顺所带巡检司的人都被他灭了,贼匪未必敢动毛家集。</p>

但话说回来,他并未去招惹毛诚顺,是毛诚顺两次招惹他,自取灭亡。</p>

因此对毛家集的遭遇刘升只是略有感慨,并无歉疚。</p>

同时,毛家集的遭遇也让刘升警惕起来——河南之前数年灾荒,今年大旱更是由春至夏,这种情况下,恐怕在李自成到来前便已经匪寇四起了。</p>

所以他下次外出招揽流民,不仅要避免引起官府注意,还要提防被大股匪寇盯上。</p>